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90806e+09
1702990806
1702990807 [34] 详见苏联与南斯拉夫公报,《真理报》,1988年3月19日。
1702990808
1702990809 [35]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的报告,《真理报》,1988年6月29日。
1702990810
1702990811 [36]  Charles Gati, The Bloc That Failed: Soviet - East European Politics in Transformatio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 166 - 167.
1702990812
1702990813 [37] 辛纳屈主义(Sinatra Doctrine),又译西纳特拉主义或仙纳杜拉主义,该说法取自美国歌手法兰克 · 辛纳屈(Frank Sinatra)20世纪60年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为“My Way”(《我行我素》或《走我自己的路》)的歌曲,意指苏联允许每个东欧国家走自己的路。
1702990814
1702990815 [38] Brown, The Rise and Fall of Communism, p. 527; Vladimir Tism? neanu, Reinventing Politics: Eastern Europe from Stalin to Have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2, p. 217.
1702990816
1702990817 [39] (俄)米 · 谢 · 戈尔巴乔夫著,述弢等译:《“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页。
1702990818
1702990819 [40] 刘祖熙著:《波兰通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44—545页。
1702990820
1702990821 [41] Mark Pittaway, “From Communist to Post - Communist Politics,” in Stephen White, Judy Batt and Paul G. Lewis, eds., Developments in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politics 4,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pp. 28—29.
1702990822
1702990823 [42]  Andras Korosenyi, “The Decay of Communist Rule in Hungary,” in Andras Bozoki, Andras Korosenyi and George Schopflin, eds., Post - Communist Transition: Emerging Pluralism in Hungar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92, pp. 6—7.
1702990824
1702990825 [43] 参看Ash, The Magic Lantern, pp. 65 - 66; (俄)米 · 谢 · 戈尔巴乔夫著,王尊贤译:《我与东西德统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61页。
1702990826
1702990827 [44]  Gati, The Bloc That Failed, pp175 - 177, 182 - 183;(美)胡安 · J · 林茨、阿尔弗莱德 · 斯泰潘著,孙龙等译:《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4—353页。
1702990828
1702990829 [45] 有关“循环影响流”这一说法及其分析,请参看Brown,The Rise and Fall of Communism, pp. 563 - 565.
1702990830
1702990831 [46] (美)亚当 · 普沃斯基著,包雅钧等译:《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1702990832
1702990833 [47] 有关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国内外学界已有大量出色的分析评述,请参看李宗禹等著:《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李宗禹主编:《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上、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1702990834
1702990835
1702990836
1702990837
1702990838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702975898]
1702990839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88.苏联所有制理论在改革过程中有何变化?
1702990840
1702990841 陆南泉
1702990842
1702990843 关于所有制的理论误区
1702990844
1702990845 长期以来,不论在原苏联东欧国家还是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误区:即认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高级形式,并把这个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实际上,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斯大林主义,或者说是苏联化了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而马克思认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将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统一,它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手稿》中,把这种所有制称之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2]这些都说明,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劳动者在联合占有的生产资料中享有一定的所有权。进一步说,这种所有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相互密切相关的本质内含:一是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任何个人均无权分割生产资料,二是在用于集体劳动的生产资料中,每个劳动者都享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这就是“在自由联合的劳动条件下”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相统一的具体形式。
1702990846
1702990847 在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这理论误区的影响下,长期来影响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在苏联时期的历次改革,有两个问题是不允许触及的: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国家所有制经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显得尤为突出,这个时期是批“市场社会主义”最起劲的,认为搞市场经济就会冲垮国有制经济。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特别在股份制推行的起始阶段,不少人就认为是“走向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倒退”或者称之为“和平演变”。产生上述问题亦是合乎逻辑的:既然国家所有制是高级形式,或者像由斯大林亲自审定的、1954年出版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说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成熟、最彻底的”,[3]那么,任何对这种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必然意味着是一种倒退。而实际上,国家所有制也好,还是全民所有制也好,都没有解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而是存在着严重的异化。
1702990848
1702990849 在斯大林有关所有制的理论的指导下,苏联建立了国有制企业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在苏联工业企业中,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农业中,虽然存在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集体农庄,但在管理上,也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通过大量指令性指标把它统管起来,所以,苏联模式的经济,也叫统制经济。
1702990850
1702990851 安德罗波夫时期所有制理论开始松动
1702990852
1702990853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所有制问题上仍是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他急于消灭手工业合作社,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通过合并集体农庄,使农庄规模扩大到无法管理的程度。1958年他还砍掉了农村个人副业。这些做法与他“左”的超越发展阶段的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密切相关。
1702990854
1702990855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在所有制问题上,一直坚持全民所有制是最高形式与最先进形式的观点,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不涉及改革所有制形式问题。由于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停滞不前,在他执政后期,很多学者提出,要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在劳动者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时学者在理论上开始讨论民主管理与社会自治问题。但要指出的是,作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所有制理论方面提出新看法,是在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他认识到,苏联的状况不论在斯大林领导下,还是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都是不正常的,应该进行认真的变革。为此,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在所有制理论方面出现松动,这主要表现在:
[ 上一页 ]  [ :1.7029908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