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995449
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安德列耶娃的文章《我不能放弃原则》,对苏联改革提出批评,此举被认为是苏共保守派的反击。
1702995450
1702995451
3月2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就“纳一卡冲突”通过决议,不允许用向国家政治机关施加压力的方式解决民族领土争端问题,要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采取措施加强法制,维护社会秩序。
1702995452
1702995453
3月2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为50年代初的一批受害者,其中包括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等人恢复党籍。
1702995454
1702995455
4月5日,《真理报》发表《改革的原则: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对安德列耶娃的文章进行反击,认为她是站在保守和教条主义立场上反对改革。
1702995456
1702995457
4月,在爱沙尼亚建立了名为“支持改革人民阵线”的民族自由运动。
1702995458
1702995459
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1702995460
1702995461
5月29日—6月2日,里根访问莫斯科。这是美国国家元首时隔14年后对苏联的访问,美苏签署了《关于两国进行联合核查核试验的协定》、《关于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相互通报的协定》,以及1989—1991年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的计划等。
1702995462
1702995463
6月28日—7月1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认为政治体制是造成前期经济体制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苏联把改革的主阵地从经济领域转向了政治领域。
1702995464
1702995465
7月1日,《合作社法》生效,可以在各个领域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使所有制形式更趋多样化。
1702995466
1702995467
7月9日,为30年代被错误镇压的布哈林、李可夫恢复党籍。
1702995468
1702995469
8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宣布对30年代四起重大案件平反,表明对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等人的指控不成立。
1702995470
1702995471
8月,决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可将土地出租给家庭和个人,租期可达50年,承租土地者在农忙时可雇佣劳动力。
1702995472
1702995473
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取代退休的葛罗米柯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以提高苏维埃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
1702995474
1702995475
10月2日,爱沙尼亚人民阵线成立。
1702995476
1702995477
10月9日,拉脱维亚人民阵线成立。
1702995478
1702995479
10月23日,立陶宛改革运动成立。
1702995480
1702995481
12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苏联宪法(根本法)的修改与补充》的法律,通过苏联人民代表选举法。
1702995482
1702995483
12月1日—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的邀请,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1957年之后,30多年来中国外长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主要任务是为中苏首脑会晤作准备。
1702995484
1702995485
1989 年
1702995486
1702995487
1月,苏联开始进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这次选举与以往不同:实行差额选举、政府官员不能同时担任人民代表。
1702995488
1702995489
2月6日,中苏双方同时发表了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联合声明,并宣布戈尔巴乔夫的访华日期。
1702995490
1702995491
2月15日,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结束。
1702995492
1702995493
3月16日,苏联发表从蒙古撤军的声明。
1702995494
1702995495
3月26日,苏联共选出2250名代表,其中750名社会组织推荐,其余是在地区选举和民族选区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竞选产生的,许多共产党的干部落选,波波夫、索布恰克、萨哈罗夫等激进派代表人物当选。
1702995496
1702995497
4月4日—9日,从4日开始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发生群众集会事件,9日凌晨军队在驱散人群的过程中造成16人死亡,多人受伤。此后戈尔巴乔夫宣布,没有政治局的决定,军队不再干预类似事件。
1702995498
[
上一页 ]
[ :1.7029954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