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8149e+09
1703048149 【译文】“啊!承继帝位的君王应当恭身自爱,念念不忘祖德啊(谓人应当自珍自爱,就是要时时思念祖宗之德,不给列祖列宗脸上抹黑)!上天的眷顾不是专对哪一家的,对行善者,就会赐予各种吉祥;对作恶者,就会降给各种灾祸(祥,是善的意思。在古代,“善”也有吉利、美好的含义。上天降祸还是降福,全在人之行善还是行恶,并不会固定地偏向于哪一家啊)。你们行有德之事不论多小,天下人都会为之庆幸(修德行善无论多小,都会令天下人民受益并庆幸)。你们行无德之事即便不大,也是失去宗庙(亡国)的开始(如果是不善的行为,纵然不够大,也必将导致亡国之患。这一段话确是伊尹至诚至忠的告诫啊)。”
1703048150
1703048151 【原文】太甲既立(1),弗明(2)。不用伊尹之训,不明居丧之礼。伊尹放(3)诸(4)桐(5)。汤葬地也。王徂(6)桐宫(7)居忧(8),往入桐宫居忧位也。克终允(9)德。言能思念其祖,终其信德也。
1703048152
1703048153 【注释】(1)立:登位,即位。(2)明:圣明,明智,明察。(3)放:安放,安置,安排。(4)诸:之于。(5)桐:地名。汤王的葬地。(6)徂:往。(7)桐宫:建造在桐地的宫殿。(8)居忧:指居父母之丧。(9)允:信实,确实。
1703048154
1703048155 【译文】太甲登上帝位之后,不明道德仁义(不听从伊尹的告戒,也不明白在为父居丧期间所应遵循的礼法),伊尹将他安排在桐宫(埋葬商汤之地)。太甲去桐宫为其父守陵,日夜忧思自责(住进桐宫后,终日面对列祖列宗,很自然的处于一种经常忧思愧责的环境之中),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真实德行(这里是说太甲能够追念先王生前的种种风范与教诲,终于成就了自己至诚恭敬的美德)。
1703048156
1703048157 【原文】惟三祀(1),伊尹奉(2)嗣王归于亳,王拜稽首,曰:“予小子弗明于德,自底(3)弗类。类(4),善也。暗于德,故自致不善也。欲(5)败度(6),纵败礼,以速戾(7)于厥躬(8)。速,召也。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9)。孽,灾也。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也。既往背师保(10)之训,弗克(11)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圆惟厥终。”言己已往之前,不能言修德于其初,今庶几(12)赖教训之德,谋终于善。悔过之辞也。
1703048158
1703048159 【注释】(1)三祀:太甲即位之第三年。(2)奉:侍奉,侍候。(3)底:同“厎”。引致,达到。(4)类:善,美好。(5)欲:贪欲,情欲。(6)度:法度。(7)速戾:即招致罪责。速,召。戾,罪。(8)躬:自身。(9)逭:音患。逃避。(10)师保: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11)弗克:不能。(12)庶几:或许,大概可以。
1703048160
1703048161 【译文】太甲继位的第三年,伊尹迎接太甲回到国都亳。太甲向老师伊尹真诚地跪拜,说道:“是弟子不明于道德,才造作了种种的不善(类,是善的意思。一个人不明道德,所以才会给自己带来不祥啊);放纵欲望,败坏礼法,给自身招来罪过(速,是召的意思。谓自己放纵情欲,毁坏礼仪法度,才招来自身的罪过)。天作孽,犹可避;自作孽,不可逃(孽,是灾祸的意思。逭,是逃避的意思。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是逃脱不了的)。过去,我违背了老师您的教导,不能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今后尚要依赖您老人家匡正扶助的恩德,力图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说自己往日不能修德以善始,今日亡羊补牢,或许还可以仰仗老师殷勤教导的恩德,以求善终。这些都是发心忏悔、改过自新的话语啊)。”
1703048162
1703048163 【原文】伊尹拜手稽首(1),拜手,首至手也。曰:“修厥身,允德(2)协(3)于下,惟明(4)后。言修其身,使信德合于群下,惟乃明君。先王子惠(5)困穷,民服(6)厥命,罔有弗悦。言汤子爱困穷之人,使皆得其所,故民心服其教令,无有不欣喜也。奉先(7)思孝,接(8)下(9)思恭。以念祖德为孝,以不骄慢为恭也。视远惟明,听德(10)惟聪。言当以明视远,以聪听德。朕承王之休(11)无斁(12)。”王所行如此,则我承王之美无厌也。
1703048164
1703048165 【注释】(1)拜手稽首:拜手,亦称“拜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2)允德:诚信之德。(3)协:协和。(4)明:英明。(5)子惠:施以仁惠。子通慈,慈爱。(6)服:顺从。(7)奉先:祭祀祖先。(8)接:接见,接待。(9)下:下臣。(10)听德:谓听用有德之言。(11)休:美善。(12)斁:音易,终止,终了。
1703048166
1703048167 【译文】伊尹拱手伏地跪拜还礼(拜手,是一种叩首至手的礼节),说:“注重自身修养,说到做到,以诚信之美德谐和民众,这才是英明的帝王(谓努力修身,说到做到,使诚信之德自上而下形成风气,这才是明君啊)。先王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困苦贫穷之人,人民都顺从他的命令,没有不高兴的(谓汤王慈爱艰难窘迫之人,使他们都能够有所依靠,所以人民都听从他的教导和命令,没有不欢喜的)。奉祀祖先,必心存孝敬;接近臣民,必心存谦恭(以追念列祖列宗的德范为孝,以不骄慢无礼为恭)。能够看得长远,才叫做眼明;能够听从有德之人的善言,才叫做耳聪(谓要做到眼明,为的是能够看得长远;要做到耳聪,为的是能够听得进善言)。倘能如此,老臣将永远蒙受大王的恩惠,再也不用担心会有终结的那一天哪(大王能够这样去做,那么我等蒙戴大王的恩惠就不会有止尽了)。”
1703048168
1703048169 【原文】伊尹申诰(1)于王曰:“乌虖!惟天无亲,克敬惟亲(2)。言天于人无所亲疏,唯亲能敬身(3)者。民无常怀(4),怀于有仁。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也。鬼神无常享(5),享于克诚。言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
1703048170
1703048171 【注释】(1)申诰:反覆告诫。(2)克:能够。惟:助词。(3)敬身:谓敬重自身。(4)常怀:固定不变的归向。(5)享:神鬼享用祭品。
1703048172
1703048173 【译文】伊尹再三告诫太甲说:“啊!上天并非固定要亲近谁,只亲近那些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的人(谓上天对于芸芸众生本无亲疏之别,只亲近那些能敬德修身的人);百姓并非固定会归向谁,只归向那施行仁政的人(民心之所向并非一成不变,仁政所在,便是民心所归,这是不变的道理);鬼神并非固定只享用哪一家的祭祀(享用其祭品才意味着保佑),只享用能坚持诚信的祭祀者的祭品(谓鬼神从来都不是只保佑哪一个人,谁能常怀一颗至诚恭敬之心,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才会降临到他的祭坛)。”
1703048174
1703048175 【原文】天位(1)难哉!言居天子之位难,以此三者。德惟治(2),否德(3)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也。与治同道(4),罔弗兴;与乱同事(5),罔弗亡。言安危在所任。治乱在所法也。
1703048176
1703048177 【注释】(1)天位:天子之位,帝位。(2)德惟治:用有德之人则治。(3)否德:鄙陋之德,微德。(4)同道:办法相同。(5)同事:行事相同。
1703048178
1703048179 【译文】“处在天子这个位置上很难啊(为何说处在天子这个位置上难?就是因为上面这三件事啊)!任用有德行的人才会太平,任用无德之人天下就会动乱(为政以德,天下太平。为政不以德,便是致乱的根源);与治世采用同一宗旨,则没有不兴盛的;与乱世采用同样的做法,则没有不灭亡的(谓天下安危全在用人,国家治乱只在一念之间,就看如何去选择)。”
1703048180
1703048181 【原文】若升高(1),必自下;若陟遐(2),必自迩(3)。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致高远也。无轻(4)民事,惟难(5);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也。无安厥位,惟危(6)。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也。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虑始。
1703048182
1703048183 【注释】(1)升高:登高。(2)陟遐:远行。(3)迩:近。(4)无轻:不要轻视。(5)惟难:要想到它的难处。(6)惟危:要想到它的危险。
1703048184
1703048185 【译文】“若要登高,必然从低处开始;若要远行,必然从近处起步(谓施行善政也要循序渐进,如登高行远,必从低处、近处开始,然后才能达到高远之境);不要轻视百姓们的劳作,要想到其艰难(不要轻易兴起劳役之事,必须充分考虑到它的难度才行);不要自安于天子之位,要想到其危险(就是说应当常常怀着一颗危惧之心,才能守住这个位置啊),考虑事情的结局,从一开始就须谨慎(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果,也为了有个好结果,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慎重)!”
1703048186
1703048187 【原文】有言逆(1)于汝心,必求诸(2)道;人以言咈(3)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也。有言逊(4)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5)也。
1703048188
1703048189 【注释】(1)逆:违背。(2)诸:之于。(3)咈:违逆。(4)逊:谦虚,恭顺。(5)臧:善,好。
1703048190
1703048191 【译文】“有些话不合您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的立场去推度他的存心(别人的话违逆了你的心意,一定从道义的角度来衡量他的本意,不要轻易地拒之门外);有些话顺遂你的意见,一定首先要从‘违背道义’的角度来设疑推论,想想对方是否是出于阿谀奉承的动机,或是有其他的目的(逊,是顺从的意思。别人的话正好顺合了你的心意,一定要从是否违背道义的角度来审察它,不可真的就认为自己一定正确)?”
1703048192
1703048193 【原文】乌虖!弗虑胡获(1)?弗为胡成?一人元良(2),万邦以贞(3)。胡,何也。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也。一人,天子也。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正也。君罔以辩言(4)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臣罔以宠利(5)居成功(6),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7)以安之也。邦其永孚(8)于休(9)。“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也。
1703048194
1703048195 【注释】(1)弗:不。胡:何。(2)一人元良:一人,此处指天子。元良,大善,至德。(3)贞:正。(4)辩言: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5)宠利:恩宠与利禄。(6)成功: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7)极:儆戒。(8)孚:保。(9)休:喜庆,美善,福禄。
1703048196
1703048197 【译文】“啊!不用心去体察怎会有收获?不身体力行怎么会成功?天子一人有大善,天下各诸侯国就会风气纯正(胡,何的意思。贞,正的意思。谓心中常常装着道德,才会拥有道德;经常想着如何落实善政,才能成就善政。一人,这里指的是天子。天子有大善在身,全天下都会走在正道上)。君主不要听信诡辩之言而搅乱既定政策(一张能言善辨的利口足以败国亡家,所以要特别地警惕啊);臣下不要因为贪图恩宠和利禄而常以功臣自居(功成而不愿身退,势必另有所图,所以在这里对这些人预为儆戒,以息其私心)。那么,国家将取信于民而长治久安(这里说的是君主和大臣都能遵循道义,各自安于自己的本分,国家就会永葆其良善之风而天下太平)。”
1703048198
[ 上一页 ]  [ :1.7030481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