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845e+09
1703048450
1703048451 【译文】周公曾经这样说道:“我年轻的封弟啊(封,康叔名)!伟大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从不敢怠慢老弱孤苦之人,任用当用的人,尊敬当敬的人,威慑那些应当予以威慑的人,并将这些明示于大众(加恩体恤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轻慢。用可用之人,敬可敬之士,惩罚那些理应受到惩罚的人,并将这些做法和理由公之于众)。上天这才降大命于文王,剿灭殷国,并全部承担起上天原本赋予殷商的使命(上天赞赏文王的所作所为,于是降大命于文王,令其剿灭殷商,全部肩负起天子的使命)。
1703048452
1703048453 【原文】“往尽(1)乃心,无康好逸豫(2)。往当尽汝心为政,无自安好逸
1703048454
1703048455 豫也。我闻曰:‘怨(3)弗在大,亦弗在小。惠弗惠(4),懋弗懋(5)。’不在大,起于小也。不在小,小至于大也。言怨不可为,故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也。若保赤子(6),惟民其康乂(7)。爱养(8)民如赤子,不失其欲(9),惟民其(10)皆安治也。
1703048456
1703048457 【注释】(1)往:前往。尽:竭尽。(2)康:安。逸豫:犹安乐。(3)怨:民怨。(4)惠:顺从。(5)懋:音冒,勉,勤勉,勉励。(6)若保赤子:对待民众就像爱护婴儿一样。保:养育。赤子:初生的婴儿。(7)康:安宁。乂:治理。(8)爱养:爱护养育。(9)失:违背。欲:愿望。(10)其: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1703048458
1703048459 【译文】“你此去封赏之国,要尽心为政,不要贪图安乐(你去后要一心一意放在国事上,不可安于自己的享受啊)。我听说过,‘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不勤勉的人勤勉(不在大,大必起于小。不在小,小可至于大。这是说民怨不可结,无论大小皆可生祸,故当努力化解,让原来不顺从的人心甘情愿地顺从王命,让不勤勉的人也变得勤勉起来)。’你要爱民如子,心系人民的康乐与安定(爱护养育人民就像对待怀中的婴儿一样,不违背他们的愿望,那么人民就都能安定归于大治了)。
1703048460
1703048461 【原文】“非汝封刑(1)人杀人,言得刑杀人也。无或(2)刑人杀人;无以得刑杀人,而有妄刑杀也。非汝封劓(3)刵(4)人,劓,截鼻也。刵,截耳也。无或劓刵人。”所以举轻刑以戒,为人轻行之也。
1703048462
1703048463 【注释】(1)封:指康叔。刑:对人用刑。(2)或:有。(3)劓:音易,古代五刑之一,割鼻。(4)刵:音二,古代割去耳朵的刑罚。
1703048464
1703048465 【译文】“若不是经你亲自核准对罪犯用刑诛杀(这里指的是按其应得之罪用刑诛杀),谁都不可以擅自妄杀无辜(不可因为有按罪用刑杀人的先例,而出现滥用刑罚妄杀无辜的情况);不是经你亲自核准对罪犯施行割鼻割耳的刑罚(劓,是一种割鼻之刑。刵,是一种割耳之刑),谁都不允许擅自对人动用这类刑罚(这里举出一种较轻的刑罚来作为告诫,因为像这类情况往往是人们很容易就轻率去犯的错误)。”
1703048466
1703048467 【原文】王曰:“封!元恶(1)大憝(2),矧(3)惟弗孝弗友。言人之罪恶,莫大于不孝不友。乃其(4)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5)。言当亦速用文王所作违教(6)之罚,刑此无得赦也。敬哉!无作怨(7),勿用非谋非彝(8)。言当修己以敬,无为可怨之事,勿用非善之谋、非常之法。小子封,惟命弗于常(9)。”当念天命之不于常也,行善则得之,行恶则失之。
1703048468
1703048469 【注释】(1)元恶:大恶之人,首恶。(2)大憝:极为人所怨恶。憝,音对。(3)矧:况且,而况。(4)乃:你。其:副词,表示祈使。犹当,可。(5)刑兹无赦:刑,惩罚,处罚。赦,宽免罪过。(6)违教:违反法典、法令。(7)作怨:作,制造。怨,怨恨(于民众)。(8)谋:计谋。彝:音移。常道。(9)命:天命。于:语助词,无实义。
1703048470
1703048471 【译文】周公又说:“封啊!大奸大恶之人必定人神共愤,何况那些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的人呢(谓人生的罪恶,莫大于不孝不悌)?你应当尽快依照文王制定的刑罚,对其严惩不贷(谓对这些极恶之人,应当尽快依据文王所定的有关违反典教的刑法予以严惩,不得宽恕),千万要谨慎啊!切不可与无辜百姓结怨,不要采用违背道义的计谋和不合乎古人常法的措施(谓应当勤修己德,常怀敬畏之心,不作可怨之事,不用不善之谋,不行反常之举)。年轻的封啊!要想到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应当时时想到上天降命于谁是没有固定的,行善的人就会得到,行恶的人就会失去)!”
1703048472
1703048473 【原文】王若曰:“乃穆(1)考文王,诰(2)庶邦御事(3),朝夕曰:‘祀兹(4)酒。’文王所告众国治事吏,朝夕敕之(5),唯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也。曰:‘小大邦用丧(6),亦罔非酒惟辜(7)。于小大之国所用丧,无不以酒为罪也。饮惟祀,德将(8)无醉。’饮酒惟当因祭祀,以德自将,无至醉。
1703048474
1703048475 【注释】(1)穆:古代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居庙中,父子依序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2)诰:上告下为诰。(3)御事:指官吏。御,治理,统治。(4)祀兹:祀,祭祀。兹,则。(5)朝夕敕之:反复强调。朝夕,早晚。敕,诫饬,告诫。(6)用丧:用,因而,导致。丧,灭亡,失败。(7)辜:罪,罪过。(8)将:控制,约束。
1703048476
1703048477 【译文】周公还说道:“当初先父文王在位,曾告诫各国诸侯及大小官吏,反复强调说:‘在祭祀时才可以用酒(这是文王对各国官员所说的话,早早晚晚都告诫他们:只有祭祀时才能动用这酒,切不可贪杯常饮啊)’。又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所以败亡了,都是因为饮酒的罪过啊(至于过去大大小小许多国家最终会败亡,没有不是因饮酒而犯下罪过的啊),只有在祭祀时方可饮酒,且要以德行来把持自己,不可醉酒(所以饮酒只能是在为了祭祀的情况下,而且要用德行来约束自己,不可以因贪杯而喝醉了)’。
1703048478
1703048479 【原文】“在昔殷先哲王,惟御事,弗敢自暇(1)自逸(2)。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宽暇自逸豫。矧(3)曰其(4)敢崇饮(5),崇,聚也。自逸暇犹不敢,况敢聚会饮酒乎。弗惟(6)弗敢,亦弗暇。非徒(7)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饮。
1703048480
1703048481 【注释】(1)自暇:犹偷懒。暇,空闲。(2)逸:享乐。(3)矧:况且。(4)其:语助词。(5)崇饮:群聚饮酒。(6)惟:只。(7)徒:仅,只。
1703048482
1703048483 【译文】“过去殷代的先祖明君在位之时,治理国事的官员们不敢自己安闲逸乐(殷代终日忙于国事的大臣们,从不敢私下懈怠,自图安乐),更何况聚众饮酒呢(崇,聚的意思。私下自图安闲尚且不敢,哪里还敢聚众饮酒呢)?不只是不敢,也没有闲暇去饮酒啊(岂止是不敢啊,这些做臣子的心里只想着如何辅助君王敬奉礼法,也确实是没有那些闲功夫用来饮酒取乐啊)。
1703048484
1703048485 【原文】“在今后嗣王酣身(1),嗣王,纣也。酣乐其身,不忧政也。惟荒腆(2)于酒,弗惟(3)自息(4)。言纣大厚于酒,昼夜不念自息。庶群(5)嗜酒,腥闻(6)在上(7)。故天降丧(8)于殷。纣众群臣用酒耽荒(9),腥秽闻在天,故下丧亡于殷也。天非虐(10),惟人自速(11)辜(12)。言凡为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恶,自召罪(13)。
1703048486
1703048487 【注释】(1)今:近世。后嗣王:指纣王。酣:好酒。(2)荒腆:沉迷。(3)惟:思考。(4)息:停止。(5)庶群:众臣。(6)闻:知道。(7)上:上天。(8)丧:丧亡之祸。(9)耽荒:沉迷惑乱。(10)虐:暴虐。(11)速:招致。(12)辜:罪罚。(13)罪:祸殃。
1703048488
1703048489 【译文】“而近世继承王位的商纣王只顾自身酣乐(嗣王,即纣王。只顾酣乐其身,就是不以国事为虑),一味沉湎于饮酒取乐,不思停息(这是说纣王一味厚爱饮酒,昼夜放纵毫无节制之意)。群臣也随之嗜好饮酒,腥秽升闻于上天,所以上天对殷商降下丧亡之祸(纣王及其群臣,因饮酒而沉迷惑乱,腥秽之气升达于上天,所以才会降大祸于殷商)。这不是上天暴虐,都是人自己招来的罪祸啊(就是说凡是被上天所灭的,并非上天要对人施暴,都是人自己作恶,自己招来的灾祸啊)!
1703048490
1703048491 【原文】“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1),当于民鉴。’古贤圣有言,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也。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今惟殷坠(2)命(3),我其(4)可弗大鉴。”今惟殷纣无道,坠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视为戒也。
1703048492
1703048493 【注释】(1)鉴:察看,亦指镜子。(2)坠:丧失。(3)命:天命,即上帝赐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4)其:岂,难道。
1703048494
1703048495 【译文】“古人有句格言说:‘有智慧的人不是把水当成镜子,而是把百姓当成一面镜子(古圣先贤曾说过:不要以水为镜,要以民为镜。观察水面只能看到自己的相貌,观察民众的所作所为才可以预见未来的吉凶祸福)’。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上天曾经赐予的大命,我们怎么能不引以为最宝贵的借鉴呢(如今纣王无道,丧失了上天赋予的统治天下的使命,面对这深刻的教训,我们怎能不引以为戒呢)?”
1703048496
1703048497 【原文】周公作《无逸》(1)。中人之性,好逸豫(2)。成王即政(3),恐其逸豫,故以所戒名篇。周公曰:“乌虖!君子(4)所(5),其无逸。叹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也。君子且犹然,况王者乎。先知稼穑(6)之艰难,乃逸(7),则知小人(8)之依(9)。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民所依怙。
1703048498
1703048499 【注释】(1)周公:名旦,也称叔旦。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无逸:意为不贪图安乐。成王长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戒他不要贪图逸乐。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取名《无逸》。(2)中人:中等的人,常人。逸豫:犹安乐。(3)即政:正式执政。(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此处指为国操劳的官吏。(5)所:处所,所在之处。(6)稼穑:种谷为稼,收割为穑。此处指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劳动。(7)乃逸:然后再考虑(他们的)安乐。(8)小人:指百姓。(9)依:依靠,仰赖。
[ 上一页 ]  [ :1.70304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