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02694
1702902695
罗伯特·阿奇奈利:《“和平的困扰”:艾森豪威尔政府与1958年中国近海岛屿危机》,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
1702902696
1702902697
罗纳德·普鲁森:《1954~1955年的台湾海峡危机:火山口上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及其对危机的介入》,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
1702902698
1702902699
马龙闪:《苏联“大清洗”受迫害人数再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1702902700
1702902701
马叙生:《踏勘边界,谈判交锋——找回失落的国界线(之二)》,《世界知识》2001年第12期
1702902702
1702902703
马薏莉:《两个革命之间: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1948~1966)》,刘文楠译,《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0辑(2010年冬季号)
1702902704
1702902705
牛军:《近十年来中苏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
1702902706
1702902707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702902708
1702902709
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702902710
1702902711
牛军:《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破裂的缘起(1957~1959)》,《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第2期
1702902712
1702902713
牛军:《三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决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702902714
1702902715
潘鹏:《中苏关系漩涡中的〈友好〉与〈苏中友好〉杂志》,《冷战国际史研究》第7辑(2008年冬季号)
1702902716
1702902717
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1702902718
1702902719
逄先知执笔整理《关于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过程》,《文献和研究》1982年第1期
1702902720
1702902721
朴明林:《韩国战争的爆发和起源》,未发表的博士论文(韩文),1994年8月
1702902722
1702902723
普罗祖缅希科夫:《苏中领导人眼中的1960年》,闻一译,《中共党史资料》总第65辑,1998年2月
1702902724
1702902725
齐世荣:《谈回忆录类私人文件的史料价值》,《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1年卷
1702902726
1702902727
齐世荣:《谈日记的史料价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702902728
1702902729
裘实编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三种俄文版本》,《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7年第2期
1702902730
1702902731
曲星:《中越在印度支那战争中策略差异》,李丹慧编《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
1702902732
1702902733
沈正乐:《“米高扬报告”中关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质疑》,《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6期
1702902734
1702902735
沈志华、李丹慧:《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3期
1702902736
1702902737
沈志华、张盛发:《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论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
1702902738
1702902739
沈志华:《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702902740
1702902741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党的文献》2008年第4期
1702902742
1702902743
沈志华:《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二十一世纪》2000年2月号
[
上一页 ]
[ :1.7029026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