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34304
1703034305
唇妆的要点除了唇形,还有唇色。唐代口脂色泽极多,女子们怎肯打扮得千篇一律,一人一个心头好,所以唐代唇妆既有“朱唇一点桃花殷”般的柔婉,也有“乌膏注唇唇似泥”式的妖异。无论是桃花殷还是乌膏,唐代口脂色泽之浓艳,今人也为之绝倒。
1703034306
1703034307
至于口脂的制作工艺,古时口脂多以朱砂混合动物油脂制成,但清人伍瑞隆在《胭脂纪事》中给出了不一样的制法:
1703034308
1703034309
某次宴游,伍瑞隆请来歌姬数人。歌姬们个个浓妆艳抹,其中,有一位歌姬的口脂特别俏丽,即使在姹紫嫣红中也格外耀眼。伍公子十分惊异,即向这位歌姬请教制作口脂的方法。歌姬保密特严,避而不答,伍公子只好作罢。然后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桥段,伍公子在酒酣散步的过程中,竟无意拾得了极品口脂的制作秘笈:“欲制胭脂,则先斫取桃枝煎水,遍洒屋两楹,又折桃枝寸许数千条,围插墙阴。禁鸡犬勿使鸣吠,贡一杯紫琉璃于神前,礼拜之。又以桃叶自然汁刮其唇,少出血,乃将汾水置鼎内,远者则用并华水随便点以紫色花,别沸汤温之,长跪以待,稍瞑目则化为胭脂矣。然后入绵什袭藏之,其色如天半朝霞。”
1703034310
1703034311
1703034312
1703034313
1703034314
【唐】佚名《宫乐图》。此画印证了唐女多么热爱胭脂,女子们将脸颊染红不说,连眼睑与耳朵也一并涂成鲜红。众女眉间的花钿各有风姿,与眉黛相映,愈发显得华美。
1703034315
1703034316
又是禁鸡犬又是贡紫琉璃,又是长跪又是瞑目,这不像是制作工艺,倒像是宗教仪式。接下来,纪事中还当真出现了胭脂神。故事荒谬,不过想想也是,如果没有神助,人间哪能炼得如此绝色?而若真有神,神最愿意掌管的,大概不是兴亡成败,也就是那点温软的胭脂色。
1703034317
1703034318
比起谗臣与诗人,女子才是一个时代最称职的歌颂者。妆奁一开一合,纤手一抬一捻,便将这个世纪最好的风光,车水马龙、晚山初雪、清酒及烟火,都浓缩在脸庞。看着唐女华美的花钿额黄,有时我甚至会不顾理智地相信,那个时代,没有人不幸福。
1703034319
1703034320
1703034321
1703034322
1703034323
【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五代女子的妆容与晚唐接近,但和盛唐相比,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光景。晚唐五代崇尚清丽委婉,盛唐崇尚浓艳丰满。
1703034324
1703034325
【1】晚年的胡适对惧内有如下总结:“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其实这番著名的议论并非胡适先生的原创,而是唐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谈的名言,历代惧内“理论”无过于此。
1703034326
1703034327
【2】宋代徐霆《黑鞑事略》谓额黄所用的黄粉是狼粪,不过此说已为王国维驳斥。
1703034328
1703034329
【3】此事在《拾遗记》、《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中均有记载,细节略有差异,故事大致相同。
1703034330
1703034331
【4】【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
1703034332
1703034333
【5】【宋】陶谷:《清异录·妆饰》。
1703034334
1703034335
【6】【明】李渔:《闲情偶寄·修容第二》。
1703034336
1703034337
1703034338
1703034339
1703034340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703034341
1703034342
1703034343
1703034344
1703034346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红袖
1703034347
1703034348
唐代奢侈而放荡——这不是在作道德判断,这只是简单的事实陈述。你愈是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你愈觉“奢侈”与“放荡”二词无可替代。彼时许多男子的人生,就是由一场接一场的宴会,以及一个又一个的青楼梦连缀而成。秦楼楚馆,红袖添香,多少唐人至死眷恋的温柔乡。若用一句话总结唐人对青楼的观感,莫过于古罗马庞贝城妓院的石碑上镌刻的句子:“幸福常驻此地”。
1703034349
1703034350
拂去火山灰,石碑历经九十多万个日与夜,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幸福得扎眼。只是不知道,这么这么多的幸福中,可有一分属于那些飘零的红颜?
1703034351
1703034352
1.春风十里扬州路
1703034353
[
上一页 ]
[ :1.7030343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