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98084
1702898085
[74] 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出生在华沙,后加入苏联国籍。卫国战争中成为苏联的著名将领,因解放波兰有功获波兰元帅衔。1949年11月被斯大林派往波兰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回到波兰后仍然保留着苏联国籍,后来又兼任华沙条约部队副总司令。因此在波兰人眼中,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对波兰实行统治的象征。详见Gluchowski,“The Soviet-Polish Confrontation of October 1956,”pp.63-70;Носкова А.Ф. Московские советники в странах 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пы,1945-1953гг.//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8,№1,с.109-110。
1702898086
1702898087
[75] 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第142~143页;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27;Gluchowski,Khrushchev,pp.38-39。
1702898088
1702898089
[76]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28-229;Granville,“From the Archives,”pp.548-549;Jenö Györkei and Miklós Horváth,“Additional Data on the History of the Soviet Military Occupation,”Györkei and Horváth(ed.),Soviet Military,p.9;《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26~27、55~82页。不过,哥穆尔卡说他当时就表示同意赫鲁晓夫来华沙,恐非实情。因为苏联代表团的飞机是在华沙上空盘旋了两个小时后获准降落的,哥穆尔卡等人这时才赶到机场“欢迎”。(《王炳南致外交部并报中央电》,1956年10月20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此外,吴冷西的回忆说,苏联调动军队的命令是17日下达的(《十年论战》,第34~40页),显然也是错误的。
1702898090
1702898091
[77] TsAMORF,f.32,op.701/291,d.15,pp.131,238,转引自A.Kirov,“Sovie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Hungary,1956,”Györkei and Horváth(ed.),Soviet Military,p.132。Kirov引用这条史料是要说明匈牙利的紧张局势,但在笔者看来,这是要对付波兰的,因为当时匈牙利的局势尚不足以让莫斯科做出这样的决定。
1702898092
1702898093
[78] 骆亦粟:《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的回忆》,第38页;《内部参考》1956年10月22日,第1075~1076页。
1702898094
1702898095
[79] ЦХСД,ф.5,оп.49,д.5,л.102-103,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32-233.
1702898096
1702898097
[80] 以上关于苏波会谈的描述,除特别注明外,均根据波兰的档案文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28~40、55~63页),赫鲁晓夫的回忆与此基本吻合(《最后的遗言》,第323~326页)。还可参见Gluchowski,“The Soviet-Polish Confrontation of October 1956,”pp.4-51;Granville,“From the Archives,”p.549;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30-232。
1702898098
1702898099
[81] 《内部参考》1957年10月18日,第3~13页;1956年10月23日,第1135~1136页。
1702898100
1702898101
[82] “Rozmowa z Edwardem Ochabem,”s.217,221. 关于周恩来电话的传闻,中国使馆后来也有报告。见《驻波使馆致外交部电》(1956年10月23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02
1702898103
[83] 《内部参考》1956年11月30日,第755~756页。
1702898104
1702898105
[84] 《内部参考》1956年10月27日,第1283~1284页。关于这一传闻还可见《驻波使馆致外交部电》(1956年10月23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06
1702898107
[85] Werblan,“Chiny a polski Pazdziernik 1956,”s.123-124. 笔者2006年10月赴华沙参加“国际关系中的1956年波兰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仍然听到这种说法。
1702898108
1702898109
[86] 吴冷西:《忆毛主席》,第10~13页;吴冷西:《十年论战》,第35~40页。
1702898110
1702898111
[87] 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1页。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第601~602页)采用了这个说法。
1702898112
1702898113
[88] 《刘少奇在八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记录稿)》(1956年11月10日)。关于刘的这个讲话,正式发表的部分内容见《党的文献》1988年第5期。
1702898114
1702898115
[89] 《驻波使馆致外交部电》(1956年10月19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16
1702898117
[90] 这是驻波使馆参赞余湛到莫斯科向刘少奇和邓小平汇报的情况。笔者2004年4月17日对骆亦粟访谈记录。骆亦粟当时在驻波使馆工作,并随余湛到莫斯科。
1702898118
1702898119
[91] 《内部参考》1957年10月18日,第3~13页。
1702898120
1702898121
[92] 《王炳南与波诺马连科谈话要点、谈话记录》(1956年10月20日上午、晚上),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141-02。
1702898122
1702898123
[93] 《内部参考》1956年10月22日,第1075~1076、1079~1080页;《谢文清致外交部转新华社电》(1956年10月20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24
1702898125
[94] 《王炳南致外交部并报中央电》(1956年10月20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26
1702898127
[95]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1956年10月20日),ЦХСД,ф.3,оп.12,д.1005,л.49-50,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41~42页。
1702898128
1702898129
[96] 《内部参考》1956年10月22日,第1104页。
1702898130
1702898131
[97]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及决议》(1956年10月21日),ЦХСД,ф.3,оп.12,д.1006,л.1-3;оп.14,д.67,л.129;оп.14,д.67,л.1,4,5;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43~48。
1702898132
1702898133
[98] АВПРФ,ф.0122,оп.40,1956г,п.336,д.10,л.108,Орехов События 1956 года в Польше,с.234.
[
上一页 ]
[ :1.7028980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