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8412e+09
1703048412
1703048413 【译文】“随之释放被囚禁的箕子,重修比干的坟墓,礼敬商容的故居(封,加土、培土的意思。商容,贤人,曾被纣王贬黜、斥退),散发鹿台贮积的财货,发放巨桥屯聚的粮米(纣王聚积财物的仓库,现在都被用来散发赈济贫苦的百姓),广泛赏赐于天下百姓,因而万民心悦诚服。”(做完这些散发财物的事以后,贫苦无依的人都得到了救济。所谓“周朝对人人都有重赏”,说的就是全天下的人都对周朝的仁德心悦诚服啊。)
1703048414
1703048415 【原文】西旅献獒(1),西旅,远国也,贡(2)大犬。大保(3)乃作《旅獒》,用(4)训于王。陈贡獒之义,以训谏也。曰:“乌虖!明王慎德,四夷咸宾(5)。言明王慎德以怀远,故四夷皆宾服。无有远近,毕(6)献方物(7),惟服食(8)器用。天下万国,尽贡方土所生之物,惟可以供服食器用者,言不为耳目华侈(9)。
1703048416
1703048417 【注释】(1)西旅献獒:西旅,国名。獒,音熬,高大凶猛的狗。(2)贡:进贡,进献方物于帝王。(3)大保:即太保,官名,周代始置,为辅弼国君之官。此处指召公。(4)用:介词,犹言以。表示凭借或者原因。(5)宾:服从,归顺。(6)毕:全都,全部。(7)方物:本地产物,土产。(8)服食:衣服饮食。(9)华侈:豪华奢侈。
1703048418
1703048419 【译文】西旅国来周朝见时向武王献上一种名叫“獒”的高大凶猛的犬(西旅,是边远国家,进贡来一种大犬),太保(召公)得知此事后,立即撰写了《旅獒》一文,用来提醒和劝诫武王(陈述献獒这件事情背后所隐藏的道理,作为对武王的提醒和劝谏)。文中说:“啊!圣明的君王谨慎修德,所以四方外族之邦都来归顺朝见(谓明君都是通过谨慎修德来安抚边远之地的人民,所以四方邦国才一齐来归顺),不论远近,都献上当地特产,不过都是些吃穿器具之类(四方各国来朝见,都会进贡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这些只可用于吃穿用度而已,意思是千万不可因其稀有,能娱人耳目,而生出豪华奢侈享乐之心)。
1703048420
1703048421 【原文】“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1),无替厥服(2);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也,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也。分珤玉于伯叔之国(3),时庸(4)展亲。以宝玉分同姓之国,是用诚信其亲亲(5)之道也。人弗易(6)物,惟德(7)其物。言物贵由人也。有德则物贵,无德则物贱,所贵在德也。
1703048422
1703048423 【注释】(1)王:此处泛指历代的明王。昭:显示,显扬。致:到,到达。邦:国家。(2)替:废弃。服:职事。(3)珤:古同“宝”。叔伯:此处指同姓。(4)时:是,此。庸:用,使用。(5)亲亲:爱自己的亲属。(6)易:轻视。(7)德:动词,把……看作德。
1703048424
1703048425 【译文】“圣明的君王于是借此来显扬恩德于异姓的诸侯国,使他们不要荒废了政事(恩德所到之处,就是将这些远方的贡物,分赐给那些异姓的诸侯,勉励他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又将宝玉分赐给同姓的诸侯国,以表达对亲情的重视(将宝玉分赏给同姓之国,是借以证明不忘亲情的一片真诚)。人们不轻看这些物品,是因为它代表了君王的恩德(谓物因人而贵的道理。人有德则物贵,人无德则物贱。物之可贵,只在于人的德行啊)。
1703048426
1703048427 【原文】“德盛弗狎侮(1)。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2),罔以尽人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狎侮小人(3),罔以尽其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玩(4)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弗作无益害(5)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6),民乃足(7)。游观(8)为无益,奇巧(9)为异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比(10)化俗(11)生民(12)。
1703048428
1703048429 【注释】(1)狎侮:轻慢侮弄。(2)君子:官员。(3)小人:百姓。(4)玩:玩弄,戏弄。(5)害:损害。(6)贵异物贱用物:贵,重视。异物,奇特罕见之物。贱,轻视。用物,日常用品。(7)足:充足,满足。(8)游观:游逛观览。(9)奇巧:奇异精巧。(10)比:皆,都。(11)化俗:指风俗受德教而发生变化。(12)生民:使民生,养民。
1703048430
1703048431 【译文】“君王德行隆盛就不会轻慢、侮弄他人(厚德之人必定会自尊自爱,怎么会有轻慢、侮弄之心呢)。若轻慢、侮弄了君子,就不能使他们人尽其心地去辅佐您(以一颗谦卑的心去接纳别人,别人就会对你尽心尽意);若轻慢、侮弄了百姓,就不能使他们各尽其力地去拥戴服从您(让百姓欢欢喜喜地去做事,百姓会因为忘记了劳累而竭尽全力)。玩弄别人会丧德,玩物会丧志(把别人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玷污其品德;把物品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丧失其志向)。不要做那些无益的事去耽误、妨害了那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不看重奇异之物、不轻视实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游逛观览即为无益,奇异机巧即为异物。这里谓明王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为有益,以实用为贵,一切都是为了教化和养育人民啊)。
1703048432
1703048433 【原文】“犬马非其土生弗畜(1)。非此土所生不畜,以不习其用。珍禽
1703048434
1703048435 奇兽,弗育(2)于国。皆非所用,有所损害故也。弗珤(3)远物,则远人格(4);不侵夺其利,则来服。所珤惟贤,则迩(5)人安。宝贤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
1703048436
1703048437 【注释】(1)畜:饲养。(2)育:繁育。(3)珤:同“宝”,珍爱,珍视,珍重。(4)格:来,至。(5)迩:近。
1703048438
1703048439 【译文】“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畜养(不是本地所生的不饲养,因为不常用);珍禽异兽,不在国内繁育(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只会带来一些危害)。不把远方之物看得那么宝贵,远方的人就会归服(不会侵占夺取别人的利益,对方自然会来归顺);所宝贵的只是贤德之人,近处的人就会安心(珍惜和重用贤能之士,身边的人就会安定。近处能安定,远处也就能安定了)。
1703048440
1703048441 【原文】“乌虖!夙夜罔或(1)弗勤。言当常勤于德。弗务细行(2),终累(3)大德。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也。为山九仞(4),功亏一篑(5)。谕(6)向(7)成也,未成一篑,犹不为山,故曰功亏一篑。是以圣人乾乾(8)日侧(9),慎终如始也。允迪(10)兹(11),生民保(12)厥居,惟乃世王。”言其能信蹈(13)行此诫,则生民安其居,天子乃世世王天下也。武王虽圣,犹设此诫,况其非圣,可以无诫乎?其不免于过,则亦宜矣。
1703048442
1703048443 【注释】(1)夙夜罔或:夙,早,早晨。或,有。(2)细行:小节,小事。(3)累:损害,妨碍。(4)仞: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5)篑:盛土的竹筐。(6)谕:比喻,比拟。(7)向:面临,将近。(8)乾乾:自强不息貌。(9)日侧:犹日昃,太阳偏西。此处是从早至晚的意思。(10)允迪:诚实遵循。(11)兹:此,这。(12)保:安。(13)蹈:履行,遵循。
1703048444
1703048445 【译文】“啊!要从早到晚无不勤奋(谓君王应当常常勤于修德),平时不注重一些小事,最终将有损于大德(小的方面轻视疏忽,其危害积累起来,就会坏了大事。所以有道德的君子对待每一件小事都是特别谨慎的啊)。譬如要堆起九仞之山,却功亏于一篑(比喻堆土为山即将成功,但尚差一筐,就不能成山,所以叫功亏一篑。所以圣人总是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始终如一啊)。若能真诚地奉行这些劝告,百姓将永保安居,天子才能世代称王(这里说的是如果真能老老实实的遵循这些告戒,那么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天子也就可以世世代代的做下去了。由此看来,纵然武王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尚且需要预设下这些告戒,何况后来并非像武王那样圣明的君主,怎么可以没有人来劝诫他呢?那样的话,难免就会犯下过错,这是很自然的事啊)。”
1703048446
1703048447 【原文】王(1)若曰:“小子封(2)!封,康叔名。惟乃丕显(3)考(4)文王,克(5)明德慎罚(6),弗敢侮(7)鳏寡(8),庸庸(9),祗祗(10),威威(11),显(12)民。惠恤穷民,不慢鳏夫寡妇。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也。天乃大命(13)文王,殪戎(14)殷,诞(15)受厥命。天美文王,乃大命之杀兵(16)殷,大受其王命。
1703048448
1703048449 【注释】(1)王:指周公。(2)小子封:指康叔。小子,子弟、晚辈。封,康叔名,武王之弟。(3)丕显:伟大英明。(4)考:去世的父亲。(5)克:能。(6)慎罚:慎,慎重。罚,刑罚。(7)侮:轻慢,怠慢。(8)鳏寡:老而无偶的人。亦泛指老弱孤苦的人。(9)庸庸:用可用。(10)祗祗:敬可敬。(11)威威:威慑当威慑的人。(12)显:明示。(13)大命:降大命于。(14)殪戎:杀伐之意。殪,音易,杀死。戎,征伐。(15)诞:大。(16)兵:用兵器杀人。
1703048450
1703048451 【译文】周公曾经这样说道:“我年轻的封弟啊(封,康叔名)!伟大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从不敢怠慢老弱孤苦之人,任用当用的人,尊敬当敬的人,威慑那些应当予以威慑的人,并将这些明示于大众(加恩体恤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轻慢。用可用之人,敬可敬之士,惩罚那些理应受到惩罚的人,并将这些做法和理由公之于众)。上天这才降大命于文王,剿灭殷国,并全部承担起上天原本赋予殷商的使命(上天赞赏文王的所作所为,于是降大命于文王,令其剿灭殷商,全部肩负起天子的使命)。
1703048452
1703048453 【原文】“往尽(1)乃心,无康好逸豫(2)。往当尽汝心为政,无自安好逸
1703048454
1703048455 豫也。我闻曰:‘怨(3)弗在大,亦弗在小。惠弗惠(4),懋弗懋(5)。’不在大,起于小也。不在小,小至于大也。言怨不可为,故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也。若保赤子(6),惟民其康乂(7)。爱养(8)民如赤子,不失其欲(9),惟民其(10)皆安治也。
1703048456
1703048457 【注释】(1)往:前往。尽:竭尽。(2)康:安。逸豫:犹安乐。(3)怨:民怨。(4)惠:顺从。(5)懋:音冒,勉,勤勉,勉励。(6)若保赤子:对待民众就像爱护婴儿一样。保:养育。赤子:初生的婴儿。(7)康:安宁。乂:治理。(8)爱养:爱护养育。(9)失:违背。欲:愿望。(10)其: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1703048458
1703048459 【译文】“你此去封赏之国,要尽心为政,不要贪图安乐(你去后要一心一意放在国事上,不可安于自己的享受啊)。我听说过,‘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不勤勉的人勤勉(不在大,大必起于小。不在小,小可至于大。这是说民怨不可结,无论大小皆可生祸,故当努力化解,让原来不顺从的人心甘情愿地顺从王命,让不勤勉的人也变得勤勉起来)。’你要爱民如子,心系人民的康乐与安定(爱护养育人民就像对待怀中的婴儿一样,不违背他们的愿望,那么人民就都能安定归于大治了)。
1703048460
1703048461 【原文】“非汝封刑(1)人杀人,言得刑杀人也。无或(2)刑人杀人;无以得刑杀人,而有妄刑杀也。非汝封劓(3)刵(4)人,劓,截鼻也。刵,截耳也。无或劓刵人。”所以举轻刑以戒,为人轻行之也。
[ 上一页 ]  [ :1.7030484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