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19174e+09
1702919174
1702919175 数据集显示,从1816年开始记录到1928年《非战公约》签署,平均每10个月就有一次征服(每年1.21次)。换句话说,在这段时期内,在任何一年里,一个国家成为征服受害者的平均概率为1.33%。[12]这些似乎是很小的概率。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每年有1.33%被征服概率的国家,在普通人一生的时间里就会在战争中失去领土。[13]
1702919176
1702919177 这些征战规模都不小。在此期间,平均每年被征服的领土面积为29548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每年被征服的领土面积大致相当于11个克里米亚。[14]
1702919178
1702919179 尽管这些数字令人震惊,但它们与格劳秀斯帮助建立的法律秩序是一致的——几百年来,这种法律秩序管理着国家行为。战争就是用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机制。当争端出现时(这是常有的事),国家诉诸战争寻求赔偿。这种补偿通常以土地的形式进行。
1702919180
1702919181 起初,旧世界秩序结束时,国家间行为方式几乎没有变化。在《非战公约》生效后的20年里,即1929~1948年,平均每年征服的次数保持稳定——每年1.15次或者说每10个月1次。在《非战公约》批准后的20年中,平均每年被征服的领土面积为240739平方公里,与之前113年中每年295486平方公里相差不大。由于更多的被征服领土由国家而不是非国家实体控制,因此,在这段时期内,每个国家在1年时间里有1.8%的概率成为征服的受害者,相比之下,之前阶段的概率是1.33%。
1702919182
1702919183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确认、巩固和制度化了始于1928年的变革。因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我们才看到征服数量的明显下降。征服数量的确在急剧下降:当混乱局面平息下来,联合国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平均每年征服的次数急剧下降到0.26次,或者每4年1次(确切地说是每3.9年1次)。被征服领土的平均面积也在下降,每年只有14950平方公里。考虑到这段时期内国家数量增加,从1949年起,一个国家在每年遭受征服的可能性从1.33%骤降至0.17%。还记得我们的估计吗?1928年以前,平均每个国家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里被征服一次;1948年以后,一个国家遭受征服的概率从一生一次下降到一千年一两次。[15]
1702919184
1702919185 “它不是他的城市”
1702919186
1702919187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似乎并不完全倾向于将1928年确定为国际法律秩序转变的一个重要时刻。如果我们只看征服频率的话,那么各国宣布战争非法似乎不过是繁忙的征服之路上的一个减速带。直到1948年,在一场造成7000万人死亡的战争之后,征服频率才决定性地下降——这反映了1945年后建立的新国际制度,或许还有同时出现的核武器带来的影响。如果说1928年是个减速带,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个停车牌。
1702919188
1702919189 但这还不是全部。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征服。但当二战真的结束征服的时候,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征服并没有恰好停止。先前对大量领土的征服被推翻了。也就是说,大片在战争结束前被占领的土地被归还给了最初拥有它的国家。但更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归还的不仅仅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后被占领的领土。相反,这种逆转可以追溯到战争爆发前十多年的某一年。那一年是1928年。
1702919190
1702919191 回想一下,在倡导《非战公约》时,萨尔蒙·莱文森曾承诺,一个国家不能再“凭借野蛮的力量确立权力、正义或头衔”。[16]是的,侵略者仍然可以使用武力夺取一座城市,“但从法律上讲,它不是他的城市”。[17]
1702919192
1702919193 莱文森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再次研究征服的次数,如果将那些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的征服与那些未被承认的征服区别开来,图景就发生了转变:1928年到1949年,领土征服继续存在,但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开始,这些领土转让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法律规则的改变并没有阻止各国夺取土地,但以这种方式占有土地已不足以让占有者确立合法权利。由于知道这类巧取豪夺现在非法,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非法而拒绝承认。在此过程中,它们重申了以《非战公约》为代表的与过去的决裂。
1702919194
1702919195 但事实证明,莱文森在非法化战争运动中的对手詹姆斯·肖特维尔也是正确的。非法化战争使得通过武力实现的领土转让非法。但是,由于在法律禁止的背后“没有牙齿”——没有强制各国放弃非法获得的机制——也就没有办法消除通过武力获得利益的非法行为。是的,经济制裁减少了一个国家从被征服土地上获得的利益。但是,在1928年之后的几十年里,战争之外的国际经济制裁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治国方略的手段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当世界各国签署《非战公约》宣布战争非法的时候,它们迈出了改变法律秩序的第一步。但要建立一个新世界秩序,仅仅拒绝旧世界秩序是远远不够的。国际主义者的计划仍未完成。
1702919196
1702919197 尽管如此,莱文森的预测还是具有预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非战公约》签订之后的强制领土转让被推翻了。强权仍然可能带来军事上的胜利,但它再也无法提供法律上的持久胜利。轴心国挑战的失败确保了这些非法占领领土的行为不会得逞。因此,1928年至1949年的征服几乎没有给各国的领土分布留下长期的印记。
1702919198
1702919199 图1说明了这一点。按照前面的界定,它将每年征服领土的类别分为四类:(1)被大多数其他国家承认的“持久性”领土转让,就是说,领土转让后来没有被推翻(如果相同或几乎相同的领土归还给失去领土的国家,我们就认为该项领土转让被推翻了)。[18](2)被大多数其他国家承认但后来又被归还(有时是几十年以后)的领土转让。(3)虽然未被大多数其他国家承认但仍然具有持久性的领土转让。(4)未被大多数其他国家承认,后来被归还的领土转让。
1702919200
1702919201
1702919202
1702919203
1702919204 图1 每十年被征服的领土面积
1702919205
1702919206 在19世纪早期,每10年被占领的领土面积在81万~177万平方公里。经过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短暂下降之后,这个数字在19世纪剩下的时间 里飙升到每10年590万~880万平方公里,之所以如此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对非洲的争夺。
1702919207
1702919208 征服的步伐在20世纪初放缓了,但也只是相对于19世纪晚期的疯狂侵占而言。此时,通过军事手段占领土地仍然很常见,而且也受到法律允许。在英国和法国继续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期间,情况就是如此。当新兴的日本对朝鲜和俄国发动侵略时,情况也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还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战败的同盟国被强制分解和领土被强制转让结束。
1702919209
1702919210 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其领土被许多国家瓜分,其继承者土耳其只保留了战前帝国领土的一小部分。奥匈帝国也瓦解了。它的继承国——奥地利和匈牙利——也被意大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以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占去了大量领土。德国割让部分领土给了比利时、法国、波兰和葡萄牙。保加利亚割让了部分领土给希腊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协约国方面,为了获得参战报偿,罗马尼亚从俄国那里得到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那。然后,1920年,苏俄控制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1922年,它们合并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Transcaucasian Soviet Federated Socialist Republic),成为新成立的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与此同时,波兰与苏俄的战争以1921年3月在里加签订和平条约结束。该条约划分了波兰和苏俄之间关于白俄罗斯(Byelorussia)和西乌克兰争议领土的归属。[19]
1702919211
1702919212 这些领土转让几乎都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承认。虽然后来推翻了一些领土转让,但绝大部分是直到20世纪才发生的。例如,沙俄在1868年占领塔吉克斯坦,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次占领才得以废除。同样,1885年,英国对今天的尼日利亚的占领直到1960年才被废除。[20]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人们普遍承认征服者合法获得并保留被占领土地。毕竟,强权即公理。
1702919213
1702919214 然后,在1931年,各国开始拒绝承认征服。强行转让土地的事件仍在发生,但它们第一次没有得到承认。
1702919215
1702919216 最值得注意的是,自1928年以来,轴心国所有的领土侵占都被废止了。德国失去了它夺取的所有欧洲领土,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日本对中国东北及其他部分的占领——1932年超过1304292平方公里,1933年超过173960平方公里,1937年超过1500000平方公里——也被废止了。在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的领导下,世界拒绝承认这些征服。战争一结束,对土地的侵占就被废止了。同样,1938年,匈牙利从捷克斯洛伐克夺取了11826平方公里的领土,1939年又夺取了11094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两起侵占都没有得到广泛承认,在战争结束时,它们也回归了捷克斯洛伐克。
1702919217
1702919218 1928年至1949年的另外三次领土转让也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直到很久以后才被废止。1940年6月,纳粹德国和苏联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给予苏联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控制权。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拒绝承认这一领土转让。萨姆纳·威尔斯作为美国代理国务卿与罗斯福密切合作,起草了一份强有力的声明作为回应。[21]1940年7月23日,美国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威尔斯宣言”(Welles Declaration)的声明。这份文件与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后史汀生发给中国和日本的照会的态度相呼应,它谴责了“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而实施的……掠夺性活动”,并拒绝承认苏联控制这些国家的合法性。威尔斯继续说:“这些原则构成了新世界21个主权共和国之间现有关系的基础。”[22]美国坚持这一立场长达50多年,直到1991年波罗的海诸国最终脱离苏联。[23]
1702919219
1702919220 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占领并没有引发同样的谴责,尽管这次占领最终也被废止了。尽管意大利接管埃塞俄比亚后在国际联盟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但国际联盟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从而加速了该组织的崩溃。1936年11月,日本承认了意大利对俄塞俄比亚的占领,作为交换,意大利承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1938年,法国和英国紧随其后承认意大利的占领。包括美国在内的6个国家继续反对,美国从未承认这一领土转让。[24]战争结束后,非法占领被废止,埃塞俄比亚从意大利手中重新获得独立。
1702919221
1702919222 简言之,虽然在《非战公约》生效后继续存在领土被侵占的现象,但《非战公约》意味着除极少数情况外,领土控制权的转让并未转化为对该领土的合法拥有权。强权不再是公理。
1702919223
[ 上一页 ]  [ :1.7029191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