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16288e+09
1703016288 [22]蒋介石:《今日党员与政府军队及社会之组织唯一要素》,《盛京时报》1928年8月18日。
1703016289
1703016290 [23]《民国十八年中国国民党年鉴》,第747、756~757页。
1703016291
1703016292 [24]蒋介石:《党政须团结一致革命方能成功》,《中央周报》第38期,1929年2月。
1703016293
1703016294 [25]《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512页。
1703016295
1703016296 [26]《浙江党务指委会对五次全会的建议》,《中央日报》1928年8月3日。
1703016297
1703016298 [27]《王子壮日记》第3册,1936年2月6日,第37~38页。
1703016299
1703016300 [28]《王子壮日记》第3册,1936年5月28日,第149~150页。
1703016301
1703016302 [29]《王子壮日记》第3册,1936年10月26~27日,第300~301页。
1703016303
1703016304 [30]《王子壮日记》第4册,1937年3月16日,第75页。
1703016305
1703016306 [31]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2卷,第137页。
1703016307
1703016308 [32]易劳逸:《流产的革命》,第16页。
1703016309
1703016310 [33]《王子壮日记》第1册,1933年7月31日,第406页。
1703016311
1703016312 [34]《何廉回忆录》,第97页。
1703016313
1703016314 [35]湖南安乡县政府编《安乡示范县政纪实》,长沙新中国书店,1948,第200页。
1703016315
1703016316 [36]《王子壮日记》第4册,1937年3月16日,第75页。
1703016317
1703016318 [37]引自陈之迈《中国的官》,《社会科学》第1卷第4期,1936年7月。
1703016319
1703016320 [38]刘健群:《复兴中国革命之路》,第167页。
1703016321
1703016322 [39]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编印《中国国民党湖南省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提案汇编》,时间不详,第(肆)6页。
1703016323
1703016324 [40]引自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的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第134页。
1703016325
1703016326 [41]易劳逸:《流产的革命》,第331页。
1703016327
1703016328
1703016329
1703016330
1703016331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1703012684]
1703016332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第十章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1703016333
1703016334 派系纷争堪称是国民党一大颇具特色的政治文化。国民党的派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文化权力网络。派系组织或因教育、职业等背景,或因地缘、亲缘等纽带,或因政见、主张等媒介,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其表现形态更是复杂纷繁。加之各派系之间既有冲突纷争,又有交融渗透,亦有传承递嬗,欲明晰解剖国民党的派系形态并非易事。
1703016335
1703016336 北伐时期,胡汉民曾提出“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口号。“党内无派”意味着党内派别活动是非法的和受到禁止的。“派系”一词在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上是贬义的。各派系的活动大多处于隐秘状态。由于派系活动的隐秘性,局外人很难察悉其活动内幕。即或偶有透露和猜测,亦往往扑朔迷离,令人真假难辨。即使事隔数十年,一些派系首领仍不愿坦承其派系归属;派系成员对其当年所参与的宗派活动亦不愿做客观诚实的陈述。故国民党派系史的研究甚难深入。
1703016337
[ 上一页 ]  [ :1.7030162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