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1934e+09
1703051934
1703051935 【原文】昔斗子文(1)三舍(2)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3)之故也。积,储也。成王(4)每出(5)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庇,覆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旷,空也。是勤民(6)以自封(7)也,勤,劳也。封,厚也。死无日矣。我逃死(8),非恶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9),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为楚良臣,是不先恤民而后已(10)之富乎?
1703051936
1703051937 【注释】(1)斗子文:即斗谷于菟,字子文。若敖氏之后,斗伯比之子,其母即郧子之女。子文因五月五日生,父母以为不祥,被弃于云梦草泽中,传说由虎喂乳,后由郧国君收养(说见何光岳《楚源流史》)。楚人称“乳”为“谷”,称“虎”为“于菟”,故名。(2)三舍:《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3)恤民:谓忧虑人民的疾苦。(4)楚成王:芈姓,熊氏,名頵(一作恽),楚文王少子。公元前672年杀其兄楚王堵敖而自立。公元前628年,楚被困,楚成王自杀。(5)出:高出,超出。(6)勤民:劳苦百姓。(7)自封:使自己富厚。(8)逃死:逃避灾祸或致死的危险。(9)若敖氏:指斗氏家族。若敖是斗伯比的父亲,子文的祖父。子文去世后,他的侄子斗椒(子越)作乱,若敖氏一族被楚庄王所灭。其时,子文的孙子箴尹克黄正出使齐国,回国后自请拘囚。楚庄王说:“子文要是断了后代,又怎么鼓励别人为善?”便让克黄复任箴尹之官,并改名叫生。克黄的子孙在昭王时为郧公。(10)已:当为“己”之误。
1703051938
1703051939 【译文】“当年,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他体恤百姓的缘故啊(积,即存储的意思)!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是跑开,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而您却躲避它,这是为什么呢?’子文回答:‘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庇,即庇覆,犹保护),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旷,即空匮穷乏;财用不足),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勤,即劳苦。封,使自己丰厚),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斗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做着楚国的良臣。这不就是以体恤民众为先、以一己财富为后吗?”
1703051940
1703051941 【原文】今子常先大夫之后,先大夫子囊也。而相楚君,无令名(1)于
1703051942
1703051943 四方,四境(2)盈垒,盈,满也。垒,壁也,言垒壁满四境之内。道殣相望(3),道冢曰殣。是之不恤,而畜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速,召也。积货(4)滋多,蓄怨(5)滋厚,不亡何待?”期年(6),子常奔郑。
1703051944
1703051945 【注释】(1)令名:美好的声誉。(2)四境: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3)道殣相望:路上饿死的人很多。殣,音进。(4)积货:聚敛货财。(5)蓄怨:蓄积怨恨。(6)期年:一年。
1703051946
1703051947 【译文】“如今,我们的令尹子常,是先大夫的后人(先大夫,即子囊),辅佐楚君却没有好的声誉。国境四周壁垒林立(盈,即布满的意思。垒,即壁垒。是说垒壁布满全国),饿死在路上的人,毗连相接(路旁的坟墓叫做殣)。这样严重的问题他不想办法去解决,却一心想着聚敛财富,还贪得无厌,从人民那里招来的怨恨恐怕多得很了(速,即招来的意思)!积蓄的钱财越多,积聚的怨恨也就越厚,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一年以后,子常就逃到了郑国。
1703051948
1703051949 【原文】王孙圉聘(1)于晋,王孙圉,楚大夫也。定公(2)飨(3)之,赵简子(4)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5)犹在乎?”珩,佩上之横者。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6)矣?”几何世也。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观射父(7),言以贤为宝也。能作训辞(8),以行事于诸侯,言以训辞交结诸侯也。使无以寡君(9)为口实。口实,毁弄也。又有左史(10)倚相,能道训典(11),以叙百物,叙,次也。物,事也。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悦于鬼神,悦,媚也。使神无有怨痛(12)于楚国。痛,疾也。又有薮(13)曰云(14),金木竹箭之为生也;楚有云梦之薮泽也。龟珠齿角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15)者也,龟,所以备吉凶。珠,所以卫火灾。角,所以为弓弩。齿,所以为弭。赋,兵赋也。所以供币帛(16),以亨于诸侯。亨,献也。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保,安也。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玩,玩弄之物也。
1703051950
1703051951 【注释】(1)聘:即聘问。专指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间的遣使通问。韦昭注:“聘,问也。问者,王之所以抚万国,存省之也。”《礼记·曲礼下》:“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2)定公:原名姬午,晋顷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511至公元前475年)。(3)飨:以隆重的礼仪宴请宾客。(4)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其先祖与秦同姓。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卒于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5)白珩:古代佩玉上部的横玉,形似磬,或似半环。楚国著名的佩玉。珩,音衡。(6)几何:犹若干,多少。(7)观射父:楚国大夫。(8)训辞:指外交辞令。(9)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10)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11)训典:指先王典制之书。后泛指奉为典则的书籍。(12)怨痛:亦作“怨恫”。怨恨,哀痛。(13)薮:湖泽。指水少而草木丰茂的沼泽。(14)云:云梦泽,在今湖北。(15)虞:欺诈。《广雅·释诂》:“虞,欺也。”(16)币帛: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1703051952
1703051953 【译文】王孙圉到晋国聘问(王孙圉,楚国的大夫),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作宾相。赵简子问王孙圉:“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珩,即系在佩玉上部的横玉)?”王孙圉回答:“是的,还在。”赵简子又问:“它作为国宝,有多少代了?”王孙圉说:“敝国从来就没有把它当作国宝。被楚国视为国宝的是观射父(是说视贤能之人为宝),他能制定外交的辞令,来与诸侯各国交往(用外交的辞令和其他诸侯国交往),使别国不得随意诋毁我们的国君(口实,即诋毁取笑之资)。还有一位左史倚相,能够陈述先王遗训和典章制度,说明各种事物的情理(叙,即评议等级次第。物,即事理),并随时向国君提供前代兴衰成败的实例,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大业,又能取悦于天地鬼神(悦,即取悦),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痛,即疾痛)。又有一个大湖叫云梦泽,盛产金属、木材、竹子和弓箭(楚国有个叫云梦泽的沼泽湖泊)。还有龟甲、珍珠、象牙、兽角、虎皮、犀革、鸟羽、旄尾。这些东西或者作为军备以预防不测(龟甲可以显示吉凶。珍珠可以防御火灾。兽角可以制作弓弩。象牙可以装饰弓的末端。赋,即兵赋),或者用作礼品以馈赠诸侯、酬谢来宾(亨,即飨献),这样寡君就不会获罪于诸侯,而敝国的社稷和人民也就能得以安定(保,即安定)。这些才是楚国的国宝。至于那白珩,不过是先王的把玩之物,又有什么可宝贵的呢(玩,即玩弄的戏物)?”
1703051954
1703051955 韩诗外传
1703051956
1703051957 【题解】《韩诗外传》是一部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多述孔子轶闻、诸子杂说和春秋故事。书中每章结束,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的关联程度而论,它既不是对《诗经》的注释,也不是对《诗经》的阐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证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关联),故曰《外传》。”
1703051958
1703051959 此书虽“所采多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然其中多有“精理名言”。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书中引荀子《非十二子》一篇,删去了荀子论子思、孟子的两条,惟存十子,被后世誉为“其去取特为有识”。书中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贵民”的思想,认为“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执政者要“以百姓为天”。又继承和发扬了荀子“礼起于欲”的主张,提出“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的观点。其思想对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703051960
1703051961 书中杂引古事古语三百余条,《群书治要》从中节录了二十一段文字。这二十一段文字自成段落,均无标题或篇目,亦未注明出处,且其先后次序时有变化。节录内容重点突出了为君之道,告诫君主应崇尚仁义、任用贤才、节制嗜欲、听取谏言,如此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主张对百姓“先养后教”,使“百姓内不乏食,外不患寒,乃可以御以礼矣”。认为君主应与贤士为伍,所谓“以明扶明,则升于天;以明扶暗,则归其人”,如果不亲贤臣,任用小人,则如“两瞽相扶,不触墙木,不陷井阱,则其幸也”。又主张“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提倡“知足”,不赞成奢侈,认为奢侈伤民。特别是“人主之疾十有二发”一段,以十二种病症来比附政事上的十二种问题,并指出医治之道,精辟透彻,具有很强的借鉴和警醒作用。
1703051962
1703051963 【作者简介】韩婴,西汉燕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他曾与董仲舒当着武帝的面有过一次辩论,“仲舒不能难”。所传《韩诗》在当时影响较大,不仅门徒众多,而且著述颇丰,与《齐诗》《鲁诗》《毛诗》齐名。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关于《韩诗》的文献有四种:《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后马融、贾逵、郑众、郑玄皆发明《毛诗》,其学遂盛,齐、鲁二《诗》废没,《韩诗》自南宋以后亦只存《外传》一篇。
1703051964
1703051965 【原文】楚庄王听朝(1)罢晏(2)。樊姬(3)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乎?”庄王曰:“今者听忠贤(4)之言,不知饥倦(5)也。”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与?中国之士与?”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6)。王曰:“姬之所笑者何等也?”姬曰:“妾得侍于王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求美人(7)而进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8)蔽众美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9)而退不肖(10)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进孙叔敖(11)。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樊姬之力也。
1703051966
1703051967 【注释】(1)听朝:在朝廷治理国家的政事。(2)晏:晚,迟。(3)樊姬:楚庄王夫人,姓樊。(4)忠贤:忠诚贤明的人。(5)饥倦:饥饿疲倦。(6)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7)美人:品德美好的人。(8)私愿:个人的愿望。(9)进贤:谓进荐贤能之士。(10)不肖:不成材,不正派。(11)孙叔敖:蒍(音尾)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1703051968
1703051969 【译文】楚庄王在朝处理国家政事,回来得很晚。樊姬走下厅堂来迎接他,说:“朝会为什么结束得这么晚呢?”庄王回答说:“今天听到忠诚贤明之人的议政之言,忘记了饥饿疲倦。”樊姬又问道:“大王所说的忠诚贤明的人,是其他诸侯国的宾客呢,还是国内有道德学问的人呢?”庄王回答说:“就是沈令尹。”樊姬用手捂住嘴巴笑。庄王问道:“樊姬,你为什么笑呢?”樊姬回答说:“我得以侍奉君王已经十一年了,常常派人到外面去寻找品德美好的女子,进献给大王。到现在,所有的妃子中,德行与我同等的有十人,超过我的有两人。我哪里不想专有君王的宠爱呢?但是我不敢为了个人受专宠,就遮蔽众多美好的女子啊。沈令尹做楚国的卿相已有好几年了,却从来没有见到他推荐过贤能的人、罢免过德才不称其位的人,这哪里算得上是忠诚贤明之士呢?”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便举荐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楚国就成为诸侯的霸主,这都得力于樊姬的谏言啊!
1703051970
1703051971 【原文】高墙丰上(1)激(2)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3)至,则崩必先矣。草木根荄(4)浅,未必橛(橛作撅。)也;飘风(5)兴,暴雨(6)坠,则橛必先矣。君子(7)居是国也,不崇仁义,尊其贤臣,以理万物,未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变,诸侯交争(8),人趋车驰(9),汩(汩作迫。)然(10)祸至,乃始愁忧,干喉焦唇,仰天(11)而叹,庶几(12)乎望天之救也,不亦晚乎!
1703051972
1703051973 【注释】(1)丰上:谓物体的上部或头部宽广或肥大。(2)激: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守元案:此文‘激’当为‘墽’字之误也。丰上墽下,即丰上薄下之义。”(3)流潦:地面流动的积水。(4)根荄:亦作“根垓”“根核”,植物的根。(5)飘风:旋风,暴风。(6)暴雨:大而急的雨。(7)君子:这里指地位高的人,即执政者。(8)交争:互相争战。(9)车驰:驾车奔驰。(10)迫然:犹突然,很急速的样子。(11)仰天:仰望天空。多形容人抒发抑郁或激动心情时的状态。(12)庶几:希望,但愿。
1703051974
1703051975 【译文】高大的墙,上面宽厚,下面单薄,(平时)未必会崩塌。下起大雨,流动的积水一冲刷,那么一定会很快崩塌。草木的根紥得很浅,(平时)未必会被拔起。刮起狂风,下起暴雨,那么一定会很快被连根拔起。君主掌握国家的政权,不崇尚仁义,不尊敬贤能的臣子,而去治理国家,(平时也)未必会灭亡。一旦发生非常的变故,诸侯互相争战,人荒马乱,灾祸突然降临,这时才开始忧愁,喉咙干燥,嘴唇焦烂,仰天而叹,希望上天给予救助,岂不是太晚了吗?
1703051976
1703051977 【原文】田饶事鲁哀公(1),而不见察,谓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2)举(3)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4)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5)距(6)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守夜(7)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烹而食之者,何也?则以其从来(8)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者,君犹贵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者远也。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也。”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9)燕,燕以为相,三年燕政大平(10)。哀公喟然(11)大息(12),为之避寝(13)三月,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
1703051978
1703051979 【注释】(1)鲁哀公:姓姬,名蒋,鲁国第二十六任国君,是鲁定公的儿子,承袭鲁定公担任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68年在位,共在位二十七年。(2)黄鹄: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3)举:飞,飞起。(4)独:副词。岂,难道。(5)傅:通“附”,附着的意思。(6)踞:雄鸡、雄雉等腿的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7)守夜:司夜,夜间当值。(8)从来:来路,由来,来源。(9)之:往,至。(10)大平: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11)喟然:感叹、叹息貌。(12)大息:亦作“太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13)避寝:谓避正寝(正殿)。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唐李商隐《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贻忧。”
1703051980
1703051981 【译文】田饶侍奉鲁哀公,但没有受到哀公赏识,田饶对哀公说:“我将要离开君上,就像黄鹄一样要高飞了。”哀公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田饶说:“君上难道没有见过鸡吗?鸡头上戴着冠,这是它有文采的表现;脚后附着利爪,这是它英武的表现;敌人在前面敢于去战斗,这是它勇敢的表现;看见食物就互相呼唤,这是它仁爱的表现;守夜不错过啼叫的时间,这是它守信的表现。鸡虽然具备这五种美德,但是君上每天还要把它煮来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离得近,得来太容易的缘故。黄鹄一飞,就能到达千里,停止在君上的田园和池塘里,吃君上池塘里的鱼鳖,啄食君上田园里的粮食,虽没有具备文、武、勇、仁、信这五种美德,但君上仍然很看重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是从远方飞来的呀!所以我将要离开君上,像黄鹄一般高飞了。”哀公说:“你留下来吧!我要写下你的这些话。”田饶说:“我听说,吃人家食物的人,不要毁坏人家盛食物的器皿;在树下乘凉的人,不要折下那棵树的枝条。君上有贤臣不能任用,把他的话记载下来有什么用呢?”于是田饶离开鲁国,到了燕国,燕国国君任用他为卿相。经过三年,燕国的政治非常安定。哀公深深地叹息,为他不能重用田饶这件事,三个月不进正殿(以示自责)。有人就说:“开始时不小心谨慎,事后才懊悔,怎么能够弥补呢?”
1703051982
1703051983 【原文】孔子曰:“士有五:有埶(1)尊贵者,有家富厚(2)者,有资勇悍(3)者;有心智慧者,有貌美好者。埶尊贵,不以爱民行义理(4),而反以暴傲(5);家富厚,不以振穷(6)救不足,而反以侈靡(7)无度;资勇悍,不以卫上攻战(8),而反以侵凌(9)私斗(10);心智慧,不以端计数(11),而反以事奸饰诈(12);貌美好,不以统朝莅民(13),而反以蛊(14)女从欲(15)。此五者,所谓士失其美质(16)也!”
[ 上一页 ]  [ :1.7030519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