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36291e+09
1702936291 近年来,讨论知识经济的文章和书籍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关于知识经济特点的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
1702936292
1702936293 1.经济活动的重心从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代替资源的经济。
1702936294
1702936295 2.知识成为衡量一国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702936296
1702936297 3.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居中心地位。
1702936298
1702936299 4.知识经济突出新的价值取向。劳动价值观是工业经济的产物,而知识价值观则是信息知识经济的反映。在信息知识经济中,价值首先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增加,知识成了价值的杠杆。
1702936300
1702936301 可见,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为依托,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这里,软权力的三大要素(知识、信息和价值)得到充分的拓展,知识经济的兴起为软权力注入了新内容,扩大了新领域。
1702936302
1702936303 四、简短的评论
1702936304
1702936305 1.软权力概念的产生是国际关系深刻变动的结果,也是权力性质与范围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拓展深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们在研究权力这一变化和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于软权力的理论观点。“软权力”丰富了权力论的内涵,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但作为一个新出现的国际关系分支理论,它尚不成熟,仍显单薄。研究队伍也不整齐,约瑟夫·奈有时是“一枝独秀”、“孤掌难鸣”。然而,软权力研究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有望在21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学的一个支柱理论。
1702936306
1702936307 2.在西方学者中,最青睐软权力的是美国学者。他们直言坦承,美国主张软权力的目的是:
1702936308
1702936309 (1)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他们强调,90年代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权力衰落或另一个新的霸权替代美国,而是如何适应变化着的世界权力。奈认为:“美国必须对软权力进行‘投资’,发展软权力。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进入新世纪时,实行必要的世界领导。”(28)
1702936310
1702936311 软权力果然像一些西方学者说的那样,是一种“合作型”的权力吗?奈曾说过,冷战后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现实地认识权力的变革及其如何拥有软权力的“优势”。可见,以合作为名,求优势之实,才是本质所在。
1702936312
1702936313 (2)推动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示:软权力旨在向世界展示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他们提出,应通过增强全球开放意识,扩展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他们还强调:“美国必须调整防务、外交等政策,以反映美国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他们相信,美国能利用以信息资源为主体的软权力,“接触中国和俄罗斯,防止它们成为敌对国家”(29),进而对它们产生影响。
1702936314
1702936315 3.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软权力的研究。王沪宁教授在《复旦学报》1993年第三期发表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是最早的介评软权力的文章,之后的有庞中英的“国际关系中的软力量及其他”(《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二期)和张骥、桑红的“文化: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三期)等。随着国际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知识经济和信息权力对软权力进行分析和研究。
1702936316
1702936317
1702936318
1702936319
1702936320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1702931356]
1702936321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节 地缘经济学
1702936322
1702936323 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旧的冲突模式,因领土争端所引发的战争在某些地区时有发生。在这些地区冲突中,军事实力因素仍旧非常重要,外交上也沿袭着传统的方式,靠加强自我保护或与他国结盟仍是军事力量转变为权力和影响的有效保证。可是,一种新的情况必须引起注意: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里的作用大大超过人们的估价,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明显加强,安全合作与经济竞争在国际关系中成为两个并行不悖的特点,军事力量和传统的外交方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而地缘经济现象却悄悄地来到了我们面前。
1702936324
1702936325 一、从经济/生态政治学谈起
1702936326
1702936327 经济/生态政治学的英文是eco -politics,“eco”正好取了economy(经济)和ecology(生态)的前三个字母。数年前笔者访问麻省理工学院时,偶读海沃德·奥尔克教授的论文《全球经济/生态政治学》,并与作者进行了叙谈。所得的印象是,经济/生态政治学已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突出发展趋势。
1702936328
1702936329 经济/生态政治学正是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依托国际政治经济学(IPE)而产生的。
1702936330
1702936331 在重访哈佛大学时,斯坦利·霍夫曼教授向笔者力荐乔治·华盛顿大学亨利·诺教授的《美国衰退的神话》一书。他认为,这是近年来继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后惟一的一部关于经济政治学的力作。该书主要是剖析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政策,有几个关于全球政治学的观点特别引人注目:首先,亨利·诺自诩该书为20多年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结晶,其观点不同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强调“政治自由和竞争性市场的汇合”。其次,美国经济实力虽有所减弱,但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控制力仍最强,若以美国实力衰退为由,放弃全球政治、经济、自由贸易的领导权,那将是灾难性的错误,再次,美国应充分运用自身的经济实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其成果不仅与西方国家,而且可与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分享,但主动权应掌握在美国手里。
1702936332
1702936333 经济/生态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是:
1702936334
1702936335 1.国际关系从地缘政治学转向经济/生态政治学,原有的冷战机制已不适用,目前迫切的任务是改革国际经济体制,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以适应冷战后经济和生态政治因素增长的需要。
1702936336
1702936337 2.冷战后,军事威胁减弱了,但威胁可能来自其他方面。战争不可取,实力不可无,经济与生态将成为实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1702936338
1702936339 3.随着苏联解体,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也相对削弱,今后的趋势是影响大于对抗,控制取代遏制。经济/生态政治学主张以影响促进变化,即以经济和生态的优势促使其他地区的演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掌握国际经济和生态的优势,谁就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1702936340
[ 上一页 ]  [ :1.702936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