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2854e+09
1703042854 24 同上书,228、164 页。
1703042855
1703042856 25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 1 卷,784—785 页。
1703042857
1703042858 26 《第二次鸦片战争》(3),115 页;《第二次鸦片战争》(1),166、220 页;[澳]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区译),中华书局 1984 年版,156 页。
1703042859
1703042860 27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2),637—638 页。
1703042861
1703042862 28 《第二次鸦片战争》(3),330、331、332、333、337 页;转引自《剑桥晚清史》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226 页。
1703042863
1703042864 29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3),966 页。
1703042865
1703042866 30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4),1196 页。
1703042867
1703042868 31 同上书,1173、1184 页。
1703042869
1703042870 32 同上书,1192 页。
1703042871
1703042872 33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 1 册,102 页。
1703042873
1703042874 34 《第二次鸦片战争》(2),20 页。
1703042875
1703042876 35 《第二次鸦片战争》(4),37 页。
1703042877
1703042878 36 《第二次鸦片战争》(2),19 页;《清史稿》第 11 册,中华书局 1977 年版,3022 页。
1703042879
1703042880 37 《第二次鸦片战争》(2),89、25 页。
1703042881
1703042882 38 《曾国藩全集·书信》(1),岳麓书社 1990 年版,622 页。
1703042883
1703042884 39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1),中华书局 1964 年版,380—381 页。
1703042885
1703042886 40 《鸦片战争》(2),神州国光社 1954 年版,568—569 页。
1703042887
1703042888 41 《鸦片战争》(3),472 页。
1703042889
1703042890 42 《清史稿》第 4 册,617—618 页。
1703042891
1703042892 43 《曾国藩全集·日记》(1),557 页。
1703042893
1703042894
1703042895
1703042896
1703042897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703041457]
1703042898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太平天国起落与土地关系的变化
1703042899
1703042900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703041458]
1703042901
1703042902
1703042903 太平天国曾经想实现“通天下皆一式”的平等,但历史限制了超越历史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仅仅半年之后,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提出并经洪秀全批准,“照旧交粮纳税”成为一种求实然而并无平等意义的普遍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以土地所有者为赋税征收对象,在承认旧有的土地所有权和租佃关系合法性的同时也承认了地主收租的权利。容忍地主的收益无疑是间接保证田赋来源的手段。因此,太平天国区域中,地主经济依然存在。但农民战争所造成的社会震荡是一经产生便无法平复的。由此形成的破坏和冲击又会使旧的经济关系在逼扼中节节变化。
[ 上一页 ]  [ :1.7030428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