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8500
1703048501
【译文】周公撰写了《无逸》一文(一般常人的秉性都喜欢安逸享乐。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他会安于享乐才说了这番话,于是就用所告诫的内容作为这篇文章的篇名)。周公说:“啊!君子所居之处,是没有自己的安逸的(赞叹君子之道,时时处处只想着修德,是不会顾及个人的享受的。好的官吏尚且如此,何况是君王呢)?先了解百姓耕耘劳作之艰难,再考虑他们的安乐,就会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耕耘劳作是农夫最艰辛的事情,要先深入了解这些,再为他们谋求安乐之道,就知道天下百姓所依赖、仰仗的究竟是什么了)。
1703048502
1703048503
【原文】“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大(2)戊也。治民祗惧(3),弗敢荒宁(4),为政敬,身畏惧,不敢荒怠自安。享国七十有五年。以敬畏之故,得寿考(5)之福也。其在高宗(6),嘉靖(7)殷邦,至于小大(8),无时或怨,善谋殷国,至于小大之政,民无时有怨也。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9),汤孙太甲。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侮鳏寡,知小人以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众民,不敢侮慢惸独(10)也。享国三十有三年。
1703048504
1703048505
【注释】(1)殷王中宗:即太戊,汤的玄孙,商朝的第七代国君。(2)大:“太”的古字。(3)祗惧:敬畏,小心谨慎。(4)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5)寿考:年高,长寿。(6)高宗:即武丁,商朝贤君。(7)嘉靖:谓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8)小大:小的和大的。犹指一切、所有。(9)祖甲:此处指汤王的孙子太甲,并非武丁之后的“祖甲”。(10)惸独:泛指孤苦伶仃的人。惸,音穷。指无兄弟的人。独,老而无子孙者。
1703048506
1703048507
【译文】“我听说,昔日殷王中宗(即汤王的玄孙太戊),治理民众,恭敬谨慎,不敢荒废政事、贪图安逸(为政以敬,常怀畏惧之心,不敢自己安于享乐,怕荒废了国事),在位长达七十五年(正因为常存敬畏之心,所以才得享长寿之福)。到了高宗时期,以德化民,殷国幸福稳定,大事小事,没有什么时候听到有人埋怨过(用美德的教化来治理殷国,终于使全国上下一切大小事务无不顺利,人民没有一点怨声),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就是在祖甲在位的时候(这里指的是汤王之孙太甲),也还知道百姓所依靠的是什么,所以能坚持常常施惠于百姓,不欺慢鳏寡孤独之人(知道百姓依靠什么,依靠的就是仁政啊!只有仁政才能做到安抚百姓,顺从民意,不敢侮弄轻慢孤苦伶丁之人啊),在位三十三年。
1703048508
1703048509
【原文】“自时厥(1)后立王,生则(2)逸,从是三王(3),各承其后而立者,生则逸豫,无法度(4)也。弗知稼穑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5),过乐谓之耽。惟耽乐之从,言荒淫。亦罔或(6)克寿。以耽乐之故,无有能寿者也。或十年,或七八年,或四三年。高者十年,下者三年,言逸乐之损寿也。
1703048510
1703048511
【注释】(1)时:是,此。厥:助词,之。(2)则:就。(3)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4)法度:规范,规矩。(5)从:追求。(6)罔或:没有什么人。
1703048512
1703048513
【译文】“自此以后所立之王,生来就耽于享乐(在这三位君王之后,分别继承他们王位的人,生下来就安逸享乐,没能守住先人的规矩礼法),不知耕耘的艰难,不闻百姓的劳苦,只追求过度的安逸享乐(过度的逸乐谓之耽。只求过度享乐,说的就是荒淫啊),也没有哪一个能够长寿(因为过度逸乐,所以没有能够长寿的)。有的在位十年,有的七八年或三四年(多则十年,少则三年,谓贪图享乐是要减损寿命的啊)。
1703048514
1703048515
【原文】“惟我周大王、王季(1),克(2)自抑畏(3)。大王,周公曾祖。王季即祖也。言皆能以义自抑,畏敬天命也。文王卑服(4),文王节俭,卑其衣服。自朝(5)至于日中昃(6),弗皇(7)暇食,用(8)咸和万民,从朝至日昳(9),不暇食,思虑政事,用皆协和(10)万民者也。厥享国五十年。
1703048516
1703048517
【注释】(1)大王、王季:周文王的祖父和父亲。大王即太王。(2)克:能。(3)抑畏:谦抑敬畏。(4)卑服: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5)自朝:从早上。(6)昃:指日西斜。(7)皇:通“遑”。闲暇,空闲。(8)用:行事,行动。(9)日昳:太阳偏西。(10)协和:和睦,融洽。
1703048518
1703048519
【译文】“而我们周朝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能够持身谦抑,常存敬畏(太王,周公曾祖,王季即其祖父。这是说他们都能以道义来约束自己,对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常怀畏敬之心)。文王总是穿着质地粗劣的衣服(文王生活上很节俭,连平时穿的衣服都很粗劣),经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偏西,都没有空闲时间来吃饭,所作所为都是想着如何让天下人都能和谐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从早到晚,忙得没工夫吃饭,心里装满了国事,想的都是究竟怎样做才能使人民生活和谐美满之类的事情)。他在位五十年。
1703048520
1703048521
【原文】“自殷王中宗,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1)。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2)以临下也。厥或(3)告之曰:‘小人怨汝詈(4)汝。’则皇(5)自敬德。其(6)有告之,言小人怨詈者,则大自敬德,增修善政也。
1703048522
1703048523
【注释】(1)迪哲:蹈智。谓蹈行圣明之道。(2)明德:光明之德,美德。(3)或:有人。(4)詈:骂,责备。(5)皇:大。(6)其:如果,假如。
1703048524
1703048525
【译文】“从殷王中宗、高宗、祖甲到我们周文王,这四人都蹈行圣明之道(谓这四个人都是以他们圣明的智慧与德行来面对天下人民的啊)。有人告诉他们说:‘老百姓埋怨你、咒骂你。’他们就更加谨慎其德行(倘若有人告诉他们,说民众中有人在怨恨责骂,他们就会加倍的小心谨慎,检查反省自己的德行,更加勤勉于仁政)。
1703048526
1703048527
【原文】“此厥弗听,人乃(1)或诪张为幻(2),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此其不听中正(3)之君,有人诳惑之,言小人怨憾诅詈(4)汝,则信受(5)之也。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6)于厥身。信谗(7)含怒,罚杀无罪,则天下同怨雠(8)之,丛聚于其身也。
1703048528
1703048529
【注释】(1)乃:始,刚刚。(2)诪张为幻:指欺诳诈惑。诪,音周,欺诳。张,夸大。(3)中正:得当,不偏不倚。(4)诅詈:诅咒,咒骂。(5)信受:相信并接受。(6)丛:集中。(7)谗:说别人的坏话,说陷害人的话。(8)怨雠:仇敌。
1703048530
1703048531
【译文】“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有人刚刚造谣惑众,说百姓埋怨你咒骂你,你便相信其言(这就是那些不肯接受中肯之言的君王,一旦有人用巧诈之言迷惑他,说民间有人怨你骂你,他就会立即相信并接受),从而乱罚无罪、滥杀无辜,民怨就会共同一致,这就等于把民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来(听信谗言,心怀怒气,以致动用刑罚,滥杀无罪之人,那么天下人就会都把你当成他们的仇敌,将怨恨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
1703048532
1703048533
【原文】“乌虖!嗣王其坚(1)于兹!”视此乱罚之祸以为戒也。
1703048534
1703048535
【注释】(1)坚:通鉴,镜子。指引为教训。
1703048536
1703048537
【译文】“啊!继承王位者应以此为鉴呀(仔细看清楚这种乱罚无辜所带来的祸患,要引以为诫啊)!”
1703048538
1703048539
【原文】蔡叔既没(1),以罪放而卒也。王命蔡仲(2)践诸侯位。王,成王也。父卒命(3)子,罪不相及(4)。王若曰:“小子(5)胡(6)!胡仲,名也。皇天无亲(7),惟德是辅;民心无常(8),惟惠(9)之怀。天之于人,无有亲疏,惟有德者,则辅佐之。民心于上,无有常主,惟爱己者,则归往之。为善弗同,同归(10)于治(11);为恶弗同,同归于乱。尔其(12)戒哉!
1703048540
1703048541
【注释】(1)蔡叔:名度,周武王同母弟,周初三鉴之一。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成王时,他与其兄管叔挟纣王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他被放逐。既:已经。没:通“殁”,死。(2)王:指周成王,武王之子。蔡仲:蔡叔的儿子。蔡叔死后,成王命其子蔡仲为蔡国之君,并用策书告诫他。史官记叙这件事,写成《蔡仲之命》。(3)命:册封,任命。(4)及:涉及,牵连。(5)小子:对同姓中弟子或晚辈的称呼。(6)胡:蔡仲名胡。(7)亲:指偏爱。(8)无常:不固定。(9)惠:仁爱,宽厚。(10)归:归趋,趋于。(11)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12)其:副词,表示祈使。犹当,可。
1703048542
1703048543
【译文】蔡叔死后(因罪放逐而死),成王任命蔡仲为诸侯(王,这里指的是周成王。父死用其子,一方有罪过不互相连累)。王这样对他说:“年轻的胡啊(胡,是蔡仲的名字)!上天从来不会偏爱谁,只佑助贤德之人;民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归顺那些仁慈宽厚的君主(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别,谁有德它就保佑谁。在百姓的心中,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君主,谁爱护他们,他们就归向谁)。行善政的方法不同,但结局都是天下大治;做坏事的方式不同,但结局都是国家动乱。你可要当心呀!
1703048544
1703048545
【原文】“慎厥初,惟其终(1),康济(2)小民。率自中(3),无作聪明乱旧章(4);汝为政,当安小民之业,循用大中之道,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5),以变乱(6)旧典(7)文章(8)也。详乃(9)视听,罔以侧言(10)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11)。详审汝视听,非礼义勿视听也。无以邪巧之言易其常度。必断之以义,则我一人善汝矣。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12)朕命。”汝往之国,无废我命。欲其终身奉行之。
1703048546
1703048547
【注释】(1)惟:思考。终:结果,结局。(2)康济:安抚救助。(3)率自中:率,一概,都。自,用。中,正,正道。(4)旧章:昔日的典章。(5)异辩:倚仗善辩,故作标新立异之言。(6)变乱:变更,使紊乱。(7)旧典:旧时的制度、法则。(8)文章:礼乐制度。(9)详:审慎。乃:你,你的。(10)侧言:邪巧之言。侧,偏颇,不正。(11)嘉:赞美,赞赏。(12)荒弃:荒废,弃置。
1703048548
1703048549
【译文】“凡事从一开始就要慎重,并考虑到它的结局。你的目的就是要安抚、救助你的人民,让他们都过上康宁的日子;所作所为都要遵守中正之道,不要自作聪明扰乱先王的典章(你此去执掌国政,首先考虑的是要让人民安居乐业,处理事情要遵循无过无不及的中正之道,不要耍弄小聪明,用标新立异的诡辩之词,去扰乱先王的典章法规和礼乐制度);要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所见所闻,不要听信一些奸巧之言而轻易改变先人的法度。如果你能这样去做,那我现在就以个人的名义预先嘉奖你(仔细审察你的视听,凡是不符合礼义的东西都不要去听去看。不要被奸巧之言所迷惑,从而怀疑和更改先人的法度。凡事依据道义来作决断,那我这里就对你放心了)。啊!年轻的胡,你去吧!千万不要忘了我的这番话啊(你此去你的封国,切不要把我的这番话不当回事。这样说是希望他能够终生奉行)!”
[
上一页 ]
[ :1.70304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