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9770
1703049771
【译文】(桓公十二年)君子评议说:如果信用跟不上,结盟便没有什么好处。《诗经》上说:“君子多次结盟,祸乱因此滋长。”这就是因为没有信用。
1703049772
1703049773
【原文】春,楚屈瑕(1)伐罗(2),斗伯比(3)送之。还,谓其御(4)曰:“莫敖(5)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6)。”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7)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8)于蒲骚之役(9),将自用(10)也,必小(11)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12)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13),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14)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15)也?”楚子使赖(16)人追之,不及。
1703049774
1703049775
【注释】(1)屈瑕(?—公元前699年):芈姓,屈氏,名瑕。春秋楚国贵族屈氏之祖,大诗人屈原的祖先。(2)罗:古国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时为楚所灭。(3)斗伯比:芈姓,斗氏,名伯比,楚若敖次子,春秋时代楚国令尹,斗氏始祖。(4)御:驾驭车马的人。(5)莫敖:楚官名,即屈瑕。(6)济师:增援军队。(7)诸司:众官吏;众官署。(8)狃:满足。(9)蒲骚之役:发生于公元前701年,楚国打败郧国军队的一场战争。详见前面译文。(10)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11)小:轻视。(12)设备:设防。(13)令德:美德。(14)假易:宽纵,宽容。(15)尽行:全部,全都。(16)赖:古国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
1703049776
1703049777
【译文】(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莫敖屈瑕攻打罗国,大夫斗伯比送他。斗伯比回来时,对他的驾车夫说:“莫敖一定失败。他走路时脚抬得很高,防敌之心不坚固了。”于是斗伯比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了他的请求。楚武王回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斗伯比大夫大概不是说要众多军队,他说的是君王要以信用来安抚普通百姓,以美德来训诫各官员,而以刑法来使莫敖有所畏惧。莫敖满足于蒲骚战役的胜利,将会自以为是而独断专行,一定会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监督,他将会不设防备吧!斗伯比大夫本来是说君王要训诫众官而善于督察他们,召集各官员而以美德勉励他们,见到莫敖而告诉他上天不会宽恕他的错误。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全部出征了?”武王派赖国人去追赶屈瑕,没有追上。
1703049778
1703049779
【原文】莫敖使徇(1)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2),乱次(3)以济(4)。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5)两军之(6)。大败之。莫敖缢(7)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8)以听刑(9)。楚子曰:“孤(10)之罪也。”皆免之。
1703049780
1703049781
【注释】(1)徇:宣示于众。(2)鄢:杨伯峻注:“鄢,水名。源出湖北省保康县西南,今名蛮河。流经南漳、宜城两县于汉水。”(3)乱次:乱了次序。(4)济:渡河。(5)卢戎:南蛮国。(6)两军之:由两面破而击之。(7)缢:勒颈而死;上吊。(8)冶父: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9)听刑:待楚王之处罚。(10)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春秋时诸侯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渐无区别。
1703049782
1703049783
【译文】莫敖屈瑕派人在军中宣告:“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混乱无秩序地渡河,于是军队就没有按次序排列,而且又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面夹击楚军,大败楚军。莫敖吊死在荒谷。其他各将领自己囚禁在冶父以听候处刑。楚武王说:“这是我的过错。”全部赦免了他们。
1703049784
1703049785
【原文】初,襄公(1)立,无常(2)。鲍叔牙(3)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4)出奔莒(5)。
1703049786
1703049787
【注释】(1)齐襄公(?—前686年):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禄父之子。(2)无常:杨伯峻注:“谓言行无准则,使人莫知所措。”(3)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至公元前644年在世。姒姓,鲍氏,亦称“鲍叔”“鲍子”,是鲍敬叔的儿子。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好友。(4)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襄王之弟。(5)莒:春秋时邑名。原为莒国领地,后属鲁,又属齐。在今山东省莒县。
1703049788
1703049789
【译文】(鲁庄公八年)当初,齐襄公即位以后,行为没有准则。大夫鲍叔牙说:“国君使百姓放纵轻慢,祸乱将要发作了。”就事奉公子小白出逃到了莒国。
1703049790
1703049791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1)将战,曹刿(2)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3),未能远谋。”乃入见。
1703049792
1703049793
【注释】(1)公:鲁庄公,即姬同,母为文姜,生于桓公六年。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他为鲁桓公的儿子,承袭鲁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三十二年。谥号庄。(2)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曹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刿,音桂。(3)肉食者鄙:谓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狭陋短浅。
1703049794
1703049795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出兵迎战的时候,曹刿请求进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深远的打算。”于是入宫进见。
1703049796
1703049797
【原文】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1),民弗从也。”公曰:“牺牲(2)玉帛(3),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4),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5),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703049798
1703049799
【注释】(1)小惠未遍:以衣食分人,不能周遍。(2)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3)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4)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5)狱:讼案。
1703049800
1703049801
【译文】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与齐国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未能遍及大众,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和圭璋、束帛,不敢擅自增加超过规定,一定会诚信真实。”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不会降福保佑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洞察无冤,但一定按实情真诚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心尽力为民办事,可以凭这点打一仗。作战时,就请让我跟随前去吧。”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在长勺与敌作战。
1703049802
1703049803
【原文】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登,轼(3)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703049804
1703049805
【注释】(1)败绩:指军队溃败。(2)辙:车轮碾过的痕迹。(3)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1703049806
1703049807
【译文】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曹刿说:“可以击鼓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可以。”他下了车,仔细查看齐军的车辙碾过的痕迹,然后登上车倚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逐齐军。
1703049808
1703049809
【原文】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故逐之。”
1703049810
1703049811
【注释】(1)伏:埋伏。(2)靡:倒下。
1703049812
1703049813
【译文】战胜以后,鲁庄公问他胜利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这件事,全靠战士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可以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尽了。对方的勇气消尽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充满,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个大国,难以捉摸他们的诡计,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杂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逐他们。”
1703049814
1703049815
【原文】秋,宋大水。公使吊(1)焉,曰:“天作淫(2)雨,害于粢盛(3),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4)之辱。”臧文仲(5)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6)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7)。”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8)之辞也。”臧孙达(9)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1703049816
1703049817
【注释】(1)吊:对不幸者给予慰问。(2)淫:过度。(3)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此实指百谷言。粢,音资。(4)拜命: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5)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臧哀伯次子。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6)悖:盛貌。(7)庶乎:犹言庶几。近似,差不多。(8)御说:杨伯峻注:“御说,宋庄公之子,闵公之弟,桓公也。”(9)臧孙达:即臧哀伯。见前注。
1703049818
1703049819
【译文】(鲁庄公十一年)秋天,宋国发大水。庄公派使者去慰问灾民,说:“上天降下过量大雨,对庄稼百谷产生了危害,怎能如此不顾念下民呢?”宋闵公回答说:“我实在是对上天不诚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难,还因此让贵国国君担忧,敬承厚意,实不敢当。”臧文仲说:“宋国大概要振兴了吧!夏禹、商汤把罪归于自己,于是勃然兴起;夏桀、商纣归罪于别人,于是猝然灭亡了。况且各国发生灾荒,国君自称‘孤’,这是合于礼的。言语惶恐而称‘呼’也是合于礼的,大概差不多了吧!”不久又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是公子御说的话。”臧孙达说:“这个人适合做国君,因为他有爱护百姓的心意。”
[
上一页 ]
[ :1.70304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