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89848e+09
1702989848
1702989849 只有满足文化的包容性、宽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才能使文化实现创造性。因为文化包含的创造性是从它的包容性、宽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否定和抛弃人类过去时代的文化成果和文明价值,不容许各个思想文化流派的存在和自由竞争,大搞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不许可人们自由思想和自由争论,搞万马齐喑,制造文化沙漠,或者大搞封闭主义,对外来的东西统统视为洪水猛兽——这一切,是万万谈不到文化的发展,更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创造性的。
1702989850
1702989851 苏联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当党和国家实现或满足了文化发展的这些条件时,科学文化就发展,否则,科学文化就萎缩和萧条。这也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
1702989852
1702989853 在民族文化问题上不能急躁冒进,要照顾民族文化特点,严防伤害民族感情
1702989854
1702989855 民族是千百年来以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为纽带而形成的一个十分稳固的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一方面以其特定的结合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厮杀,自史前社会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生战争、动乱的最重要根源之一。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理想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包括没有民族矛盾和冲突在内的“大同世界”。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崇高理想,不仅包含着消灭剥削制度、消灭阶级的理想和信念,也意味着最终消除民族隔阂和差别,实现民族一体的“大同世界”。
1702989856
1702989857 苏共在民族理论问题上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为将沙俄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运动纳入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轨道,在十月革命前就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理论:各民族有权按自愿原则,以平等资格加入或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方面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胜利以后,随着各种语言“融合为一种共同的语言”[30],各民族也将走向融合和统一。在革命初年,列宁曾坚持民族自决权原则,在解决芬兰等问题上将此原则加以兑现。但在以后的岁月里,斯大林及其后来者把“维护苏联”看成国际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去兑现自决权原则。况且民族自决权即“民族分离权”原则,也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相抵触。加上联共(布)领导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以及在民族统一问题上“左”的急性病和僵化的教条主义,在实践中导致对民族利益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漠视。少数民族干部一讲民族权益或民族特点,往往被扣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帽子而遭到镇压。革命初期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的过多许诺和日后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严格限制,造成巨大反差,给以后民族问题埋下了许多隐患。
1702989858
1702989859 斯大林体制的高度集中,从许多方面剥夺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力,加上诸多民族镇压之举,种下了许多民族问题的恶果。后斯大林时期对这些问题或者未能彻底纠正,或者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斯大林的民族问题遗产。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加紧推行民族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政策,在体制上收回民族文化自治权,强行推广俄语,伤害民族感情,这就使民族矛盾越发严重,最后成了苏联解体的一把悬剑。
1702989860
1702989861 苏共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教训有三:(1)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稳固性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严重估计不足,犯了“左”的冒险主义;(2)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上认识僵化,以为消灭剥削制度和消灭阶级,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民族问题。这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主义和教条主义。(3)在体制上没有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特点,过早地抛弃了文化自治原则,在联盟中央过多地集中了属于各民族区域的权力。
1702989862
1702989863 但是,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利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文化运动,搞民族分裂主义。南斯拉夫就曾发生过所谓“文化民族主义”问题。民族文化要保留,要发展,但要防范在其背后潜藏的分裂国家、分裂联盟的苗头。
1702989864
1702989865 社会主义在苏联74年的实践,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这一实践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极为深刻、极为丰富的,需要经过跨世纪的研究,由数代人来进行反复思考和总结。这一实践的规模是空前的,它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由数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其价值之高昂,财富之宝贵,是亘古至今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我们应该十分珍视这一伟大实践所得来的经验教训,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而切实地吸取过去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力地、创造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将必能为未来的世界奠定一座巍峨的历史文化丰碑。
1702989866
1702989867 [1]C · 舍舒科夫:《狂热的追求者——20年代文学斗争史纲》第2版,莫斯科1984年俄文版。
1702989868
1702989869 [2]《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9870
1702989871 [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9872
1702989873 [4]《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9874
1702989875 [5]《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9876
1702989877 [6]《“拉普”资料汇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02989878
1702989879 [7]《“拉普”资料汇编》上册。
1702989880
1702989881 [8]《“拉普”资料汇编》上册。
1702989882
1702989883 [9]《斯大林全集》第13卷。
1702989884
1702989885 [10]《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702989886
1702989887 [11]《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89888
1702989889 [1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702989890
1702989891 [13]郑异凡编:《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资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02989892
1702989893 [14]《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2卷。
1702989894
1702989895 [15]《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2卷。
1702989896
1702989897 [16]《“拉普”资料汇编》上册。
[ 上一页 ]  [ :1.7029898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