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982e+09
1703049820
1703049821 【原文】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1)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2)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3),其气焰(4)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5)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1703049822
1703049823 【注释】(1)郑南门:据水经注:“郑南门名时门。”(2)厉公:郑厉公(?—公元前673年),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突。郑庄公次子。(3)忌:忌惮。(4)焰:杨伯峻注:“《唐石经》及《金泽文库》本俱作‘炎’,《汉书五行志》《艺文志》及王符《潜夫论》引亿俱作‘炎’。《风俗通过誉篇》云:‘人之所忌,炎自取之。’则似以‘其气’一字作一停顿,不以气焰为一词。”(5)衅:音“信”。过失;罪过;缺陷。
1703049824
1703049825 【译文】(庄公十四年)当初,在郑国都城南门中,一条门内的蛇和一条门外的蛇相斗,门内的蛇被咬死。过了六年而厉公回国即位。鲁庄公听到这件事,就向申繻问道:“这事与妖孽有关吗?”申繻回答说:“由于人有所忌惮,他的气息发出火苗而引起妖孽,妖孽的发生是由于人造成的。人若自己没有缺陷,妖孽不能自己起来。人丢弃了常道,妖孽就会兴起,所以才有妖孽。”
1703049826
1703049827 【原文】《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
1703049828
1703049829 【译文】《商书》上说:“恶行的蔓延,就像大火燎原一样,不可以靠近,难道还能扑灭?”
1703049830
1703049831 【原文】哀乐(1)失时,殃咎(2)必至。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1703049832
1703049833 【注释】(1)哀乐:悲哀与快乐。(2)殃咎:灾祸。
1703049834
1703049835 【译文】(庄公二十年)悲哀与快乐不合时宜,灾祸一定会到来。面临灾祸而忘记忧愁,忧愁一定会降临他的身上。
1703049836
1703049837 【原文】饮(1)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2)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1703049838
1703049839 【注释】(1)饮:以酒食款待,宴请,行饮酒礼。(2)卜:杨伯峻注:“服虔云:‘臣将享君,必卜之,示戒慎也。’但此二卜字,恐系虚说。”
1703049840
1703049841 【译文】(庄公二十二年)敬仲请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黑了)桓公说:“点上灯火继续饮酒。”敬仲辞谢说:“我只占卜过白天宴客的事,没有占卜夜里宴客之事,不敢奉命。”君子评议说:“酒是用来完成仪礼的,不能继续而过度,这是义;因为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而不至于使他陷于过度,这是仁。”
1703049842
1703049843 【原文】夏,公如齐观社(1),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2)之义,帅(3)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4)。诸侯有王,王有巡守(5),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6)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1703049844
1703049845 【注释】(1)社:杨伯峻注:“祀竈神也。”(2)班爵:爵位;官阶。(3)帅:同“率”,循也。(4)不然:不敬,不从命。然,通“戁”。杜预注:“不然,不用命。”杨伯峻注:“然读为戁……讨其不然亦犹宣二年《传》之‘伐不敬’。”按,《说文·心部》:“戁,敬也。”(5)巡守:亦作“巡狩”。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6)举:行也。
1703049846
1703049847 【译文】(鲁庄公二十三年)夏天。庄公去齐国观看祭祀竈神,这是不合于礼的。曹刿劝谏说:“您不可以去。礼,是用来整顿百姓的。所以会盟是用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制定财富的标准;朝觐是用来纠正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长幼的次序;征伐是用来攻打对上不尊敬的人。诸侯朝拜天子,天子视察四方诸侯,以此熟悉会见和朝觐的大礼法。如果不是这些,国君就不会出行。国君的出行一定要记载于简册。记载而不合于法度,有什么足以对后代子孙示范的呢?”
1703049848
1703049849 【原文】俭,德之共(1)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2)而君纳诸大恶,无乃(3)不可乎!
1703049850
1703049851 【注释】(1)共:大。(2)共德:大德。共,通“洪”。(3)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
1703049852
1703049853 【译文】(鲁庄公二十四年春天,在桓公庙的方形椽子上雕刻花纹,这是不合礼制的。)大夫御孙劝谏说:“节俭,是德行中最大的;奢侈,是恶行中最大的。我国先君具有大德,而您却使他沦于大恶之中,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1703049854
1703049855 【原文】男贽(1)大者玉帛(2),小者禽鸟,以章(3)物也。女贽不过榛(4)栗枣修(5),以告虔(6)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1703049856
1703049857 【注释】(1)贽:初次见人时所执的礼物。(2)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3)章:显示;表明。(4)榛:实如栗,可食用或榨油。特指其果实。(5)修:干肉。(6)虔:恭敬;诚心。
1703049858
1703049859 【译文】男子进见时所拿的礼物,大的是圭璋、束帛,小的是禽鸟,用礼物的不同来显示贵贱的等级。女子进见时所拿的礼物,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用来表示恭敬罢了。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进见礼物,这就没有区别了。男女有别,是国家的最大的礼节。
1703049860
1703049861 【原文】凡天灾,有币(1)无牲(2)。非日月之眚(3),不鼓。
1703049862
1703049863 【注释】(1)币:缯帛。古代常用作祭祀或馈赠的礼品。(2)牲:供祭祀、盟誓和食用的家畜。(3)眚:音生(三声),日月蚀。杜预注:“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
1703049864
1703049865 【译文】(庄公二十五年)凡是天灾,祭祀时只用缯帛,而不用牺牲。不是日蚀、月蚀的灾异不击鼓。
1703049866
1703049867 【原文】天子非展义(1)不巡守(2),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3)。
1703049868
1703049869 【注释】(1)展义:宣示德义。杜预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2)巡守:亦作“巡狩”。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3)越竟:即越境,越过国境。
[ 上一页 ]  [ :1.703049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