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3457
莫洛托夫贬低斯大林身边的一切人,而反复称颂一个人——日丹诺夫
1702993458
1702993459
莫洛托夫自我感觉良好,他似乎真觉得自己是斯大林以下的第二号人物。所以,他看不起列宁身边的一切人,也看不起斯大林身边的一切同僚,如在苏联被视为圣人、完人以及超级能人的斯维尔德洛夫、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都被莫洛托夫贬得一文不值。说基洛夫的唯一本事就是会对群众大作鼓动演说。至于对加里宁、伏罗希洛夫这些人,莫洛托夫更看不起,主要是说他们“右倾”,似乎不够斯大林分子的资格。贬得少一点的,是对卡冈诺维奇,因为这个人对斯大林太忠实了,所以可贵。莫洛托夫在访谈录中说,卡冈诺维奇对莫洛托夫不很满意,他批评莫洛托夫对死后的斯大林歌颂得还不够。
1702993460
1702993461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不断地被莫洛托夫反复称赞,而且是充满感情的,这个人就是日丹诺夫。我随手记了一下,很不完全,莫洛托夫在书中至少称赞了日丹诺夫8次。无关紧要的称赞就不去说了(对其他任何人,除了斯大林之外,都没有这么称赞过)。莫洛托夫告诉了我们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信息:
1702993462
1702993463
“基洛夫组织能力弱,他是一个好的群众工作者(这两句话根本矛盾——引者注)。我们对他也很好。斯大林喜欢他。我要说,他,是斯大林最器重的人……”(传说基洛夫曾是斯大林的接班人,看来并非全是胡说。——引者注)
1702993464
1702993465
“我同基洛夫私交甚好。在我的记忆里,斯大林对基洛夫的态度,或许只有后来的日丹诺夫能与之相提并论。基洛夫死后,他喜欢日丹诺夫超过任何人。”(第374页)
1702993466
1702993467
在另一个地方,莫洛托夫又说“斯大林对日丹诺夫分外器重,对他的态度简直好极了。”(第386页)
1702993468
1702993469
至于莫洛托夫本人,对日丹诺夫也是五体投地的。这种赞美主要是来源于思想的一致。莫洛托夫说:“我认为他的文章,晚年时期的一些谈话(当然指日丹诺夫晚年的各种大批判报告。——引者注),很有意思。”(第386页)
1702993470
1702993471
莫洛托夫把日丹诺夫看得比基洛夫高明得多,也重要得多。当访问者问莫洛托夫:“他比基洛夫能干吗?”莫洛托夫答道:“比基洛夫?当然强。大家都说他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不管怎样,应该说他(文化)修养不错。”(第386页)
1702993472
1702993473
莫洛托夫这些话,证明我几十年一个不变的观点:要说苏联曾经有过一个所谓“第二号人物”的话,这个人物就是日丹诺夫,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此点,我同蓝英年交谈时,一谈就通。蓝英年还说,有些多年研究苏联问题的人,对此竟无感觉,你就知道他的程度如何了。在斯大林手下,尽管长期以来似乎是马林科夫管的事最多,实权似乎最大,但那不过是一个“宫内大臣”而已,短时间内是难于摆在党和国家的“第二号”岗位上去的。但是,日丹诺夫与斯大林在遗传学批判上大概是发生了矛盾,似已失势,日丹诺夫也立即在1948年8月逝世,此时才是马林科夫在内部正式升为“第二号人物”了。1949年12月21日《真理报》报道政治局10人向斯大林70寿辰致的集体颂词,名单不依字母顺序,前三名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贝利亚,莫洛托夫系循例照顾,马林科夫已正式取得继承人的身份了。这证明,斯大林旁边的“哼哈二将”,正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
1702993474
1702993475
以莫洛托夫的政治思想状况,只对日丹诺夫一人赞不绝口,这不是中国人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
1702993476
1702993477
莫洛托夫证实了战争爆发的最初几天斯大林在干什么
1702993478
1702993479
从上述资料总可以证明莫洛托夫是个百分之百的斯大林主义者了吧,莫洛托夫总不会有什么诬蔑和毁谤斯大林的可能吧?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报告对斯大林有批评,有些将帅的回忆录对斯大林也有所批评,即斯大林在德寇开始进攻的最初几天什么也没有干,人也见不着。这是否造谣呢?请看看莫洛托夫对这件事是怎么说的吧:
1702993480
1702993481
第一,战争爆发初的几天里,“他(指斯大林。——引者注)两三天没露面,待在别墅里。不用说,他难过得很,郁郁不乐,人们全都不自在,他尤其如此”。(第395页)过去的一切传说,也大都不过如此而已,在中国一直把这说成是反革命造谣。现在看来,赫鲁晓夫讲的也并没怎么添油加醋,也不过如此而已。
1702993482
1702993483
第二,丘耶夫念了段阿夫托尔汉诺夫《权力学》一书中的一段话给莫洛托夫听,该书说,战后几天,“大家来到斯大林别墅,请他发表告人民书,但遭到断然拒绝。众人遂请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回答:“是的,是这样,大致是对的。”(第394页)
1702993484
1702993485
丘耶夫又说:“(大家)提议让斯大林领导红军最高统帅部,可是他拒不接受。”
1702993486
1702993487
莫洛托夫答:“他何以要独揽大权?他本来就是领袖,怎能让琐事缠身,抓那些芥豆小事呢。他拒绝了,这当然是对的。”(第394页)在莫洛托夫眼里,斯大林拒绝出任抵抗统帅,也是“当然对的”。
1702993488
1702993489
要不是莫洛托夫出来证实,谁会相信这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是事实呢?
1702993490
1702993491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的数百万装甲部队、成万辆坦克、数千架飞机从北到南在同一秒钟向苏联发动了猛烈的全面进攻,全国不知所措,可是斯大林几天不见人、不理事、不表态,不发表告人民书,拒绝担任最高统帅。现在莫洛托夫不容置疑地证实了(甚至比赫鲁晓夫批评的还要多得多),在中国现在还是有人坚决不相信这些——因为这确实也有点叫人难于相信。莫洛托夫要不出面证明,谁会相信呢?
1702993492
1702993493
即便在这种时候,莫洛托夫仍不忘替斯大林辩护,说是“琐事”、“芥豆小事”!在莫洛托夫们的眼中恐怕除了内部大镇压外,其余的,包括亡国危险到了眼前,也是“芥豆小事”!
1702993494
1702993495
事后斯大林(也包括莫洛托夫等)开口闭口就反复强调希特勒“背信弃义”,似乎原以为希特勒是不会或不应当“背信弃义”的。每次看见这种可笑的责备,我都感到无比的痛苦与惊讶,世界上谁曾经认为希特勒是个遵守信义的君子呢!
1702993496
1702993497
写这篇东西,不需要才能,只需要耐着性子和笨工夫。九十衰翁,溽暑为此,能否完篇,未可为必。今幸凑成,亦云幸矣。无他,仍不过是《诗经》上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两句话在起作用而已。
1702993498
1702993499
[1]1922年12月24日口授,《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93500
1702993501
[2]《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93502
1702993503
[3]《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93504
1702993505
[4]《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
1702993506
[
上一页 ]
[ :1.7029934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