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99188e+09
1702991880 二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把与资本主义进行竞争的重点放在了国防实力的较量上。从工业化开始,苏联所确立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是准备与资本主义进行力争夺并且战而胜之,因此,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被片面化为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苏联存在的几十年时间里,苏共不可动摇的总路线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坚持“重军抑民”、“国防优先”的基本原则,在评价本国经济发展时,总是以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沾沾自喜。苏联这一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之间的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而且越来越突出。
1702991881
1702991882 苏联重重工业轻轻工业的发展道路,导致其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根据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如果以1913年指数为1计算的话,工业产值1940年是7.7,1970年为92,1980年为163,1985年为195(其中重工业相应是13、214、391、468;轻工业相应是4.6、30、50、61;农业总值为1.4、3.1、3.4、3.8)[4]各部门之间的增长幅度相差多么悬殊!1940年重工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1.2%,1955年上升到占70%,1960年这一比例达到72.5%。[5]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国家机器制造业的全部产品中,有60%以上是具有军事意义的商品,耐用消费品的比重仅占5%—6%。[6]国家75%的科研项目拨款用于满足军事科研的需要。[7]采掘和加工工业全部工人的1/3从事武器及军事技术装备生产,而美国为12%—14%,西欧各国为6%—7%。[8]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说:“我们曾有过一个巨大的脓肿:以某种形式同军工生产有联系的国内生产总值占70%。”[9]很难准确估计苏联军事经济的规模,不管怎么说,苏联的经济都是世界上军事化程度最高的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备战型经济。
1702991883
1702991884 到80年代中期,许多生产民用品的工业部门,其技术水平还停留在30年代中期,农业则相当于20年代中期的水平。[10]70年代,美国农业从业人员占2.5%—3%,而在苏联占25%。1970年苏联一个农民一年生产4.5吨谷物、320公斤肉和2.8吨牛奶,而美国一个农业工作者生产54.7吨谷物,4570公斤肉,11.8吨牛奶。70年代中期,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苏联高3—4倍。[11]苏联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都被用于军事工业综合体,军事工业体系与民用生产体系严格分离,使军事技术不能转化为民用技术,而社会财富一旦进入军事领域,便脱离了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除了少量军火交易能得到一些收入外,其余只能是财富的消耗,军工综合体的膨胀,破坏着社会再生产。军工生产优先,严重影响了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与进步。这一趋势长期发展的后果只能是一个越发展,另一个则越萎缩。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除了军事外,其他领域的发展都陷于困境,国力衰落。1975年,按当年的美元计算,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5163亿美元,苏联为8653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为7098.7美元,苏联为3400美元。[12]1980年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美国占21.5%,苏联占9.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为11360美元,苏联仅为4550美元。[13]1985年苏联人均GNP在全世界的排名位居第38位,不仅低于所有西方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1702991885
1702991886 三是影响了民众的利益。1913年俄罗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占第5位,1930年底,苏联国民收入居于世界第二位。但是,食品短缺,票证制度重又开始实行。为了抑制消费,国家大量在居民中发行公债,1927年年中为10亿卢布,1930年达到170亿卢布。1913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可买333公斤黑面包,或21公斤油,或53公斤肉,或83公斤糖;1936年,工人每月平均工资能买241公斤面包,或13公斤油,或19公斤肉,或56公斤糖。在新经济政策年代,工人用于吃饭的费用占工资的50%,1935年则占67.3%。
1702991887
1702991888 苏联人在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等方面享受的福利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但是,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住房面积、汽车拥有量、现代化生活设施方面,苏联远远落后于西方,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80年代初,苏联在诸如彩色电视机、音响、录像机、小汽车等现代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水平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1979年苏联工人的月收入为美国的31%,西德的25%,法国的29%,英国的40%。在苏联,住房和居民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所占份额约为国民财富的30%;在美国则超过50%(不包括企业的物质储备)。[14]1989年,也就是生产发生危机性下降前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苏联是美国的30%,人均工业品,苏联是美国的42%,人均农产品,苏联是美国的38%。1990年苏联的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20%。80年代中期,苏联人饮食消费占工资的40%,而美国人只占10%,日本占15%。1990年人均住房面积,美国为51平方米,西德为41.5平方米,俄罗斯为16.3平方米。1985年,每千名居民中电话的拥有量,美国为759门,日本为533门,西德为598门,英国为523门,苏联为75门(1990年)。小轿车的拥有量则分别是552、230、428、291、55。苏联的人均寿命,1975—1980年,男人为65岁,女人为74岁;日本相应为75岁和81岁,美国为72和79岁,法国为71和79岁。[15]为了国家的强大,苏联人民牺牲了个人利益,但这种情况永远持续下去,民众很不满。因为住房条件恶劣、食品不足、工资低、劳动定额高等原因,人们多次公开表示不满,如1969年基辅、斯维尔德洛夫斯克,1972年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980年在高尔基城,1981年在陶里亚蒂市等地都发生过群众的抗议示威。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社会的动荡和苏联共产党最后失去政权,也是群众不满使然。
1702991889
1702991890 苏联的发展战略不能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使民生的改善受到影响和限制。重政治轻经济导致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政治镇压,严重限制和破坏了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因而这种发展难以持续。这也是苏联终于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
1702991891
1702991892 从苏联模式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1702991893
1702991894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发展观念和战略在不少方面是学习苏联的。尤其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主导下,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上,从理论到实际执行的方针、政策都同苏联十分相似。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以苏为戒,处理好重轻农三者关系,加重对农轻投资比例,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一系列关系问题,提出“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16]翌年,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和“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17]这是对发展观和战略的一次调整,后来由于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又偏离了社会发展常规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
1702991895
1702991896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实行了发展观念和战略的重大转变,这主要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里包含着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基础、发展动力作了不同以往发展观的回答;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兴办乡镇企业等办法,逐步调整了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实行承认差别、允许“先富”、尊重人权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此时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因为首先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能不首先强调总量的增长,强调多和快,“效率优先”。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集中到GDP的增长速度上。而GDP的增长并不能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社会公正程度。这样,在世纪之交,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以及国外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702991897
1702991898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
1702991899
1702991900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集中表现在共产党人把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同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统一起来。
1702991901
1702991902 何谓“科学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怎么表现的?
1702991903
1702991904 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政、经、文、社会、国防等方面。每一个方面在整个系统中都有其客观的、特定的地位,某一方面越位、错位、不到位,都要造成不良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比如,离开经济工作的中心,把“政治”、“意识形态”置于压倒、决定一切的地位,社会发展和进步从根本上就无从谈起,甚至会倒退;反之,把政治和思想文化工作看成可有可无的,社会的发展就会因失去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持而不协调不健康和紊乱,其后果也不堪设想。科学发展观正确地规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工作是发展的中心,其他各方面也要全面协调地发展。
1702991905
1702991906 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如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要求总揽全局,统一筹划,分清轻重缓急;全面安排,寻求最佳结合点,兼顾各方利益。
1702991907
1702991908 在经济领域中,农轻重及各自内部的各部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客观上都要求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合理安排,全面、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1702991909
1702991910 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自觉意识和意图的人们的实践来实现的,人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讲社会发展规律自然不能对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置之不顾。人的作用主要和首先是认识规律和应用规律。它不能为所欲为,但也不是无所作为。这里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把遵循客观规律同坚持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很好地统一起来,使科学性和“革命性”一致起来。
1702991911
1702991912 科学发展观同苏联模式发展观的比较
1702991913
1702991914 这两种发展观都是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大国中,为了强国富民而形成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但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实践经验不同以及经济文化基础的差别,两种发展观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702991915
1702991916 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并起保证作用的。苏联模式的发展观念和战略,也重视经济建设,但在斯大林的阶级斗争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决定性力量”,“通过无产阶级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经过“最大限度地加强”国家政权使国家消亡等理论影响下,[18]实际上把搞阶级斗争、强化无产阶级专政作为统率一切工作的纲领,把唯物主义变成“唯权主义”。
1702991917
1702991918 第二,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国计和民生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苏联模式的发展观强调国家的整体利益,这并不错,但它忽视了个人的利益;优先发展重工、军工而牺牲农民的利益,忽视轻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过高的积累率限制了人民消费水平的应有提高(1989年苏联职工工资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0%,同年美国为62%)。
1702991919
1702991920 第三,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苏联模式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他们尽管承认存在商品经济,但认为劳动力、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承认存在价值规律,但认为价值规律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苏联把指令性计划作为整个经济机制运转的轴心,用行政的力量通过计划来运转整个国民经济。科学发展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重视用“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1702991921
1702991922 第四,在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苏联发展观念和战略实行赶超战略,而赶超主要是指产品数量和生产发展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实行粗放经营的方针,走的是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率的增长道路。科学发展观把“又快又好”改变为“又好又快”,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效益,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努力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702991923
1702991924 第五,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上,苏联模式发展观常常只顾重点这一头,而忽视兼顾其他。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等。这当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重点论,不唯重点论,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求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集中全国人财物力干大事。比如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中,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1702991925
1702991926 第六,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方面,苏联模式观也讲应用客观规律,但常常过高估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至犯唯意志论的错误,急躁冒进。中国大跃进时期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典型,结果造成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科学发展观的最突出意义就在于把遵循客观规律同发挥人的能动性结合起来。
1702991927
1702991928 当然,科学发展观提出才几年,从观念到实践,从战略到具体政策,其间还有一定距离,还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这里只是从总体上、原则上来加以论述的。
1702991929
[ 上一页 ]  [ :1.702991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