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5399
1986 年
1702995400
1702995401
1月15日,苏联发表声明,提议从1986年开始实行使人类摆脱面临核浩劫的恐惧的计划,建议分三个阶段销毁核武器。
1702995402
1702995403
2月25日—3月6日,苏共二十七大召开,通过新的党章修正案和《关于苏联1986—1990年和2000年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提出实施“加速战略”,并确定了实现该战略的基本途径。
1702995404
1702995405
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原子能核电站发生核事故。由于苏联政府继续沿用以前掩盖问题的处理方式,此举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面影响,促使戈尔巴乔夫加强公开性。
1702995406
1702995407
5月9日,苏联国防部声明:“不仅在核战争中,而且在军备竞赛中都不能取胜。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破坏军事战略平衡。”
1702995408
1702995409
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长篇讲话,第一次公开肯定了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表示要努力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
1702995410
1702995411
10月11日,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雷克雅未克会晤。
1702995412
1702995413
11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个体劳动法》,允许私人在手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服务等27个项目中从事个体生产经营,但不得经商、雇工、搞非劳动收入或损害其他公共利益。
1702995414
1702995415
12月16—18日,在未与哈萨克当地领导人商量的情况下,苏共中央任命非哈萨克族人科尔宾取代库纳耶夫,引发民族骚动,“阿拉木图事件”使苏联民族问题浮出水面。
1702995416
1702995417
1987 年
1702995418
1702995419
1月27日—28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戈尔巴乔夫作《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报告,提出各级党的第一书记都要以差额选举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关要实行民主化,不要以党代政。选举雅科夫列夫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斯柳尼科夫、卢基扬诺夫为苏共中央书记。
1702995420
1702995421
5月26日,越南宣布开始从柬埔寨撤军,当年撤出5万人,越南同意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
1702995422
1702995423
5月28日,西德青年鲁斯特驾驶飞机降落红场,在苏联和世界上引起很大震动,戈尔巴乔夫借机撤换军队领导人。
1702995424
1702995425
6月25日—26日,苏共中央全会召开,中心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草案。
1702995426
1702995427
8月23日,时值《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48周年纪念日,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首都发生集会,要求公布该条约的秘密议定书。
1702995428
1702995429
10月21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讨论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叶利钦对改革进展缓慢提出批评,并提出辞职,会议转而讨论叶利钦问题。
1702995430
1702995431
11月2日,在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戈尔巴乔夫作《十月和改革:革命在继续》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苏联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苏联所处的时代和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702995432
1702995433
11月11日,苏共莫斯科市委召开全体会议,继续批评叶利钦,叶利钦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常委委员的职务。
1702995434
1702995435
11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分别以俄文和英文同时出版,书中阐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导思想,表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1702995436
1702995437
12月7日,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华盛顿会晤,并签署消除中短程导弹条约。
1702995438
1702995439
1988 年
1702995440
1702995441
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撤销军事审判庭1938年对布哈林等人的判决。
1702995442
1702995443
2月18日,苏共中央全会上叶利钦被解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这在苏联引起了轩然大波。
1702995444
1702995445
2月20日,纳卡州州委通过致苏联最高苏维埃呼吁书,要求把该州从阿塞拜疆划归亚美尼亚管辖。由于苏共中央在此事上反应迟缓,导致了该地区日后多年的民族冲突。
1702995446
1702995447
2月27日—28日,在苏姆盖特市发生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两天内有32人被杀,其中亚美尼亚人有26名,100多人受伤,一些房屋和汽车被烧毁。
1702995448
[
上一页 ]
[ :1.702995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