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98134
1702898135
[99] 刘少奇也回顾说:中共代表团23日晚到达莫斯科时,苏联的态度已经转变,形势已经缓和了。(《八届二中全会记录:刘少奇报告》,1956年11月10日)这里尚待解决的只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去留问题。但有学者认为,直到23日苏联似乎仍然没有放弃武装干涉。其根据是,按照波兰材料的说法,那时苏军还在向华沙前进。(Gluchowski,“The Soviet-Polish Confrontation of October 1956,”p.65)这个说法与俄国档案关于21~23日情况的记载相矛盾,而“波兰材料”究竟是什么,是否可靠,都需要进一步拿出证据。
1702898136
1702898137
[100] 吴冷西:《十年论战》,第44~45页。
1702898138
1702898139
[101]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第602~603页;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2页。现在可以看出,吴回忆的毛泽东与尤金的谈话,不仅时间有误(不是20日而是21日和22日),在内容上也是值得怀疑的(没有训斥的情节)。
1702898140
1702898141
[102] 《王炳南致外交部并报中央电》(1956年10月21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42
1702898143
[103] 《王炳南致外交部并报中央电》(1956年10月21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44
1702898145
[104] 《王炳南致外交部并报中央电》(1956年10月22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1-06。
1702898146
1702898147
[105] 《谢文清致外交部转新华社电》(1956年10月22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3。
1702898148
1702898149
[106] 《外交部致王炳南电》(1956年10月23、25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0762-02。
1702898150
1702898151
[107]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1956年10月23日),ЦХСД,ф.3,оп.12,д.1006,л.5-5об.;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49页。
1702898152
1702898153
[108] 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3页;金冲及主编《刘少奇传》,第804页;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第603页。
1702898154
1702898155
[109]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1956年10月24日),ЦХСД,ф.3,оп.12,д.1005,л.52,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52~53页。
1702898156
1702898157
[110] 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3~14页;另参见骆亦粟《1956年“波兰事件”和中国的政策》,《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第42~43页。
1702898158
1702898159
[111] 转引自金冲及主编《刘少奇传》,第805页。
1702898160
1702898161
[112] 骆亦粟:《1956年“波兰事件”和中国的政策》,《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第41~42页。
1702898162
1702898163
[113] 9月10日谈话时王炳南对奥哈布说,罗科索夫斯基过去两次来到中国,“在中国人民中威信很高”,并表示欢迎他在任何时候访华。见《王大使与波党代表团谈话纪要》(1956年9月10日),外交部档案馆藏:109-01141-01。
1702898164
1702898165
[114]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节选)》(1956年10月26日),ЦХСД,ф.3,оп.12,д.1005,л.53;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54页;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5页;骆亦粟:《1956年“波兰事件”和中国的政策》,《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第42~43页。
1702898166
1702898167
[115] 据骆回忆,这个情况是后来刘少奇自己说的(笔者采访骆亦粟记录)。刘少奇的回顾也证实了这一情况。(《八届二中全会记录:刘少奇报告》,1956年11月10日)11月2日赫鲁晓夫与铁托会谈时,也提到他曾劝说刘少奇去华沙,但中国人一直没有得到签证,毛泽东为此很生气。见米丘诺维奇《莫斯科的岁月》,第179页。
1702898168
1702898169
[116] 《基里洛克致哥穆尔卡电》(1956年10月27日),Werblan,“Chiny a polski Pazdziernik 1956,”c.124-126。
1702898170
1702898171
[117] Gluchowski,“The Soviet-Polish Confrontation of October 1956,”pp.81-82.
1702898172
1702898173
[118] 师哲:《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百年潮》1997年第2期,第15~16页;骆亦粟:《1956年“波兰事件”和中国的政策》,《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第43页。
1702898174
1702898175
[119] 《八届二中全会记录:刘少奇报告》(1956年11月10日)。
1702898176
1702898177
[120] АПРФ,ф.3,оп.64,д.484,л.25,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7卷,第317页;ЦХСД,ф.3,оп.12,д.1006,л.6-14,Волков и т.д.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 года,с.457-463。公开发表的宣言文本见1956年10月31日的《真理报》和《消息报》,以及1956年11月1日的《人民日报》。
1702898178
1702898179
[121] 有许多历史文献反映了莫斯科在挑选拉科西继承人时的考虑及决策过程,详见Волков и т.д.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 года,с.138-139,152-157,172-173,176-182。
1702898180
1702898181
[122] Волков и т.д.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венгерский кризис 1956 года,с.188.
1702898182
1702898183
[123] 《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6、25日,第5版。
[
上一页 ]
[ :1.702898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