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9220
1703049221
正阳之月却下起了严霜,万物受灾令我心忧伤(正月下大霜,着急于长时间不正常的寒冷之苦会伤害万物,所以我为此而内心忧伤)。民间传谣言,沸沸又扬扬(人们以谎言相骗,彼此陷入不义的境地,致使君王施行残暴的刑罚,导致这次灾难,所以谣言的影响太大)。天何等高远,人们却不敢不弯腰拱背;地何等深厚,人们却不得不小心翼翼(百姓受君王的暴政之疾苦,上下都令人畏惧)。哀怜当今之人,为何都变成了蜥蜴(蜥蜴的特性是见人就逃走。可悲啊,当今之人,为何像蜥蜴一样见到人就逃走?比喻百姓见到君王就像蜥蜴一样见人就逃,非常感伤当时的暴政之烈)。大火烧得正旺,谁能够把它扑灭(只有水能扑灭它。火烧得正旺之时,火焰正猛,谁能扑灭它呢?意思是除水之外再没有了,以此来比喻水势之甚)?显赫的周王朝,褒姒将使其亡灭(周幽王被褒国的女子迷惑,把她作为王后,诗人知道这个女子必然使周朝灭亡)!
1703049222
1703049223
【原文】《十月之交》(1),大夫刺幽王也。
1703049224
1703049225
十月之交,朔日(2)辛卯。日有蚀之(3),亦孔之丑(4)。之交,日月之交会也。丑,恶也。周十月,夏之八月也。日食,阴侵阳,臣侵君之象(5)也。日为君,辰为臣。辛,金也。卯,木也。又以卯侵辛,故甚恶之。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此日而蚀,于何不臧(6)。臧,善也。百川沸腾,山冢崒崩(7)。沸,出也。腾,乘也。山顶曰冡。崒者崔嵬(8)也。百川沸出,相乘凌(9)者,由贵小人也。山顶崔嵬者崩,喻君道坏也。高岸为谷,深谷为陵(10)。言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也。哀今之人,胡憯莫惩(11)。憯,曾也。变异如此,祸乱方至。哀哉今在位之人,何曾无以道德止之。黾勉(12)从事,不敢告劳(13)。诗人贤者见时如是,自勉以从王事。虽劳不敢自谓劳,畏刑罚也。无罪无辜,谗口嚣嚣(14)。嚣嚣,众多貌也。时人非有辜罪,其被谗口见椓谮(15)嚣嚣然。
1703049226
1703049227
【注释】(1)十月之交:十月,周朝的十月是夏历的八月。之交,日月之交会。(2)朔日:初一。(3)日有蚀之:蚀,日月食。(4)孔之丑:孔,甚、很。《诗经·周南·汝坟》:“虽则如燬,父母孔迩。”丑,恶。(5)臣侵君之象:象,征兆。(6)于何不臧:为何不善。于何,为何、如何。臧,善。(7)山冢崒崩:山顶曰冢。崒,崔嵬。(8)崔嵬:有石的土山,泛指高山。《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9)凌:相互侵犯。(1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谷,山间低凹的地方。陵,大土山。(11)胡憯莫惩:憯,曾。惩,克制、制止。《诗经·小雅·沔水》:“民之讹言,宁莫之惩。”(12)黾勉:勉励;尽力。(13)告劳:说己劳苦。(14)嚣嚣:众多的样子。(15)见椓谮:见,被。椓谮,攻讦、谗毁。
1703049228
1703049229
【译文】《十月之交》是周朝大夫指责幽王行暴政、将亡国的诗。
1703049230
1703049231
十月的日食以阴侵阳,更兼初一辛卯以木犯金。日月相侵,这样的凶兆令人心惊(日食,阴侵袭阳,是大臣侵犯君王的征兆。日是君王,辰是大臣。辛是金,卯是木。又因为木侵犯金,所以是非常不吉利的征兆)。以日侵月,尚为平常。以月侵日,实为不祥。时局如百川沸腾,山峰崩陷(用百川沸腾比喻因为重用小人而造成相互侵犯欺凌,用山峰崩塌比喻君王道德衰败)。高山化为深谷,深谷却变作高山(这一句说明君子处在下位,而小人处在上位)。哀怜当今的圣上,何不以德政来制止(如此不正常,招来祸乱。哀怜当今在位的人,为何不曾用道德教化来制止祸乱呢)?小民岂敢诉说辛劳,只有尽力做事(诗人和有道德的人看到时政如此不正常,勤勉做事,即使劳苦也不敢说,畏惧被处以刑罚)。纵然无罪无错,众多的谗言已令人心悸(这一句说明当时之人,无罪无错,却被谗言诋毁,十分嚣张)!
1703049232
1703049233
【原文】《小旻》(1),大夫刺幽王也。
1703049234
1703049235
谋臧(2)不从,不臧覆用(3)。臧,善也。谋之善者不从之,其不善者,反用之。我龟(4)既厌,不我告犹(5)。犹,图也。卜筮数而渎龟(6),龟灵厌之。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谋夫孔多(7),是用不集(8)。集,就也。谋事者众多,而非贤者,是非相夺,莫适可从,故所为不成也。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9)。谋事者众,訩訩(10)满庭,而无能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受其咎责者。言小人争智而让(11)过。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溃,遂也。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不敢暴虎(12),不敢冯河(13),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冯,凌?也。人皆知暴虎冯河立至之害,而无知当畏慎小人,能危亡己也。
1703049236
1703049237
【注释】(1)旻:幽静高远。(2)谋臧:为善事而谋。臧,善。(3)覆用:翻倒;翻转。(4)龟:龟甲。古代用作占卜之具,遂为占卜之称。(5)不我告犹:不我告,否定句宾语前置,为“不告我”。犹,策谋。(6)卜筮数而渎龟:数,屡次。渎,亵渎、轻慢。(7)谋夫孔多:谋事的人很多。孔多,甚多。(8)集:成就。(9)咎:罪过;过失。《诗经·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10)訩訩:形容气势很凶。(11)让:推卸。(12)暴虎:空手和老虎搏斗。暴,空手搏击。(13)冯河:徒步涉水渡河,引申为有勇无谋、冒险行动。冯,侵凌。(14)凌:渡过。
1703049238
1703049239
【译文】《小旻》是周朝大夫讽喻幽王不用善言的诗。
1703049240
1703049241
善的主张不被采纳,不善之言却大行其道。我反复卜筮已令龟灵厌烦,不愿意再向我显示那吉凶之兆(因多次占卜而轻慢龟甲,龟灵厌倦,不再告诉我卦象是凶是吉)。你看那谋事之人虽然众多,不能成事又将奈何(这一句说明谋事的人众多,但不是贤才,是非混乱,无可适从,故所做的事没有成就)?纵然言论充斥于朝廷,有谁敢承担过失的责任(谋事者众多,朝廷上气势汹汹,又不能决断是非。假若事情办不成,谁能说自己当受罪过。这一句说明小人争相表现聪明才智却推卸过失)?犹如在道路上试图谋建房屋,听信那小人之言终将一事无成(就像在道路上修筑房屋,征询路人意见,路人的意见不同,所以最终不能建成)。谁都不敢空手去捉虎,谁都不敢徒步渡江河。都知道这种事太危险,却不知除此之外,更大的危险就在眼前(这一句说明人皆知空手捕老虎、徒步渡江河会招来祸害,但不知道应当谨慎对待小人,因为他能危害到自己)!
1703049242
1703049243
【原文】《小宛》(1),大夫刺幽王也。
1703049244
1703049245
温温(2)恭人(3),温温,和柔貌。如集(4)于木。恐坠也。惴惴(5)小心,如临(6)于谷。恐陨。战战兢兢(7),如履薄冰(8)。衰乱之世,贤人君子,虽无罪犹恐惧也。
1703049246
1703049247
【注释】(1)小宛:宛,微小貌。(2)温温:和柔貌。(3)恭人:宽厚谦恭的人。(4)集:鸟栖止于树。(5)惴惴:忧惧戒慎貌。(6)临:面对。(7)战战兢兢:畏惧谨慎貌。(8)如履薄冰:履,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1703049248
1703049249
【译文】《小宛》是周朝大夫指责幽王听信谗言,以致使群臣惶惧的诗。
1703049250
1703049251
是什么让满朝的大臣,一个个温顺恭谨?如小鸟立于树顶,无时不胆颤心惊(担心坠落)。你看他小心翼翼,如迈步便是深谷(恐怕陨落)。你看他忧惧胆怯,如脚下踩着薄冰(这一句说明衰败混乱的时候,贤才君子,即使没有罪过,还是心存恐惧)。
1703049252
1703049253
【原文】《小弁》(1),刺幽王也。太子之傅(2)作焉。
1703049254
1703049255
踧踧(3)周道,鞠(4)为茂草。踧踧,平易貌。周道、周室之通道也。鞠,穷也。我心忧伤,惄(5)焉如擣(6)。假寐(7)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8)如疾首(9)。惄,思也。擣,心疾也。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疢,犹病也。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父之所树(10),己尚不敢不恭敬也。靡瞻匪父,靡依匪母(11)。不属(12)于毛(13),不离于里(14)。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今我太子独不受父之皮肤之气乎?不处母之胞胎乎?何曾无恩于我也。无逝我梁(15),无发我笱(16)。逝,之(17)也。之人梁,发人笱,此必有盗鱼之罪,以言褒姒以淫色来嬖(18)于王,盗我太子母子之宠也。我躬不阅(19),遑恤(20)我后。念父孝也。念父孝者,太子念王将受谗言不止,我死之后,惧复有被谗者。无如之何,故自决云。身尚不能得自容,何暇乃忧我死之后乎。
1703049256
1703049257
【注释】(1)小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礼记·杂记上》:“大夫免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2)傅:指太傅。(3)踧踧:平坦貌。(4)鞠:穷困。《尚书·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5)惄:忧思;忧伤。郑玄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6)擣:形容心痛。(7)假寐: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8)疢:烦热;疾病。(9)疾首:头痛,指忧苦之极。(10)树:名词用作动词,栽树。(11)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靡,不。匪,不仅、不但。瞻,尊仰、敬视。(12)属:寄托;依托。(13)毛:皮肤。(14)不离于里:里,指胞胎。《诗·小雅·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毛传:“毛在外阳以言父,里在内阴以言母。”(15)逝我梁:逝,往、去。梁,断水捕鱼的堰。(16)发我笱:发,开启。笱,竹制的捕鱼器、鱼笼。《诗·邶风·谷风》:“无逝我梁,无发我笱。”(17)之:往;至。(18)嬖:宠爱。(19)我躬不阅:躬,身、身体。阅,容纳。《诗·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毛传:“阅,容也。”(20)遑恤:遑,闲暇。恤,顾及、顾念。
1703049258
1703049259
【译文】《小弁》是讽喻周幽王之诗,乃太子太傅所作。
1703049260
1703049261
平坦的周室通道,长满茂密的杂草。我内心忧愁伤痛,如锥如捣。和衣而卧不住长叹,日夜忧伤催人衰老。我之忧伤,疾首痛心。眼前的这些树木,是父亲亲手所种,我又安敢不敬?子女哪有不尊敬自己父亲的,哪有不依赖母亲的养育而成人的?难道我不是承袭父亲的精气,和母亲的血肉而生(这一句说明人没有不尊敬自己的父亲并效法父亲的,没有不依靠母亲而长大的。而今难道唯独我太子不承袭父亲的皮肤?不生于母亲的胞胎吗?父母对我何尝不是恩重如山啊)?然而那可恶的盗贼,你不该无端闯入我的鱼堰,你不该擅自打开我的鱼笼。那该死的谗言啊,你不该将我的父王长久欺蒙(到别人的鱼堰,打开别人的鱼笼,这一定是盗鱼的罪名。这里说的是褒姒因为美色取悦于幽王,盗走幽王对太子母子的宠爱)!啊,罢了罢了,我眼看连自身都难容于世,又何必为死后之事忧心忡忡(这一句说明太子孝敬父亲。想到父王长期被谗言迷惑,担心自己死后还有贤才被诋毁。面对这种局面却无可奈何,所以发出感叹:“身体还不能够被容纳,怎有闲暇顾及身后之事。”)!
1703049262
1703049263
【原文】《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而作是诗。
1703049264
1703049265
乱之初生,僭(1)始既涵(2)。僭,不信也。涵,同也。王之初生乱萌,群臣之言,信与不信,尽同之不别。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斥在位者,信谗人言,是复乱之所生。君子信盗(3),乱是用(4)暴。盗,谓小人。盗言孔(5)甘,乱是用餤(6)。餤,进也。
1703049266
1703049267
【注释】(1)僭:虚伪,不可信。(2)涵:包含,包容。(3)盗:谗佞的人。谓小人。(4)用:因而。(5)孔:甚。(6)餤:进、进入。
1703049268
1703049269
【译文】《巧言》是讽喻周幽王之诗。其大夫因被奸佞谗言伤害而作此诗。
[
上一页 ]
[ :1.703049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