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8970
1703048971
【注释】(1)陈:陈述。(2)鸡既鸣矣:《毛诗正义》曰:“言古之夫人与君寝宿,至于将旦之时,乃言曰:‘鸡既为鸣声矣,朝上既以盈满矣。’言鸡鸣,道己可起之节;言朝盈,道君可起之节。己以鸡鸣而起,欲令君以朝盈而起也。”(3)朝既盈矣:朝廷里已充满了参与早朝的臣子。(4)常礼:通常的礼制。(5)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鸣声而是苍蝇的鸣叫声。意指贤德的后妃慎重看待君王上朝之事,比鸡鸣时刻还要早地叫君王起床。
1703048972
1703048973
【译文】《鸡鸣》是思得贤妃的诗。哀公荒淫无道,懈怠政事,所以诗人向君王陈述若得贤德贞良的后妃,可早晚警戒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道理。“听窗外鸡已啼鸣,快别让朝中的大臣们久等!”(这一句说明鸡叫早朝,是夫人、君王按常礼起床的时辰。)
1703048974
1703048975
却原来并非鸡在叫,竟是那小小苍蝇把夫人惊醒(夫人把苍蝇鸣叫声当成了鸡叫声,所以起来得比平时还早。这里说的是夫人非常慎重恭敬地对待君王早朝之事)。
1703048976
1703048977
【原文】《甫田》(1),大夫刺襄公(2)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其德而求诸侯(3)。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
1703048978
1703048979
无田(4)甫田,维莠骄骄(5)。兴也。甫,大也。大田过度,而无人功,终不能获。兴者,喻人君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积小以成高大也。无思远人,劳心忉忉(6)。忉忉,忧劳。此言无德而求诸侯,徒劳其心忉忉然。
1703048980
1703048981
【注释】(1)甫田:面积广大的田地。(2)刺襄公:指责齐襄公。(3)求诸侯:期求诸侯支持拥戴。(4)无田:没有力量耕种。田,古同“佃”,耕种。(5)维莠骄骄:田间的杂草。莠,狗尾巴草。骄骄,杂乱高盛的样子。(6)忉忉:忧愁的样子。
1703048982
1703048983
【译文】《甫田》是大夫讽喻齐襄公之诗。襄公不遵循礼义而一心期求获取大的功绩,不修养自己的德行而只会一味要求诸侯支持拥戴他。他的志向虽大,却心劳日拙,是因为他期求的方法不正确。
1703048984
1703048985
农夫无力耕种过大的田地,田地里就只会杂草丛生(这一句为起兴,田地面积太大,人力不足,终究不会有收获。比喻君王想建立功勋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勤勉地修身养性,积累小的善行来成就大的功绩)。君王无德就别想着远人来归附,那只会白白地劳心费神(这一句说明自身没有高尚的德行却要求诸侯拥戴,只能是白费心力黯然忧伤)。
1703048986
1703048987
魏 风
1703048988
1703048989
【原文】《伐檀》(1),刺贪也。在位贪鄙(2),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3)尔。
1703048990
1703048991
坎坎(4)伐檀兮,置(5)之河之干(6)兮,河水清且涟漪(7)。伐檀以俟(8)世用,若俟河水清且涟漪。是谓君子之人不得进仕也。不稼不穑(9),胡(10)取禾(11)三百廛(12)兮?不狩(13)不猎(14),胡瞻尔庭有悬貆(15)兮?一夫之居曰廛。貆,兽名也。彼君子兮,不素餐(16)兮。素,空。彼君子者,斥(17)伐檀之人。仕有功,乃肯受禄。
1703048992
1703048993
【注释】(1)伐檀:砍伐檀树。檀,树名,其木可制车。(2)贪鄙:贪婪鄙陋。(3)进仕:入仕为官。(4)坎坎:即斫斫,继续不断地砍斫。伐木的动作。(5)置:放置。(6)干:河岸。(7)涟漪: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8)俟:等待。(9)不稼不穑:稼,种田。穑,收割。(10)胡:代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为什么。(11)禾:稻谷。(12)廛:束,捆。(13)狩:《尔雅·释天》:“火田为狩。”以火焚烧草木而田猎。(14)猎:打猎,捕捉禽兽。(15)貆:小貉。(16)素餐:无功劳而空享俸禄。素,空、白。(17)斥:指,直接指明。《诗·周颂·雝》:“假哉皇考。”汉郑玄笺:“皇考,斥文王也。”
1703048994
1703048995
【译文】《伐檀》是斥责贪婪的诗。若身在官位而贪心不满足,没有功劳却接受俸禄,就会使君子不能够入仕为官。
1703048996
1703048997
有人在深山不停地砍伐,将那质地优良的檀木,整齐地摆放在小河边。可惜了这些优质的檀木啊,谁肯将它们带出深山?期待那林边的小河啊,何时再泛起波澜(砍伐檀木等待着被世人采用,就像等着河水清澈且静静地泛着涟漪。这一句是说德行高尚的君子不能够入仕为官)?那些人既不能耕种也不会收割,凭什么将千百捆稻谷运出田间?你既不会田猎又不能捕捉,为什么会有小貉,在你的庭院里挂满?那些德行高尚的君子啊,决不会无功受禄,白吃白喝只会令人汗颜(那些德行高尚的君子,指的是河边砍伐檀木之人。意思是说为官者应该有功才可以享受俸禄)!
1703048998
1703048999
【原文】《硕鼠》(1),刺重歛(2)也。国人刺其君之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3),若大鼠也。
1703049000
170304900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4)。三岁(5)贯汝(6),莫我肯顾(7)。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汝无复食我黍,疾(8)其君税敛之多,我事汝已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德政。逝将去汝(9),适(10)彼乐土(11)。往矣将去汝,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也。
1703049002
1703049003
【注释】(1)硕鼠:大老鼠。比喻苛收重税的国君。(2)重歛:对百姓课重税。歛,聚集。(3)畏人:让人忧惧、害怕。(4)黍:指黍的子实,即黍子,(5)三岁:多年。岁,年。(6)贯:事,侍奉。汝,你。(7)莫我肯顾:否定句宾语前置,莫肯顾我、不肯顾怜我。(8)疾:憎恨。(9)逝将去汝:逝,发语词,无实意。去,离开。(10)适:往。(11)乐土:和平安乐的有德之国。
1703049004
1703049005
【译文】《硕鼠》是斥责国君横征暴敛的诗。国人指责其君主横征暴敛、蚕食百姓、不整顿政令、贪婪无度而使百姓畏惧,就像危害百姓的大老鼠。
1703049006
1703049007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只顾着偷吃我的米谷。多年来我供养着你,你却从不顾念我(硕大的老鼠,是斥责君王的;你不要再偷吃我的粮食,是痛恨君王苛收重税;多年来我侍养你,你却没有用教化恩德来顾眷我,这是痛恨君王不修养德行来整顿政令)。我将要离开你,去投奔那没有盗贼、可以安居乐业的有德之国。
1703049008
1703049009
唐 风
1703049010
1703049011
【原文】《杕杜》(1),刺时也。君(2)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3)尔。
1703049012
1703049013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4)。兴也。杕,特生貌。杜,赤棠也。湑湑,枝叶不相次比之貌。独行踽踽(5),岂无他人(6)?不如我同父(7)。踽踽,无所亲也。他人,谓异姓也。言昭公远其宗族,独行国中踽踽然。此岂无异姓之臣乎?顾恩不如同姓(8)之亲亲(9)耳。
1703049014
1703049015
【注释】(1)杕杜:杕,树木孤立貌。杜,棠梨树。(2)君:晋昭公,姬姓,名夷,为晋平公之子。(3)为沃所并:被强国吞并。沃,曲沃,晋国的一个封邑。(4)湑湑:繁盛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湑湑,盛貌。”(5)踽踽:孤单行走的样子。(6)他人:其他行人,指无血缘关系的人。(7)同父:同父的兄弟,可指有相同血缘的人。(8)同姓:指同宗兄弟。(9)亲亲:至亲,即非常亲爱之意。
1703049016
1703049017
【译文】《杕杜》是斥责时弊的诗。君主不能爱其同宗族之人,而导致骨肉离散。他独居高位而无兄弟相助,必将被强国所吞没。
1703049018
1703049019
就像那株赤棠树,叶虽繁盛但却枝条稀零(这一句为起兴)。你孤单一人走在旷野,无人可亲。难道无人与你同行?但毕竟都不是自家兄弟,怎比得上同父同祖的至亲(这一句说明昭公远离宗族,在一国中无人亲近、孤独无助。这样的状况难道是身边没有异姓的大臣吗?是他们不如同姓兄弟那样亲爱对待昭公)?
[
上一页 ]
[ :1.703048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