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865e+09
1703048650
1703048651 【译文】王说:“啊!上自三公下及大夫的官员们,敬守你们的官位,管好你们的政务吧(以谨慎之道告诫公卿以下的官员们,要各自以敬慎之心忠于你们的职守,做好你们自己分内的事情),以此来辅佐你们的君主,使百姓永远康宁,天下万邦才会不厌弃我周朝(就是说你们应当常怀敬畏之心来治理政事,以辅佐你们的君王,使天下百姓得到长久的安宁,那么德风所至,天下万国就不会有厌弃我周朝的那一天了)。”
1703048652
1703048653 【原文】周公既殁,命君陈(1)分正(2)东郊(3)成周(4)。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王若曰:“君陈,我闻曰:‘至治馨香(5),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6)惟馨。’所闻上古圣贤之言也。政治之至者,芬芳馨气,动于神明。所谓芬芳,非黍稷之气,乃明德之馨,厉(7)之以德也。
1703048654
1703048655 【注释】(1)君陈:人名,成王的臣子。(2)正:治理。(3)东郊:王都洛邑的东郊。(4)成周:邑名。周公把殷商的遗民迁到成周,亲自鉴督。周公去世,成王命令他的臣子君陈代替周公治理成周,并用策书教导君陈。(5)至治:完美的政治。馨香:香气远闻。(6)明德:光明之德,美德。(7)厉:“励”的古字。劝勉。
1703048656
1703048657 【译文】周公死后,成王命君陈分管东郊成周(文王陵墓所在之封邑)(成王珍惜周公多年来对成周这块地方的辛苦经营,所以才任命君陈分管东郊的成周都邑)。成王这样说道:“君陈啊,我曾听说:‘完美的政治如同芳香之气,可以感通神明。黍稷的芳香还算不得馨香,只有美好的德行才是久远的馨香(成王所听到的是上古的圣贤之言啊。政治到了完美的境界,芬芳馨香之气,可以感动神明。所谓芬芳,并非黍稷之香气,而是美好的德行所散发出来的馨香啊。说这些话,目的是用德行来勉励君陈)。’
1703048658
1703048659 【原文】“凡人未见圣,若弗克见;既见圣,亦弗克由(1)圣。此言凡人有初无终也。未见圣道,如不能得见。已见圣道,亦不能用之,所以无成也。尔其戒(2)哉!
1703048660
1703048661 【注释】(1)由:听从。(2)戒:警惕。
1703048662
1703048663 【译文】“大凡人未曾见过圣人时,觉得圣人好像不能见到;及至见到圣人,却又不能听从圣人之言(这里说的是平常人往往有始无终,未遇见圣道,如不能得见,时时盼望见到,遇见圣道之后,又不能遵循圣人的教诲,所以还是一事无成)。你要以此为诫啊!
1703048664
1703048665 【原文】“尔惟(1)风,下民惟草。汝戒勿为凡人之行也。民从上教而变,犹草应风而偃,不可不慎也。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2)。无乘势位,作威民上,无倚法制(3),以行刻削之政。宽而有制(4),从容以和。宽不失制,动不失和,德教之治也。
1703048666
1703048667 【注释】(1)惟:是。(2)削:侵削,剥削。(3)法制:法令制度。(4)制:度。
1703048668
1703048669 【译文】“你好比是风,百姓好比是草(草随风向而动)(你要当心,不能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百姓会随着官长的教化而改变,如同小草随风而伏,你不可以不谨慎对待啊),不要依仗权势作威,不要打着法律的旗号施行苛政(不要仗着自己的势力权位,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不要借着法律制度的名义,去做侵害人民的事情),应当宽容而有节制,举止从容不失中和(宽不失度,动不失和,就是用道德的教化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啊)。
1703048670
1703048671 【原文】“殷民在辟(1),予曰辟(2),尔惟勿辟;予曰宥(3),尔惟勿宥。惟厥中。殷民有罪在刑法者,我曰刑之,汝勿刑也;我曰赦宥,汝勿宥也。惟其当以中正平理断也。有弗若(4)于汝政,弗化(5)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有不顺于汝政,不变于汝教,刑之而惩止。犯刑者,乃刑之也。
1703048672
1703048673 【注释】(1)在:处于。辟:刑法。(2)辟:惩办。(3)宥:宽恕,赦免。(4)若:顺,顺从。(5)化:变化,改变。
1703048674
1703048675 【译文】“殷民违犯了法律,我说要处罚,你可以不处罚,我说要赦免,你可以不赦免,只求处置公正(住在成周的殷民有人犯罪当在刑罚之列,我说惩治他,你先别惩治;我说赦免他,你先别赦免。你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做出中正公平的判断)。他们若有不顺从你的政令、不接受你的训导的,不得不以处罚来终止其罪恶,那就应当处罚(如有拒不服从你的政令,屡教不改者,必须用刑罚来制止其继续触犯刑法,那就去惩治他吧)。
1703048676
1703048677 【原文】“尔无忿疾(1)于顽(2),无求备(3)于一人。”人有顽嚣不喻(4),汝当训之,无忿怒疾之。使人当器(5)之,无责备于一夫也。
1703048678
1703048679 【注释】(1)忿疾:忿怒憎恶。(2)顽:愚顽的人。(3)求备:求全责备。(4)顽嚣:愚妄奸诈。喻:明白。(5)器:谓量才使用。
1703048680
1703048681 【译文】“对于愚顽之人,你不要愤怒、厌恶;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有些人愚妄顽劣,不明事理,你应当耐心开导他,不要忿怒、嫌恶这些人。用人要用其所长,不要求全责备于哪一个人)。”
1703048682
1703048683 【原文】王(王旧作命。改之)曰(1):“乌虖父师(2)!毕公代周公为大师,为东伯,命之代君陈也。政贵有恒,辞尚体要(3),弗惟好异。政以仁义为常,辞以体实(4)为要,故贵尚之。若异于先王,君子不好也。商俗靡靡,利口(6)惟贤,余风未殄(7),公其念哉。纣以靡靡利口为贤,覆亡国家。今殷民利口,余风未绝,公其念绝之也。
1703048684
1703048685 【注释】(1)王曰:指康王(成王之子)对毕公说。君陈死后,康王又命毕公继续治理成周。(2)父师:毕公当时居太师之职,故称。(3)体要:切实而简要。(4)体实:切合实际。(5)靡靡:草随风倒伏貌,引申为随顺貌。(6)利口:能言善辩。(7)殄:音舔。灭绝,绝尽。
1703048686
1703048687 【译文】康王说:“啊!父师(毕公取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康王命他代替君陈继续治理成周),为政贵有恒常之法,言辞崇尚切实简要,不要喜好标新立异(为政以仁义为常道,措辞以求实为要务,才会受到尊崇。如果与先王之道不合,君子是不会喜欢的)。商朝的风俗浮而不实,以能言善辩为能事,其余风尚未尽绝,您可要想到啊(纣王以巧言善辩为贤能,终于使国家败亡。如今殷商的遗民,巧言利舌的余风未绝,您去后要想办法让它断绝啊)!
1703048688
1703048689 【原文】“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1)。’以荡陵(2)德,实悖(3)天道。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4)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也。獘化(5)奢丽,万世同流。言弊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6)者也。兹殷庶士(7),骄淫矜侉(8),将由恶终,闲(9)之惟艰。言殷士骄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将用(10)恶自终,以礼御其心惟难也。
1703048690
1703048691 【注释】(1)鲜:少。由:遵循。(2)荡:放荡。陵:轻视。(3)悖:违背,违反。(4)陵邈:傲不为礼,轻慢。(5)獘:败坏。化:风化。(6)一流:一类。(7)庶士:众士。(8)矜侉:夸耀。(9)闲:纠正,治理。(10)用:介词。犹言以,表示凭借或原因。
1703048692
1703048693 【译文】“我听说:‘世代享受俸禄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循礼法。’他们以放荡的行为欺凌守德之人,实在有悖于天道(世代享有禄位但却没有继承先人的礼教,很少不是以放荡无礼的言行轻慢那些有德之人的。这样做,其实就是在扰乱天道啊)。不良的习俗相互沿习,奢求华丽,世世代代如出一辙(谓陋习相沿,于车马衣服一味追逐奢侈华丽,虽相隔万世,如同一类)。殷商的众多士人,骄横淫纵,自夸其能,势必从恶而终,遏制此风很难啊(谓殷商士人骄奢过度,自恃其能,竞相炫耀,势必因种种恶习泛滥成灾而自取灭亡,可见用礼教来调服人心是一件很难的事啊)!
1703048694
1703048695 【原文】“惟周公克慎厥始(1),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2),能慎其始也。君陈弘周公之训,能和其中也。毕公阐(3)二公之烈(4),能成其终也。钦(5)若(6)先王成烈(7),以休(8)于前政(9)。”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所以勉毕公。
1703048696
1703048697 【注释】(1)克:能。厥:其。(2)乱阶:祸端,祸根。(3)阐:开辟,扩大。(4)烈:功业,业绩。(5)钦:敬。(6)若:顺,顺从。(7)成烈:成就的功业。(8)休:美。(9)前政:前人的政绩。
1703048698
1703048699 【译文】“当初,周公能够谨慎疏导;接下来,君陈能够化解矛盾;您此番要做的,就是最终达到端正风化的目的(周公将殷商一些顽固不化的遗民迁至成周亲自管教,以消除祸根,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慎于其始;君陈继周公之后进一步弘扬周公的德教,上下相安无事,这是协和于中;毕公此去将二公的教化继续发扬光大,才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敬守先王的基业,并继续弘扬其德教,在你前任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敬守文王、武王开创的基业,在前人政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是用来勉励毕公的啊)。”
[ 上一页 ]  [ :1.703048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