打字猴:1.702894631e+09
1702894631
1702894632 [127] 《周文稿》第2册,第143~144页;《谢巴耶夫与毛泽东的会谈备忘录》(1950年3月9日),АВПРФ,ф.0100,оп.43,п.10,д.302,л.84-85。
1702894633
1702894634 [128] 石油、金属公司协定30年,航空公司协定10年。中苏造船股份公司原定也是经营30年,1951年6月2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接受苏联外交部的建议,同意中国的意见,缩减为25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82号记录摘要》(1951年6月2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9,л.30)1950年5月,双方又分别商定了三个股份公司的章程。详见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1,л.31-32,116-126,127-138,139-152。
1702894635
1702894636 [129] 上述协定中文本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第88~9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工商体制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790~794页。俄文本见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0,л.213-240。
1702894637
1702894638 [130] 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第1331~1333页;薛衔天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45~1949)》,第390~394、404~405、412~427页。
1702894639
1702894640 [131] 伍修权:《回忆与怀念》,第247~248页。
1702894641
1702894642 [132] 《苏共中央与中共中央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之工作条件的协定》(1949年8月),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192-01,第9~10页。
1702894643
1702894644 [133] 《刘少奇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9年10月5日),《刘文稿》第1册,第82~91页。
1702894645
1702894646 [134] 参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第73号记录》(1950年3月7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0,л.41-42。
1702894647
1702894648 [135] 《维辛斯基给斯大林的报告》(1950年2月12日),АВПРФ,ф.07,оп.23а,п.18,д.234,л.64-69。
1702894649
1702894650 [136] 《罗申与周恩来会谈纪要》(1950年2月12日),АВПРФ,ф.07,оп.23а,п.18,д.234,л.70-74。
1702894651
1702894652 [137] 《周文稿》第2册,第147~148页。
1702894653
1702894654 [138] 因工作需要,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华时带有大批军士和士兵。如1949年11月苏联派来帮助中国筹建航校的800多人员中,不仅有校长、教员、工程师,还有许多机务人员,甚至打字员。见陈熙、李东流《一切为了办好航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空军·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2,第165页。
1702894655
1702894656 [139]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第73号记录》(1950年3月7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0,л.41-42。
1702894657
1702894658 [140] 《葛罗米柯与王稼祥会谈纪要》(1950年3月8日),АВПРФ,ф.0100,оп.43,п.8,д.302,л.36-40。
1702894659
1702894660 [141] 《周文稿》第2册,第153页。
1702894661
1702894662 [142] 《周恩来年谱》上卷,第29页。
1702894663
1702894664 [143]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第73号记录摘录》(1950年3月22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0,л.6。
1702894665
1702894666 [144] 《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条件的协定》(1950年3月),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192-01。海因茨希在《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一书的附录(第702~703页)中也刊载了这份协定,但其中有一个重大差别,即第四条中国给苏联政府的补偿金不是1500~3000卢布,而是1500~2000卢布。笔者曾向译者张文武指出这一问题,张告知,德文原文即如此。笔者未找到俄文原件,不过根据相关的俄文资料(ЗазерскаяСоветские специалисты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с.43-45;Филато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8-9),可以断定是德文书写的错误。这一疏忽的严重性在于,如果按照补偿金1500~2000卢布这个数字,研究者将会对1957年12月苏联政府修改专家待遇的意图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详见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第170页。
1702894667
1702894668 [145] 《周文稿》第2册,第152页。
1702894669
1702894670 [146] 《刘少奇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1949年10月5日),《刘文稿》第1册,第82~91页。
1702894671
1702894672 [147] 参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第79号记录摘录》(1950年12月13日),РЦХИДНИ,ф.17,оп.3,д.1086,л.176,208。5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决议的具体内容不详,估计增加的内容是关于此前双方一直没有确定的军事专家的待遇和条件问题。
1702894673
1702894674 [148] 《关于苏联专家派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负技术援助之付款条件的协定》(1950年10月25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192-01;Филатов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с.8-9。
1702894675
1702894676 [14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工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第779页。
1702894677
1702894678 [150]Зазерская Советские специалисты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с.47.从1955年开始,向苏联方面支付的专家费用被纳入了中苏贸易协定的范围。
1702894679
1702894680 [15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金融卷》,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第917页。
[ 上一页 ]  [ :1.7028946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