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86137
苏联的积极进攻战略,主要表现在削弱和排斥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除了通过经济、军事援助扩大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外,从1975年底开始,苏联发动了一系列攻势:1976—1978年指挥古巴军队介入安哥拉内战,1976—1978年支持古巴军队介入埃塞俄比亚内战,1977—1978年指挥古巴介入埃塞俄比亚同索马里的边界冲突、策动古巴训练的加丹加雇佣军进攻扎伊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1979年直接出兵阿富汗。1976年2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总结报告中说:“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已经成为主要倾向”,西方“不稳定性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事态的影响日益强大、深刻”,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缓和不会妨碍苏联支持其他国家人民争取自由与进步的斗争,因为“缓和绝不是取消,而且也不可能取消或改变阶级斗争的规律。谁也不会指望,在缓和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会容忍资本主义的剥削或者垄断资本家会变成拥护革命的人……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认为缓和是为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的途径。”[6]
1702986138
1702986139
实力政策和军方利益的驱动
1702986140
1702986141
勃列日涅夫相信实力政策,他认为,“只靠和平共处政策和争取和平的斗争是危险的。保障和平的政治手段只能是现实的有效的,只是在他们巩固了实力,首先是军事力量的时候”,[7]“在防止热核战争的斗争中,苏联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的‘善良的愿望’上,而首先要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依靠和平力量对反动和战争力量的日益增长的优势。”[8]苏联夸大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帝国主义国家公开宣布通过新的世界大战来消灭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狂妄计划。为此,它们和以往一样正在疯狂地进行军备竞赛,增加军事预算,采取准备进攻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的实际步骤”。[9]
1702986142
1702986143
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可能铤而走险,在一番简短的直接准备之后,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突然的核突击”,[10]“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不让事情发展到第一次打击,也不让它发展到第二次打击,而是根本上不让发生核战争。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可以概括为:苏联的防御应当是以使任何人不敢冒险来破坏我们的和平生活”。[11]也就是说,苏联只有在其军事力量超过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潜力后,苏联才会感到安全。于是,勃列日涅夫扩军备战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1702986144
1702986145
苏联的体制也有利于扩张军备。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国防工业集团中的部有:航空工业部、国防工业部(负责常规部队装备)、造船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通讯器材部、中型机器制造部(生产核武器)、通用机器制造部(生产战略导弹)、机器制造部(生产弹药)。它们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设计院和生产工厂。国防部门有优先权,得到最好的机器和工具,工资也高于民用部门,有权从民用工业征用它们所需要的东西。它们建立有自己的供应工业,自成体系,以免受制于其他部。此外还有若干与军事有关的部:电气设备工业部、装配与特殊建筑部、海运商船部、运输与重型机器制造部、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部、动力机器制造部、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部、民航部等。许多军官到重要的非军事部门任职,他们作为国防部的代表,负责监督军品生产、检验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组织军队代表与企业就新装备进行研究等,检查是严格的,不合格产品被淘汰。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势力已很强大的军工企业集团和军人们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明显加强,成为苏联攻势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国家的外交战略目标为他们服务的成分明显加重了。
1702986146
1702986147
苏联大力发展军备
1702986148
1702986149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力扩张军备,追求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优势,这一时期苏联坚持多投资、高速度、全面发展军备的方针,其战略核力量和常规力量都有很大增长。
1702986150
1702986151
苏联的军费开支迅速增加。1965—1977年苏联的军事开支以每年不低于4.5%的速度递增,其军事力量发展迅速。苏联的军费也从1965年的300亿卢布上升到1976年的800亿卢布,占本年度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30%。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美国是苏联的1.8倍,北约国家是华约国家的2.7倍,如果加上日本,则是3.2倍。人力资源,北约是华约的1.4倍多;西方还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优势,而在某些部门则高出很多。[12]苏联在军事上与比自己强一倍多的强大的西方世界相抗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无论从物力,还是从人力计算,苏联都不应该走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军备竞赛的道路。苏联保持着和平年代最庞大的军队。为了夺取军事优势,苏联大力扩充军队,被赫鲁晓夫裁减的军队又恢复起来了。苏联军事人员,不包括边防军和内务部军队,在这一时期从368万人增至419万人;而同时期美国的军队人数则从305万人减至206万人,苏联军队比美国多一倍。[13]1967年重建了陆军总司令部。北约和华约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对比中,华约在坦克、装甲车、炮和迫击炮等方面都与北约相当。苏联无限制地发展军事力量,成了“武装到牙齿的和平爱好者”,加强了西方在苏联威胁面前的恐惧,促使它们进一步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1702986152
1702986153
60年代后期建立了地中海和印度洋分舰队,1970年起苏联海军开始进行全球性海洋演习。苏联在第三世界扩张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要,苏联海军已经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它有了新的需要:停泊场、加油站、补给基地等。苏联援助索马里就是为了在柏培拉建立海军基地,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不得不从索马里撤军。到70年代末,苏联在世界建有30多个军事基地。1970年8月,美国侦察到苏联正在古巴的西恩富戈斯港修建潜艇基地,有了这个基地,苏联的海军,包括核动力潜艇,就可以停留在这个可以向美国发射弹道导弹的区域内,其动机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相似。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才退了回去。
1702986154
1702986155
海军向大型化、导弹化和核动力化方向发展。据西方估计,60年代苏联花在建造舰艇上的经费平均每年为20亿美元。70年代又有所增加,1970年就已达30亿美元。总计苏联在1967—1977年10年间用于建造军舰的费用,比美国多50%左右,1978年仍高于美国1/3。据报道,在苏联的国防预算中,海军经费所占的比例早已从赫鲁晓夫时期的大约15%增长到70年代中期的大约30%。[14]1964年苏联海军的总吨位为160万吨,到1978年增加了一倍,达330万吨以上,仅次于美国(美国为346万吨)。[15]1976年第一艘攻击航空母舰“基辅”号开始服役,这一时期类似的航空母舰已装备了3艘。据美国方面估计,60年代中期,苏联人拥有260艘大型水面作战舰只和两栖舰只,80年代初,苏联已有362艘。[16]1980年庞大的动力核潜艇O级服役,它可在水下发射24枚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同年,苏联的第一艘25000吨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潜艇建成。7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自豪地宣布:“在这相对短暂的历史时期里,苏联的海军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因素,变成了一支能够抵抗来自海上各个方向的侵略和在世界海洋上完成重大战役和战略任务的力量。”[17]
1702986156
1702986157
苏联生产了大量常规武器,可以从下面的几个表格看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武器装备的生产情况。
1702986158
1702986159
表1 苏联飞机的年产量[18]
1702986160
1702986161
1702986162
1702986163
1702986164
表2 苏联导弹的产量[19]
1702986165
1702986166
1702986167
1702986168
1702986169
表3 苏联海军舰艇产量[20]
1702986170
1702986171
1702986172
1702986173
1702986174
苏联陆军坦克的产量在1976—1978年维持在每年2500辆的水平,1979年和1980年出现了飞跃,产量达到3000辆,T—80型坦克开始试产。
1702986175
1702986176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尽管70年代后半期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苏联并没有使放慢或减少其武器的生产步伐。
1702986177
1702986178
核武器仍是苏联发展的重点。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苏联军人感到自己丢了面子,他们认为苏联屈服于美国是因为苏联在战略核武器上落后,在军人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大力发展核武器,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于1971年提出的口号是:“用占优势的力量回答实力”,苏联确定战略核力量发展的方针是:维持数量,更新型号,提高命中精度和生存力,在质量上赶超美国。苏联重点发展第4代洲际导弹,如SS—16,SS—17,SS—18,SS—19型洲际导弹,SS—20型中程导弹,新式轰炸机图—16。勃列日涅夫改变了赫鲁晓夫只重视战略核武器而忽视战术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倾向,不仅发展战略核武器,也发展战术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在发展军备,增强苏联的国防实力方面,勃列日涅夫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1702986179
1702986180
1962年美国有陆基洲际导弹294枚,苏联有75枚。美国有潜艇发射洲际导弹144枚,苏联还没有。1964年美国有834枚陆基洲际导弹、416枚潜艇发射洲际导弹;苏联相应的数字是200和120。到1967年,美国拥有陆基洲际导弹1054枚、潜艇发射洲际导弹656枚,苏联相应的数字是460和130。到1968年,美国仍拥有陆基洲际导弹1054枚,苏联则在一年内增加了340枚,达到800枚。到1969年,美国拥有陆基导弹1054枚,潜艇发射洲际导弹656枚,战略轰炸机560架;苏联有陆基洲际导弹1050枚,潜艇发射洲际导弹约160枚,战略轰炸机150架,苏联还有一处由64枚导弹组成的保卫莫斯科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双方的战略力量基本形成均势。
1702986181
1702986182
1970年在美国的陆基洲际导弹继续保持1054枚水平的情况下,苏联的陆基洲际导弹增至1300枚,在数量上取得了对美国的优势。[21]1966—1972年5月,苏联建造了1300多个新的洲际导弹发射器。他们部署了近1000枚SS—11和300枚巨型SS—9导弹,其中有许多都配备着爆炸当量很大的核弹头。到1972年年中,苏联部署的洲际导弹已达1527枚。与此相比,美国的陆基导弹自196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54枚的水平上。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都部署在“加固”的地下发射井中,不易被摧毁,生存能力提高了。苏联达到了初步目标:在战略核力量方面取得了同美国的大致均势,这样,美国就不会轻易对苏联在第三世界的行动使用武力或做出更强烈的反应。
1702986183
1702986184
苏联在陆基洲际导弹的类型和数量上多于美国,在投掷重量和总当量方面也占有优势,而弹头数量、命中精度和多弹头分导技术方面均低于美国,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和潜艇也比苏联先进。美国虽然没有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但它在这方面技术比苏联先进,美国及其盟国在前沿基地上的核力量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可以说苏美核力量大体相当,各具优势,谁也没把握打赢。
1702986185
1702986186
美苏的战略核力量对比到底如何,双方的估计有很大出入。根据美国和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公布的数字,当时苏联拥有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2498件,比美国多577件。问题当然不仅在于运载工具,还涉及弹头数、投掷的重量与爆炸的当量,还涉及飞行速度、射程、命中精度等质量问题。美方认为,在全面衡量战略武器的13项主要指标中,苏联有10项居领先地位。[22]下面是几组不同的统计数字。
[
上一页 ]
[ :1.7029861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