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31519e+09
1703031519 一个聪明的小孩,上个七八年学,大致可以准备参加科考了。让您松一口气的是,唐朝不考八股文,您不会变成范进那样的书呆子。如果您打算考比较容易的明经科目,“四书”“五经”还是要念要背的,这是主要考试内容。
1703031520
1703031521 不过呢,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唐朝学生,您应该是瞄准更高级的考试科目进士。那样您就要在写诗和作文上下功夫了。
1703031522
1703031523 每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上千名学子,其中能考中明经的有一百人,能中进士的只有三十人左右,所以不是一般的难考。您的偶像白居易,据说十六岁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然后他在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跟同时考中的十七个人一起在雁塔题名,非常得意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您知道白少年这一年多大岁数吗?
1703031524
1703031525 二十九岁!这个年龄在唐朝进士当中真的算是很年轻了!
1703031526
1703031527 我就说您学足偶像,也在快三十岁的时候中进士吧。御街夸官、雁塔题名、杏园探春、北里饮宴,种种红火热闹的庆祝狂欢仪式消停以后,您来到礼部或者吏部一伸手:“我是新科状元,给我个好官做吧!”
1703031528
1703031529 该部办事员白眼一翻,扯嗓子就喊:“卫士!新科状元失心疯迷了!速速叉出去送太医署!”
1703031530
1703031531 进来两个南衙卫士,架起您就走。唉,不要挣扎啦,先忍会儿吧。怪我没跟您讲清楚,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告诉您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的?
1703031532
1703031533 您别激动、别激动……哎哟……抱头揉。是,我知道一开始就说要当官得考科举,但是可没说进士及第、高中状元以后马上就可以做官啊。
1703031534
1703031535 唐朝中后期,考中明经和进士的,都不太可能立刻给您授职,一般要在长安等上三五七年,吏部才有个空位子给您。这段时间叫“守选”。
1703031536
1703031537 “守选”期间,您干啥呢?
1703031538
1703031539 第一,找个贵族高门人家的未嫁女结婚吧。这种人家一般都很喜欢挑选年轻未婚的新进士当女婿,能娶个这种门第的娘子,您可以少奋斗三十年啊。
1703031540
1703031541 所以您看您身边的唐朝大好青年,很多初婚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可不是剩男,而是奋力向上攀爬阶层的表现。而且,他们虽然不婚,但也不用靠日本爱情动作影画打发时间,人家可以随便跟身边的婢女侍妾深夜谈心,就算生了娃都没事,只要不把贱籍女娶为正妻就没人管。
1703031542
1703031543 第二,继续跟元稹、白居易他们一起混街,吟诗作赋,写传奇小说。在文学界混出来的名气越大,越容易得到实职官,只可惜当时没有论坛微博,否则去当个网络意见领袖,仕途会更顺畅。
1703031544
1703031545 第三,如果您实在没地方蹭饭了,急需做官拿工资,那就再去考个“博学宏词科”或者“书判拔萃科”吧。这是进士科的加强精英版,考试难度比进士还要大,但只要考中了,就能立即授官,不用再苦苦“守选”啦。
1703031546
1703031547 说考就考,考了就中。能从这些加强版科目考出来的,应该都是当世第一流的顶尖才子了,天子和宰相吏部都十分重视,很快任命您做了一个九品的“校书郎”。
1703031548
1703031549 唐朝的秘书省、司经局、弘文馆等很多部门都有“校书”这个职位,根据部门不同,官阶从“从九品下阶”到“正九品上阶”不等,但是负责的工作都差不太多,就是整理、校勘部门收藏的图书。
1703031550
1703031551 您又想掀桌了?“老子一路过关斩将辛苦考了这么多回,才能当个九品芝麻官、图书管理员?”
1703031552
1703031553 您就别不知足啦,回家瞅瞅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的反应,所有人都羡慕死您了。唐朝考上科举的文人,一当官就能做“校书郎”的,或者当个比“校书”还略低一级,但工作性质类同的“正字”100,都是最良好的出仕起点,前程远大啊。
1703031554
1703031555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校书郎”的工资收入不错,社会关系简单又有地位,没那么多繁杂事务和必需支出,所以生活清闲又优裕。您听听白居易当上“校书郎”以后怎么说:
1703031556
1703031557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一个月只上班打卡两次,剩下时间都自己支配。)
1703031558
1703031559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连他家马都能独占一个房间住。)
1703031560
1703031561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每个月光俸钱收入就这么多,还不算发的大米之类的实物。)
1703031562
1703031563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101
1703031564
1703031565 第二,“校书郎”能随便翻读朝廷藏书,进一步丰富自己学识,这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价昂贵的社会,是一件特别令文人羡慕的事。
1703031566
1703031567 第三,“校书”和“正字”虽然是最低品级的小官,但驻在京城,又离“台阁”,也就是中央权力机构很近,上面有个风吹草动,容易得知消息,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比如公开上个奏章。如果一道奏疏被天子或者宰相看中了,机遇来到,可以立刻飞黄腾达。
1703031568
[ 上一页 ]  [ :1.7030315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