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7854e+09
1702978540 就在列宁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后不久,大约在1923年10月底,6名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加里宁、斯大林和李可夫曾非正式聚会。斯大林通知说,据他得到的消息,列宁的健康突然恶化,有死亡的危险。一些情况表明,斯大林指的正是10月19日列宁从哥尔克赴莫斯科之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1702978541
1702978542 加里宁接着斯大林的话说,列宁的临近死亡给党提出了他的安葬这一极端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与此有关的全部问题。对这一可怕的事件我们不要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要安葬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葬仪之盛大应当是世上空前的。”
1702978543
1702978544 斯大林完全支持加里宁。他说:“的确需要事先把一切都考虑到,以免在极其悲痛的时刻出现任何张皇失措。据我所知,这一问题也使我们的某些外省同志极为焦虑不安。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以与之相应的方式安葬。例如他们坚决反对火葬,把列宁遗体火化。照他们的看法,焚化遗体不符合俄罗斯人对先人的敬爱之情。这种做法甚至会是对他的纪念的一种侮辱。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焚化、消灭和抛洒骨灰,总是被看做是对被处死者的最后最高裁判。某些同志认为,现代科学有可能借助于防腐剂长期保存先人的遗体,至少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得我们的意识能适应列宁毕竟不在我们中间了这一思想。”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斯大林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种想法的领导人。
1702978545
1702978546 斯大林的发言引起托洛茨基极端愤怒的反应,他针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讲完话以后,我这才明白,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按俄罗斯方式安葬这起初令人不解的议论和指示要引向何方。照俄罗斯方式,照俄罗斯东正教教规,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看来是要建议我们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保存列宁的遗体。过去有过谢尔盖 · 拉多涅日斯基和谢拉菲姆 · 萨罗夫斯基的干尸,现在想用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的干尸去取代它们。我倒很想知道,这些外省同志都是些谁,据斯大林说,他们建议借助现代科学给列宁遗体涂上防腐剂,把它制成干尸。我想对他们说,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1702978547
1702978548 布哈林完全赞同托洛茨基,同样表示愤慨。照他的看法,把列宁的遗体变成涂上防腐剂的木乃伊,这是对他的纪念的严重侮辱,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极端矛盾而不相容,这种做法提都不应该提。他说:
1702978549
1702978550 “我觉得在党内什么地方从空隙里冒出一股奇怪的气味。想以牺牲思想的崇高去尊崇身体的遗骸。例如有人说,要把马克思的遗骨从英国迁到莫斯科来。甚至听说,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旁的这马克思遗骨似乎会使这整个地方,使安葬在烈士公墓的人增添‘神圣性’和意义。这真是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1702978551
1702978552 加米涅夫也以同样的精神反驳斯大林。他提出,有人建议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季诺维也夫特别支持这一建议。这种显示列宁在十月革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做法,加上出版几千万册他的著作,这是对列宁的真正尊敬和纪念。至于保存列宁的遗体,他加米涅夫认为是列宁在其哲学著作中曾予以痛斥的那种“僧侣主义”的特殊的和奇怪的余音。
1702978553
1702978554 不过,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的抗议没有对斯大林和加里宁起什么作用,斯大林拒绝说出建议把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外省同志”的姓名,而加里宁则继续顽强坚持,列宁不能像一般死者那样埋葬。看来,所谓“外省同志”云云无非是一种托辞而已。
1702978555
1702978556 李可夫采取奇怪,但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立场。他认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旁边建造陵墓,把几百具似乎是十月革命捍卫者的遗骨迁往红场,埋葬在烈士墓上,是极不得当的想法,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捍卫者,而不是偶然被杀者,甚至是革命的敌人。1919年在此地安葬斯维尔德洛夫时就有人提出过这一问题。但李可夫也认为,列宁应当按特殊方式安葬,至少要葬在烈士墓以外的地方。[1]
1702978557
1702978558 这不是正式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托姆斯基没有出席,会议既没有正式记录,也没有作出任何决定,仅仅是交换看法。不过,可以看出,某些领导人已经在谋划保存列宁遗体了。
1702978559
1702978560 主张保存遗体的两人的身份值得注意。加里宁是农民出身,1919年3月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接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在推荐他担任此职时说:“他本人就是特维尔省的一个农民,同农民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经常在改善和加强这种联系。”加里宁的出身表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意识,而俄国的农民普遍信仰东正教,由他提出盛大葬礼的建议是符合他的出身的。斯大林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接受过神学教育,保存圣人的遗体使之不朽,是东正教的一个传统,由他嘴里说出保存遗体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后来他在列宁追悼大会上的像神父般的宣誓,更证明了这一点。
1702978561
1702978562 不过由于存在分歧,议论归议论,未见有人具体准备后事。
1702978563
1702978564 列宁遗体保存经过
1702978565
1702978566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次日,俄共召开中央全会,决定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追悼大会,星期六为下葬日,列宁遗体由200人(代表大会代表和党的领导人)运往莫斯科。安葬地点为红场,遗体告别地点为工会大厦。同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其成员为捷尔任斯基(主席)、穆拉洛夫、拉舍维奇、邦契 · 布鲁耶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捷连斯基和叶努基泽。后来安葬日由星期六改为星期天。政治局决定建议中央执行委员会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但这时候还没有长期保存遗体的迹象,仅仅由阿布里科索夫做一般的保存6—7天的常规防腐处理,以保证遗体告别活动的正常进行。
1702978567
1702978568 不过24日政治局已经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把列宁遗体保存在红墙旁边的临时墓穴。但即使临时保存遗体暂不入土的方案也受到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姐妹兄弟的反对。政治局曾委托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同克鲁普斯卡娅“谈话”,说服她不要坚持过一个月还会重新提出讨论的建议。
1702978569
1702978570 1月24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根据政治局的指示作出决定:
1702978571
1702978572 “为满足无数代表团和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信上所表述的愿望;为使在安葬日赶不到莫斯科的人们有可能同敬爱的领袖告别,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定:
1702978573
1702978574 (1)把有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遗体的灵柩陈放在陵墓内以供瞻仰。
1702978575
1702978576 (2)陵墓建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旁十月革命战士公墓中间。”[2]
1702978577
1702978578 此决定于1月26日在《真理报》第4版左角不起眼的地方公布。后来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根据李可夫的建议批准了这一决定。
1702978579
1702978580 这一决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谜,其语义相当含糊。一方面说,保存列宁遗体具有临时的性质,为的是让外省来的代表团得以同敬爱的领袖“告别”;另一方面,兴建的“陵墓”并不是临时性的,而是供长期瞻仰的永久性建筑。决定之所以采用语义含糊的表述,显然是因为政治局内存在不同意见,斯大林和加里宁等人不顾其他政治局委员如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反对而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所以只好以含糊其词作缓兵之计。其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地位相当高的人士也莫名其妙。例如,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的雅罗斯拉夫斯基,1月26日在《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还说:“亲爱的列宁!你的已死亡的躯体,我们把它埋入地下,而你的事业,你的思想,仍然同我们在一起。”[3]
1702978581
1702978582 即使最高层人士也有人认为列宁将被埋葬入土。1月26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追悼大会。会上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意味着列宁遗体将被埋葬。季诺维也夫说:明天我们将把弗拉基米尔 · 伊里奇“埋入坟墓”。加米涅夫说:“现在我们拜倒在领袖墓前。”1月27日季诺维也夫在文章中写道:“真好,决定把伊里奇埋入坟墓!真好,我们及时领悟到这样做!所以,把伊里奇的遗体掩埋入土已经不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这是当时掌权的“三驾马车”中的两人的想法!
1702978583
1702978584 托洛茨基当时在赴苏呼米休养途中,没有来得及赶回来参加葬礼,但他的立场是清楚的。他后来在《我的生平》中写道:“本应当把列宁看做革命领袖,但却把他当做宗教领袖看待。不顾我的抗议,在红场建造了不成体统的和有辱于革命意识的陵墓。”[4]
1702978585
1702978586 斯大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宣誓词,连“遗嘱”一词用的也不是法律用语“завещание”,而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заповедь”(戒条,圣训)。他开始把列宁神化![5]
1702978587
1702978588 列宁葬礼后不久,1月30日,克鲁普斯卡娅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等等,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是一种累赘……”
1702978589
[ 上一页 ]  [ :1.702978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