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2876e+09
1703052876
1703052877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逃不了眼前的忧患。”
1703052878
1703052879 【原文】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1)?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2)。文仲,鲁大夫也。柳下惠,展禽也。知贤不举,为窃位也。”
1703052880
1703052881 【注释】(1)臧文仲其窃位者与:臧文仲,是鲁国大夫臧孙辰。孔安国注:“知贤而不举,是为窃位。”(2)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与,助。与立,即助其立于公朝参政,这里是举荐的意思。柳下惠是鲁国的贤人,依诸古注,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私谥为惠。《论语·微子》记载,柳下惠曾为士师。
1703052882
1703052883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恐怕要算是一个盗窃官位的人了吧!他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使他与己同立公朝。(文仲,鲁国的大夫。柳下惠,姓展,字禽。知道有贤人,却不举荐他,这就是窃取名位。)”
1703052884
1703052885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责己厚,责人薄,所以远怨咎也。”
1703052886
1703052887 【注释】(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王引之《经义述闻》说:“躬自厚者,躬自责也。因下薄责于人而省责字。”躬自厚,对自己从重责备。薄责于人,对人从轻责备。如此可以远离他人的怨恨。“远”字读去声。
1703052888
1703052889 【译文】孔子说:“对自己从重责备,对人从轻责备,这样就可以远离他人的怨恨了。(对自己从重责备,对别人从轻责备,所以可远离他人的怨恨。)”
1703052890
1703052891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1703052892
1703052893 【注释】(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询问、责问的意思。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有不顺,只是检查自己,问问自己哪里做错了。小人则相反,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1703052894
1703052895 【译文】孔子说:“君子凡事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凡事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君子凡事责备自己,小人凡事责备别人。)”
1703052896
1703052897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1)。”
1703052898
1703052899 【注释】(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荐。废,这里是否定的意思。
1703052900
1703052901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就举荐他(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所以不可以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荐举他),也不因某人没有品德便否定他的在理之言。”
1703052902
1703052903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03052904
1703052905 【注释】(1)言:即一个字。
1703052906
1703052907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依之而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1703052908
1703052909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乱大谋(1)。巧言利口了,则乱德义;小不忍,则乱大谋。”
1703052910
1703052911 【注释】(1)巧言乱德,小不忍乱大谋: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若是习惯于花言巧语之类的小聪明,只会有损自己的德行。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即是“小”,成就自己的德行才是“大谋”。
1703052912
1703052913 【译文】孔子说:“能把无理说得有理,而且动听,这种言语足以扰乱人的德行。如在小处不能忍耐,便会扰乱大计。(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足以扰乱别人的道德仁义之心。如在小处不能忍耐,便会扰乱大计。)”
1703052914
1703052915 【原文】子曰:“众恶之,必察焉(1);众好之,必察焉(2)。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1703052916
1703052917 【注释】(1)众恶之,必察焉:大家都反对的人,不一定就坏,要考察以后才知道。(2)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喜欢的人,不一定就好,也要考察以后才知道。
1703052918
1703052919 【译文】孔子说:“大众厌恶某人,必须要去考察;大众爱好某人,也必须要去考察。(或许某人结党营私,而为他的同党所好。 或许某人孤高独立而不合群, 因而为众人所嫉。所以对于大众的毁誉,不可不细察其根由。)”
1703052920
1703052921 【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材大者道随大,材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也。”
1703052922
1703052923 【注释】(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里说的是人和道的关系。道最初是指供人行走的道路,人行走在道上,道也会越走越宽;人不在道上走,就会有种种坎坷和不测,道路纵然就在他身边,却一点也帮不上他的忙。皇侃《疏》引蔡谟说:“道者,寂然不动,行之由人。人可适道,故曰人能弘道。道不适人,故曰非道弘人也。”
1703052924
1703052925 【译文】孔子说:“人能把道弘扬光大,不是道能光大人。(人的德能愈大,道就会随之而光大,人的德能愈小,道就会随之而暗小,所以道不能弘扬人。)”
[ 上一页 ]  [ :1.7030528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