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2804
与这种个别地出现而又个别地寂灭相比,“庚申之变”以创巨痛深造成撼动和冲击,又由撼动和冲击促成憬悚与憬悟。在这个过程里,撼动、冲击、憬悚、憬悟都是一路远播并因此而越出了个体范围的东西。它们把西方人带入中国人的时务之中,而后是“创局”、“变局”、“奇局”、“千古未有之局”和“智勇俱困之秋”成为历史经验之外的一种时代意识。曾国藩阅读“新刻英吉利、法郎西、米利坚三国和约条款”而“呜咽”,43 胡林翼目睹长江中的轮船而吐血,都说明中国人的时代意识是在苦痛中逼出来的。然而也是在这种沉重的逼迫之下,以自强回应西人才可能成为中国士大夫的群体意识和自觉意识。而随之开始的效西法的历史过程,则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1703042805
1703042806
(2007 年)
1703042807
1703042808
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221 页。
1703042809
1703042810
2 同上书,84 页。
1703042811
1703042812
3 同上书,13 页。
1703042813
1703042814
4 《第二次鸦片战争》(2),393—394、148 页。
1703042815
1703042816
5 《第二次鸦片战争》(2),375 页;《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7),中华书局 1979 年版,2473 页。
1703042817
1703042818
6 《第二次鸦片战争》(2),373、53—54 页。
1703042819
1703042820
7 同上书,89、99、63、41、330 页。
1703042821
1703042822
8 《曾国藩全集·日记》(1),岳麓书社 1987 年版,534、539 页。
1703042823
1703042824
9 《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 1986 年版,259 页。
1703042825
1703042826
10 《洋务运动》(1),121 页;《洋务运动》(2),32、35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年版。
1703042827
1703042828
11 《魏源集》下册,中华书局 1976 年版,677—678 页。
1703042829
1703042830
12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 1 册,三联书店 1957 年版,30 页。(取《江宁条约》而不取《南京条约》系以《中外旧约章汇编》为准。)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中华书局 1987 年版,122 页。
1703042831
1703042832
13 《道光朝东华录》卷六十。
1703042833
1703042834
14 [英]伯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江载华等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14 页。
1703042835
1703042836
15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张汇文等译)第 1 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年版,466 页。
1703042837
1703042838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1),164、228 页。
1703042839
1703042840
17 同上书,229 页。
1703042841
1703042842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3),64 页。
1703042843
1703042844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3),55、56、52 页。
1703042845
1703042846
20 同上书,73 页。
1703042847
1703042848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3),74 页。
1703042849
1703042850
22 《第二次鸦片战争》(1),452、453、228 页。
1703042851
1703042852
23 同上书,220、243 页。
1703042853
[
上一页 ]
[ :1.7030428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