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783e+09
1703057830
1703057831 【原文】任延(1),字长孙,南阳人也。拜会稽(2)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3)。及到,静泊无为(4),唯先(5)遣馈祠(6)延陵季子(7)。聘请高行(8)如董子仪、严子陵(9)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10)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11)之。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官(12)焉。建武初,延上书乞骸骨(13),归拜王庭(14)。诏征为九真太守(15)。九真俗(16)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17)交址(18),每致困乏(19)。延乃铸作田器(20),教之垦辟(21),百姓充给(22)。又骆越(23)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24),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使男女皆以年齿相配(25)。其贫无礼聘(26),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27)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是岁(28)风雨顺节(29),榖稼丰衍(30)。其产子(31)者,始知种姓(32)。咸曰:“使我有是子(33)者,任君(34)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35)、蛮夷(36)、夜郎(37)等,慕义保塞(38),延遂止罢(39)侦候(40)戍卒。
1703057832
1703057833 【注释】(1)任延:东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号为“任圣童”。更始元年(公元23年),任会稽都尉。刘秀即位,他被征为九真太守。当地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他教民铸作田器、垦辟农田,百姓充裕。又教骆越嫁娶礼法以年龄相配,越人生子者多以“任”为名。后为武威太守,时将兵长史田绀为郡大姓,子弟宾客横暴,他加以收捕,诛杀五、六人,威行郡内。明帝立,任为颍川太守。旋任河内太守,在职九年病卒。(2)会稽,郡名。秦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3)迎官惊其壮:迎官,迎接的官员。惊,惊讶;惊奇。壮,少壮,年轻。指年未满二十岁。(4)静泊无为:安静淡泊。无为,无所作为。(5)先:首先。(6)祠:祭祀。(7)延陵季子: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余祭、余眛(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废长立少。季札让不可。寿梦卒,诸樊立,与余祭、余眛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季札。季札离国赴延陵(一说封于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世称延陵季子。(8)聘请高行:聘请,原指公府征辟,后泛指请人任职。高行,品行高尚的人。(9)严子陵:见后文。(10)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11)赈给:救济施与。(12)官:做官,当官。(13)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14)王庭:朝廷。(15)九真太守:九真,九真郡。秦属象郡。汉武帝置,约在今越南北部。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16)俗:习俗。(17)告籴:请求买粮。(18)交址:亦作“交趾”。详见前注。(19)困乏:贫困;匮乏。(20)铸作田器:铸作,铸造;制作。田器,农具。(21)垦辟:开垦。(22)充给:犹充足。(23)骆越:古种族名。居于今云南、贵州、广西之间。(24)淫好:爱好。(25)年齿相配:年齿,年龄。相配,相婚配。(26)礼聘:备礼聘娶。(27)赈助:救助。(28)是岁:这年。(29)顺节:顺从节令。(30)榖稼丰衍:榖稼,五谷庄稼。丰衍,犹言茂盛蕃衍。(31)产子:生孩子。(32)种姓:指宗族。(33)是子:此子。(34)任君:指任延。(35)徼外:塞外,边外。(36)蛮夷:亦作“蛮彝”,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37)夜郎:汉时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38)慕义保塞:慕义,倾慕仁义。保塞,谓居边守塞。(39)止罢:停止。(40)侦候,侦察;侦探。
1703057834
1703057835 【译文】任延,字长孙,南阳郡人。做会稽郡都尉时年仅十九岁,迎接他的官员对任延的年轻感到很惊讶。等他到任后,清净无为,只是先派人带上祭品祭祀了延陵季札;聘请了品德高尚的人像董子仪、严子陵等,恭敬的以师友之礼相待;官吏中有生活贫困的,任延就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们。因此郡中的贤人士大夫都争着要到会稽郡为官。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请求退休。后回到京城,光武帝颁诏征用他为九真太守,九真郡百姓的习俗是以射猎为业,不知道用牛耕田,老百姓经常从交址购买粮食,生活十分贫困。于是任延开始铸造农具,教给百姓如何开垦田地,使得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骆越地区的百姓没有嫁娶的礼法,男女随意结合,不懂得父子、夫妇的伦理之道。于是任延让男女都按年龄来婚配。对于一些贫困、拿不出礼聘的人,就让长吏以下的各自节省俸禄来资助他们。在同一时期相嫁娶的就有两千多人,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那些生了孩子的才开始知道有种族姓氏,大家都说:“是任君让我们得到这孩子啊。”大多数人给孩子起名为“任”。因此边外蛮夷、夜郎等地的人民都仰慕他的仁义,愿意为他自保边塞,任延于是撤销了在那里侦查戍防的兵卒。
1703057836
1703057837 【原文】初,平帝(1)时,汉中(2)锡光为交址太守(3),教导民夷(4),渐以礼义(5)化,声侔于延(6)。王莽(7)末,闭境拒守。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岭南革风(8),始于二守焉(9)。延视事(10)四年,征诣(11)洛阳,九真吏民,生为立祠(12)。拜武威(13)太守,帝亲见(14),戒(15)之曰:“善事(16)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17)。上下雷同(18),非陛下之福也。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19)也。”
1703057838
1703057839 【注释】(1)平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孙,汉成帝的侄子,父中山王刘兴。为王莽所立,在位六年。(2)汉中:汉中郡。秦置,西汉初郡治迁西城(今陕西安康市汉江北岸),东汉建武六年改迁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附近)。(3)锡光:见前注。(4)民夷:犹民众。古代用于少数民族。(5)礼义: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6)化声侔于延:化声,推行教化的声誉。侔,齐等;相当。延,任延。(7)王莽:见前注。(8)岭南革风: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革风,谓改变风气。(9)二守:指任延,锡光两位郡守。(10)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11)征诣:召往。(12)生为立祠:生,活着。立祠,建立祠堂。(13)武威:武威郡。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置。武威郡治在姑臧县(今武威市凉州区)。(14)亲见:亲自接见。(15)戒:告诫。(16)善事:善于侍奉;好好地侍奉。(17)节:气节;节操。(18)雷同:随声附和。(19)是:正确。
1703057840
1703057841 【译文】以前,汉平帝时,汉中人锡光为交址太守,他慢慢用礼义来教化夷狄百姓,推行教化的声望和任延等同。到了王莽末年,闭关拒守。建武初年,锡光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被封为盐水侯。岭南地区得以改变习俗,是从锡光、任延两位太守开始的。任延在九真做太守四年,被征调京都洛阳,九真吏民为他立了生祠。后任延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光武帝亲自接见并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不要丢掉名誉。”任延对答说:“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奉公行事是做臣子的节操。群臣上下随声附和,这不是陛下的福气啊。‘好好侍奉上级’,臣不敢奉诏从命。”光武帝感叹地说:“您说的对啊。”
1703057842
1703057843 酷吏传
1703057844
1703057845 【原文】董宣(1),字少平,陈留人也。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2)苍头(3)白日杀人,因匿(4)主家,吏不能得(5)。及主出行,以奴骖乘(6),宣于夏门亭候(7)之,乃驻车(8)叩马(9),数(10)主之失,叱(11)奴下车,因挌杀(12)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13)之。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14)奴杀良民,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15)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16),流血被面(17)。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18)主,宣不从。帝强使顿(19)之,宣两手据地(20),终不肯俯(21)。主曰:“文叔为白衣时(22),臧亡匿死(23),吏不敢至门(24)。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25)?”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26)强项令(27)出,赐钱三十万。搏击豪强(28),莫不震栗(29)。京师号为“卧虎”(30),歌(31)之曰:“枹鼓(32)不鸣,董少平也!”
1703057846
1703057847 【注释】(1)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为人刚正不阿,精明能干。在东汉初年为官时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2)湖阳公主:刘黄,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刘秀自小父母双亡,与兄弟姐妹六人相依为命,后来,他大哥刘演、二哥刘仲、二姐刘元先后惨死。公元26年,刘秀登基次年,湖阳公主丈夫病故。刘黄欣赏大臣宋弘,刘秀做媒,结果遭到坚决反对。(3)苍头:指奴仆。(4)匿:隐藏。(5)得:捕获。(6)骖乘:陪乘或陪乘的人。骖,通“参”。(7)候:等待。(8)驻车:停车。(9)叩马:勒住马。叩,通“扣”。(10)数:责备。(11)叱:责骂;呵斥。(12)挌杀:击杀。挌,同“格”。(13)捶杀:用棍棒打死。(14)纵:放纵。(15)不须,不用;不必。(16)楹:厅堂的前柱。(17)被面:满面。(18)谢:道歉。(19)顿:以首叩地。(20)据地:以手按着地。(22)俯:低头,面向下。(23)文叔为白衣时:文叔,刘秀,字文叔。白衣,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24)臧亡匿死:臧,“藏”的古字,收藏,隐藏。亡,逃跑,出逃,此处当名词,指逃亡之人。匿,隐藏;隐瞒。死,判死刑的人。(25)至门:犹上门。(26)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使用;行使。令,命令;法令。(27)敕:委任。(28)强项令:指董宣。强项,谓刚正不为威武所屈。(29)搏击豪强:搏击,惩处打击;弹劾。豪强,指有权势而强横的人。(30)震栗:惊惧、战栗。(31)卧虎: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32)歌:赞美。(33)枹鼓:指报警之鼓。枹,击鼓杖也。
1703057848
1703057849 【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人。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人,因为藏在了公主府中,官吏捉不到他。等公主出行时让这个仆人做陪乘,董宣就等候在夏门亭,拦下车、勒住马,大声责备公主的过失,喝令这个仆人下车,当即就击杀了他。公主回到宫中将这件事告诉了光武帝,皇帝大怒,召唤董宣准备用棍棒打死他。董宣说:“陛下有中兴汉室的圣德,却放纵奴仆杀害良民,将来凭什么治理天下呢?臣不需要动刑,请让我自杀吧。”说着就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面。光武帝让宦官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令他叩头,董宣两手撑住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平民时,也藏匿过逃亡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门来,现在做了天子,您的权威还不能使一个县令屈服吗?”光武帝笑着说道:“当天子和当老百姓不一样啊!”于是任命董宣为强项令,并赐钱三十万。董宣打击强豪,没有不害怕的。京师的人们称董宣为“卧虎”,并且歌颂他说:“枹鼓不鸣,董少平也。”
1703057850
1703057851 【原文】论(1)曰:古者敦厖(2),善恶易分,至画衣冠(3)、异服色,而莫之犯(4)。叔世偷薄(5),上下相蒙(6),德义不足以相洽(7),化导不能以惩违(8),乃严刑痛杀,以暴治奸(9),倚疾邪之公直(10),济忍苛之虐情(11)。与夫断断守道(12)之吏,何工否之殊乎(13)?故严君(14)蚩(15)黄霸(16)之术,密民(17)笑卓茂(18)之政,猛既穷矣(19),而犹或未胜。然朱邑(20)不以笞辱(21)加物(22),袁安(23)未尝(24)鞫人臧罪(25),而猾恶自禁,民不欺犯(26)。何者(27)?以为威辟(28)既用,而苟免(29)之行兴;仁通道孚(30),故感被之情著(31)。苟免者,威隟则奸起(32);感被(33)者,人亡而思存(34)。由一邦以言天下(35),则刑讼繁措(36),可得而求矣!
1703057852
1703057853 【注释】(1)论:论赞。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2)敦厖:敦厚。(3)画衣冠: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4)犯:犯罪。(5)叔世偷薄:叔世,犹末世,衰乱的时代。偷薄,即不敦厚。偷,苟且也。本或作“渝”。渝,变也。(6)上下相蒙:上下,指位分的高低。相蒙,互相欺骗;互相隐瞒。(7)相洽:相熙洽。(8)化导不能以惩违:化导,教化开导。惩违,惩办违逆。(9)以暴治奸:暴,凶恶残酷。治奸,惩治奸邪。(10)倚疾邪之公直:倚,依靠,依仗。疾邪,憎恶邪行。公直,公道正直。(11)济忍苛之虐情:济,成就。忍苛,残忍苛刻。虐情,暴虐情状。(12)断断守道:断断,专诚守一。守道,坚守某种道德规范。(13)何工否之殊乎:何,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缘故。工否,好坏。殊,差异;不同。(14)严君:严延年,为河南太守,其治严酷,被称为“屠伯”。后为人所告,以诽谤朝廷罪被杀。(15)蚩:通“嗤”,嘲笑;讥笑。(16)黄霸:公元前130年至公元前51年在世,西汉有名的大臣。字次公。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17)密民:密县之民。密县,属河南郡。约今郑州西南,嵩山南麓,双洎河上游。因境内有密岵山而得名。(18)卓茂:生年不详,卒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字子康,南阳宛人,西汉著名良臣,为人宽仁恭爱,不与人竞争。(19)猛既穷矣:猛,严厉。穷,尽,完。(20)朱邑: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1年,字仲卿,西汉中叶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他处处秉公办事、不贪钱财,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和尊敬。(21)笞辱:拷打而使受辱。(22)加物:施加于人。物,人,众人。(23)袁安: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2年,东汉大臣,字邵公。少承家学,举孝廉,驭属下极严,政号严明,断狱公平。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24)未尝:未曾,不曾。(25)鞫人臧罪:鞫人,审讯犯人。鞫,审讯。臧罪,贪污受贿之罪。(26)而猾恶自禁,民不欺犯:猾恶,刁滑奸恶,亦指刁滑奸恶者。欺犯,欺骗凌犯。(27)何者:为什么,用于设问。(28)威辟:严酷的刑法。(29)苟免:苟且免于损害。(30)仁通道孚:仁,仁爱;相亲。通,施行;实行。道,道理。孚,信服;信从。(31)故感被之情著:感被,感化。著,明显;显著。(32)威隟则奸起:威,威力。隟,古同“隙”,空隙;可乘之机。奸,奸邪;罪恶。起,兴起。(33)感被:感通泽被。(34)思存:思念,念念不忘。存,铭记在心。(35)由一邦以言天下:一邦,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言,料想;知道。(36)刑讼繁措:刑讼,刑罚和诉讼。繁,多。措,弃置;搁置。
1703057854
1703057855 【译文】论赞说:“古人淳朴敦厚,善恶容易分清。等到给罪犯穿上特殊标志的衣冠和不同颜色的衣服时,便没有人敢犯罪了。末世风气日益浅薄,上下互相欺蒙。德义也不足以让人们融洽相处,教化也不能戒止违法,于是就靠严刑痛杀的办法,用暴力治理奸邪,依仗憎恶邪行的公道正直,来助成残忍苛刻的暴虐情状。这与笃诚守道的官吏相比,怎么好坏相差得这么悬殊呢?所以严延年嗤笑黄霸的宽政;密县的人民耻笑卓茂的政令。威猛的办法已使用尽了,但还是起不到应起的效果。然而朱邑从来不以笞打羞辱的方式对待众人,袁安未曾审问过犯人的贪赃之罪,但是猾恶之事却自动禁绝了,百姓也不欺诈犯法。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由于严酷的刑法一经施用,则苟且求得幸免的行为便兴起;落实仁爱大道就会使人信服,故而感化之情就能起到作用。只求苟免的人,威力有隙漏时,奸邪之事就会发生;受到感化者,即使施政者不在了,其仁爱的思想依然长存于他们心中。从一个邦邑来看全天下,那么刑讼的繁多和废置,不是可以得出结论而去追求了吗?
1703057856
1703057857 宦者传(1)
1703057858
1703057859 【原文】周礼,阍者(2)守中门(3)之禁,寺人掌女宫之戒(4)。然宦人(5)之在王朝,其来旧(6)矣。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7)官,然亦引用士人(8),以参其选。及高后(9)称制,乃以张卿为大谒者(10),出入卧内(11),受宣诏命。至于孝武(12),数宴后庭(13),潜游离宫(14),故请奏机事(15),多以宦人主之。元帝(16)之世,史游为黄门令(17),勤心纳忠,有所补益(18)。其后弘恭(19)、石显(20)以佞险自进(21),卒有萧、周之祸(22),损秽帝德焉(23)。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自明帝(24)以后,委用(25)渐大,非复掖庭(26)永巷(27)之职、闺牖房闼(28)之任也。其后孙程(29)定立顺(30)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31),迹(32)因公正,恩固主心(33)。故中外(34)服从,上下屏气(35),举动回山海(36),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37),则光宠三族(38);直情忤意(39),则参夷五宗(40)。汉之纲纪(41)大乱矣。
1703057860
1703057861 【注释】(1)宦者传:古代以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之人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称为宦官。史书上也称阉(奄)人、奄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宦官本为内廷执役的奴仆,不能干预外政,但因与皇室接近而关系密切,故历史上常有奄宦专权的情状。(2)阍者:古时称看门人或门卫。(3)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此指王宫之中门。(4)寺人掌女宫之戒:寺人,官名。亦作侍人。掌,掌管。女宫,因罪或从坐没入宫中服役的女子。戒,告诫。周礼曰:“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也。(5)宦人:宦官。(6)旧:长久。(7)中常侍:职官名。秦置,为皇帝侍从,出入宫廷,以宦者或士人为之。东汉时,则专用宦官,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至汉末袁绍大诛宦者,乃复参用士人。简称为“常侍”。至三国魏,则置“散骑常侍”,为正规官,不再为宦官专职。(8)士人: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9)高后: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10)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张卿,《后汉书集解》:前书曰,齐人田生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释卿。音义曰:“奄人也。”大谒者,官名。秦置谒者,掌宾赞受事,秩六百石,员十人;其长名谒者仆射,比千石。汉因之。谒者仆射亦称大谒者。(11)卧内:卧室,内室。(12)孝武:即汉武帝刘彻。(13)后庭:犹后宫。(14)潜游离宫:潜,秘密;暗中。游,游乐;游荡。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15)机事:机密之事。(16)元帝:汉元帝刘奭。(17)史游为黄门令:史游,汉元帝时黄门令。生卒年、平生不详。黄门令,官名。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18)勤心纳忠,有所补益:勤心,谓用心苦思。纳忠,献纳忠心;效忠。补益,裨补助益。(19)弘恭:西汉沛(郡治今安徽濉溪县)人,青年时被处腐刑,为中黄门,不久选为中尚书。宣帝为加强皇权,任用宦官曲掌机要,他被任为中书令。明习法令,善为奏请,长期在内朝专政,凡不附己者,加以排挤打击,以至丞相、御史大夫都阿附敬容。元帝时病死。(20)石显:字君房,济南(今章丘县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2年,宣帝时,以中书官为仆射。元帝时为中书令。为人外巧慧而内阴险,常持诡辩以中伤人,先后谮杀萧望之、京房、贾捐之及斥罢周堪、刘更生等。贵幸倾朝,结党营私,天子赏赐及臣下贿赂的资财达一万万。成帝时迁长信中太仆,后免官,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途中病死。(21)以佞险自进:佞险,谄媚阴险。自进,谓不经荐举,自谋仕进。(22)卒有萧、周之祸:萧,萧望之(约公元前114年—公元前47年),字长倩,萧何的六世孙,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著名的经学家。受弘恭、石显诬陷迫害,于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十二月自杀。周,周堪,曾任太子少傅、光禄大夫等。亦受弘恭、石显迫害。(23)损秽帝德焉:损秽,损害玷污。帝德,天子的德性。(24)明帝: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丽华。(25)委用:任用。(26)掖庭: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27)永巷: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28)闺牖房闼:闺牖,宫内的门窗。房闼,寝室;闺房。(29)孙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2年,东汉宦官,字稚卿,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县)人。(30)立顺:立,定某种地位。顺,汉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公元126至公元144年在位。汉安帝和宫人李氏之子。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31)曹腾参建桓之策:曹腾,东汉宦官。字季兴,沛国谯人。汉顺帝即位后,被升为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桓,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二十一年。谥号孝桓皇帝,庙号为威宗。策,计谋;谋略。(32)迹:业绩;事迹。(33)迹因公正,恩固主心:因,连词,因而;因此。恩,德泽;恩惠。固,稳固;安定。主心,主上之心。(34)中外: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35)屏气:抑止呼吸。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36)回山海:犹回山转海。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37)阿旨曲求:阿,曲从,迎合。旨,意图,宗旨。曲,邪僻,不正派。求,谋求,追求。(38)光宠三族:光宠,光荣;荣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也。(39)直情忤意:直情,刚直的性情。忤意,违逆心意。(40)参夷五宗:参夷,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五宗,根据宗法制度,继承始祖的后人为大宗;仅继承高祖、曾祖、祖、父的后人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称为“五宗”。(41)纲纪:法度;纲常。
1703057862
1703057863 【译文】《周礼》上说,阍者担任皇宫中门的侍卫,寺人执掌女宫的警戒。可见,宦官在朝廷任事由来已久了。汉朝建立后,仍沿用秦朝制度,设置中常侍的官职,然而也用士人,让他们参与中常侍的选拔。到高祖皇后临朝听政时,任命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她的住所,接受传达诏命。到汉武帝时,他多次在后宫设宴,或者悄悄地到离宫别馆去居住,所以上奏机密大事,大多是由宦官主持。汉元帝时期,史游任黄门令,办事勤恳忠诚,对朝政有很大帮助。其后弘恭、石显靠着阴险奸诈得以升迁,终于酿成萧望之、周堪自杀或废锢之祸,使皇帝的圣德受到污损。东汉王朝建立之初,宦官全部任用阉人。从明帝以后,任用范围逐渐扩大,宦官不光是担任掖庭令、永巷令,连看管后妃门户的任务也承担起来。后来宦官孙程因为拥立顺帝有功,曹腾有参与拥立桓帝的策划,由于这些功绩很公正,这种恩情稳固了君主对他们的信任之心,所以朝廷内外对宦官都很服从,上下人等恭谨畏惧。于是宦官的一举一动可以排山倒海,一呼一吸能够改变世间冷暖,阿谀奉承、曲意顺从他们的人,就可以光耀三族;直言违逆他们的人,就会被诛灭五宗。汉朝的法度由此大乱了。
1703057864
1703057865 【原文】若夫高冠长剑(1)、纡朱怀金(2)者,布满宫闱(3);苴茅分虎(4)、南面(5)臣民者,盖以十数。府署第馆(6),棊列(7)于都鄙(8);子弟支附(9),过半于州国(10)。南金和宝(11)、冰纨雾縠(12)之积,盈仞珍藏(13);嫱媛侍儿(14)、歌童舞女之翫(15),充备绮室(16)。狗马饰雕文(17),土木被缇绣(18)。皆剥割萌黎(19),竞恣奢欲(20)。构害明贤(21),专树党类(22)。败国蠹政(23)之事,不可单书(24)。所以海内嗟毒(25),志士穷栖(26),寇剧缘间(27),摇乱区夏(28)。虽忠良怀愤(29),时或奋发(30),而言出祸从(31),旋见孥戮(32)。凡称善士(33),莫不离被灾毒(34)。斯亦运之极(35)乎!
1703057866
1703057867 【注释】(1)高冠长剑:头戴高冠,身佩长剑。(2)纡朱怀金:佩朱绶,怀金印。形容身居高位。(3)宫闱:帝王的后宫,后妃的住所。(4)苴茅分虎:苴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分虎,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5)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6)第馆:犹第宅。(7)棊列:亦作“棋列”,如棋子般布列。(8)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9)支附:亲属。(10)州国:谓州邑与封国。(11)南金和宝:南金,南方出产的铜,后亦借指贵重之物。和宝,即和璧,和氏璧。(12)冰纨雾縠:冰纨,洁白的细绢。雾縠,薄雾般的轻纱。(13)盈仞珍藏:盈仞,充满,极言其多。珍藏,收藏宝物的府库。(14)嫱媛侍儿:嫱媛,指姬妾。侍儿,侍妾,姬妾。(15)歌童舞女之翫:歌童,亦作“歌僮”,以歌唱为生的儿童。舞女,舞妓。翫,供玩乐的人。(16)充备绮室:充备,充满;具备。绮室,华丽的居室。(17)狗马饰雕文:狗马,犬与马。指游畋之物。饰,修饰;装饰。雕文,指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18)土木被缇绣:土木,建筑物。被,覆盖。缇绣,赤缯与文绣,指高贵丝织品。(19)剥割萌黎:剥割,割削,犹言盘剥、搜刮。萌黎,黎民,百姓。(20)竞恣奢欲:竞恣,竞相放纵。奢欲,奢侈的欲望。(21)构害明贤:构害,设计陷害。明贤,贤明的人。(22)专树党类:专树,专门培养任用。党类,犹党与,同党之人。(23)蠹政:败坏朝政。(24)单书:单,通“殚”,全部。书,书写,记录,记载。(25)嗟毒:叹恨。(26)穷栖:隐居。(27)寇剧缘间:寇剧,强贼大盗。缘间,乘隙。(28)摇乱区夏:摇乱,扰乱;作乱。区夏,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原。(29)怀愤:心怀愤激。(30)奋发:振作,振奋。(31)言出祸从: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32)旋见孥戮:旋,不久;立刻。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受到。孥戮,多用为杀戮之意。(33)善士:有德之士。(34)莫不离被灾毒:莫不,无不,没有一个不。离被,遭受。灾毒,祸患;灾害。(35)运之极:运,世运;国运。极,穷尽,竭尽。
1703057868
1703057869 【译文】那些戴高帽携长剑,佩朱绶、怀金印的宦官,布满后宫;分封诸侯、授予官爵,面南而坐役使百姓的宦官,大约数以十计。他们的府署第馆,星罗棋布于京都以及全国各地;子弟及亲属、仆从,分布在超出半数的郡国里。南方出产的铜、和璧、洁白的细绢、轻纱等宝物堆积,装满宝库;嫱媛、侍儿、歌童、舞女等玩赏之伴,充斥于华丽的屋室。狗马用彩绘、花纹装扮,建筑用锦绣装饰。他们都剥削老百姓,争相穷奢极欲、恣意挥霍。他们陷害明贤之人,专门树立党羽,败国害政之事写也写不完。所以国内到处充满怨恨,志士都隐居起来,贼寇乘隙而起,扰乱中原。虽然忠良之士心怀愤激,时常有人奋起抨击宦官,但是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不久就被诛杀。凡是被称为有德之士的,没有谁不遭受毒害的。这也是国运到尽头了吧?
1703057870
1703057871 【原文】单超(1),河南人;徐璜,下邳人(2);具瑗(3),魏郡人;左悺(4),河南人;唐衡(5),颍川人也。桓帝(6)初,超、璜、瑗为中常侍,悺、衡为小黄门史(7)。初,梁冀两妹为顺、桓二帝皇后,冀代父商(8)为大将军,再世权戚(9),威振天下。冀自诛李固(10)、杜乔(11)等,骄横益甚。皇后乘势忌恣(12),多所鸩毒(13)。上下钳口(14),莫有言者。帝逼畏(15)久,恒怀(16)不平。延熹(17)二年,皇后(18)崩,帝因如厕,独呼衡(19),问:“左右(20)与外舍(21)不相得(22)者皆谁乎?”衡对:“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常私忿疾外舍放横,口不敢道(23)。”于是帝呼超、悺、璜、瑗等五人,遂定(24)其议。诏收(25)冀及宗亲党与(26)诛之;悺、衡迁中常侍;封超新丰侯(27),二万户;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28),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旧无五百至各千二十字。补之)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29)。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30)。
1703057872
1703057873 【注释】(1)单超: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0年,东汉专权朝政的首要宦官之一,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与宦官徐璜、具瑗、唐衡共谋诛灭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新丰侯,为“五侯”之一,食邑二万户。后官拜车骑将军,不久卒。(2)徐璜,下邳人:徐璜(?—公元164年),下邳良城人。桓帝初年,为中常侍。下邳,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3)具瑗:东汉魏郡元城(治今河北大名东)人。宦官。桓帝时,任中常侍,与宦官单超、左官、徐璜、唐衡合谋诛灭外戚梁冀,封东武阳侯。后被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贬为都乡侯。卒于家。(4)左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5年,东汉宦官。河南平阴(今河南孟津东)人。桓帝时为小黄门使,因与单超、具瑗、徐璜、唐衡合谋诛外戚梁氏,任中常侍,封上蔡侯,为“五侯”之一。他和具瑗等骄横贪暴,兄弟亲戚都为州郡刺史、太守。后被司隶校尉韩演劾奏,自杀。(5)唐衡: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5年,东汉颍川郾县(今河南郾城)人。宦官。桓帝时小黄门,与宦官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谋诛灭外戚梁冀,封汝阳侯,时称“五侯”。唐衡贪暴,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最后嫁荀彧。延熹七年(公元165年)死。赠车骑将军。(6)桓帝:刘志。东汉章帝曾孙,在位二十七年崩。(7)小黄门史:通鉴胡注:“小黄门之掌书者也。”(8)冀代父商:冀,梁冀。商,梁商,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郎。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三年,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商位特进,更增国土,赐安车驷马,其岁拜执金吾。(9)再世权戚:再世,两代。权戚,有权势的外戚。(10)李固:公元94年至公元147年在世,东汉大臣。汉中南郑(今属陕西)人。字子坚。因对策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为议郎。冲帝即位后,任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冲帝死,因为不归附梁冀,被梁冀忌恨,因此被免职。桓帝即位,遭受梁冀诬陷,逮捕治罪,死于狱中。(11)杜乔:字叔荣,东汉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少为诸生,举孝廉。为人忠正。历任大司农、大鸿胪、光禄勋,官至太尉。因不附梁冀,遭其谗毁,免官。后梁冀派人收捕杜乔,死狱中,与李固均暴尸洛阳城北。(12)忌恣:恣意猜忌。(13)鸩毒:以毒酒害人。引申为毒害。(14)钳口:闭口。(15)逼畏:谓受到压力而畏惧。(16)恒怀:恒,副词,经常;常常。怀,指心中存有。(17)延熹:汉桓帝刘志的第六个年号。(18)皇后:梁皇后,即梁莹,梁冀的妹妹。(19)衡:唐衡。(20)左右:胡三省曰,左右谓宦官也。(21)外舍:外戚。李贤注:“外舍,谓皇后家也。”(22)不相得:不投合;不融洽。(23)常私忿疾外舍放横,口不敢道:忿疾,忿怒憎恶。放横,恣意蛮横。道,说。(24)定:预定。(25)诏收:诏,皇帝下达命令。收,拘捕。(26)党与:同党之人。(27)新丰侯:新丰,县名。汉高祖七年置,唐废。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侯,古代爵位名。(28)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璜,徐璜。武原侯,官名。瑗,具瑗。东武阳侯,官名。(29)五侯:指同时封侯的五人。汉桓帝封宦者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东武阳侯、唐衡汝阳侯。(30)乡侯:汉制列侯爵号名。次于县侯,高于亭侯。
1703057874
1703057875 【译文】单超,河南郡人;徐璜,下邳国人;具瑗,魏郡人;左悺,河南郡人;唐衡,颍川郡人。汉桓帝初年,单超、徐璜、具瑗做了中常侍,左悺、唐衡做了小黄门史。当初,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是顺帝、桓帝的皇后,梁冀接替他的父亲梁商做大将军,两代人都是有实权的外戚,威振天下。梁冀自从诛杀了李固、杜乔等人以后,更加骄横。梁皇后乘势猜忌放纵,用毒酒害死了不少人,朝廷上下缄口沉默,没有人敢说话。桓帝遭受梁氏的压力而心存畏惧已经很久了,经常心怀不满。延熹二年,梁皇后驾崩,皇帝趁一次上厕所的机会,单独招唤唐衡问:“左右的人跟外戚和不来的都有谁?”唐衡回答说:“单超、左悺、徐璜和具瑗等人经常在背地里忿恨外戚梁家的恣意专横,只是嘴上不敢说罢了。”于是桓帝叫来单超、左悺、徐璜和具瑗等五人,作出了(诛杀梁氏)决议,下诏逮捕并诛杀了梁冀及其宗亲党羽。左悺、唐衡迁升为中常侍;封单超为新丰侯,食邑二万户;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武阳侯,各食邑一万五千户,赐钱各一千五百万;左悺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各食邑一万三千户,赐钱各一千三百万。五人在同一天受封,所以世人称他们为“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
1703057876
1703057877 【原文】自是(1)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超疾病(2),帝遣使者就拜车骑将军(3)。薨(4),赐东园秘器(5),棺中玉具(6),赠侯将军印绶,使者治丧(7)。及葬,发五营(8)骑士(9),侍御史(10)护丧(11),将作大匠(12)起冢茔(13)。其后四侯转横(14),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15),具独坐(16),徐卧虎(17),唐两堕(18)。”皆竞起第宅(19),楼观壮丽,穷极伎巧(20);金银罽毦(21),施于犬马;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22),拟则宫人(23)。其仆从(24)皆乘牛车,而从列骑。又养其疏属(25),或乞嗣异姓(26),或买苍头(27)为子,并以传国袭封(28)。兄弟姻戚(29),皆宰州临郡,辜駮(30)(駮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五侯宗族宾客(31),虐遍天下,民不堪命(32),起为寇贼(33)。衡卒(34),亦赠(35)车骑将军,如超故事(36)。司隶校尉(37)韩演(38),奏悺(39)罪恶,及其兄大仆(40)南乡(41)侯称,请托(42)州郡,聚敛(43)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悺、称皆自杀。演又奏瑗兄(44)沛相(45)恭赃罪(46),征诣(47)廷尉(48)。瑗诣狱谢,贬为都乡侯(49),卒于家。超及璜、衡袭封(50)者,并降为乡侯(51),子弟分封(52)者,悉夺爵土(53)。刘普等贬为关内侯(54)。
1703057878
1703057879 【注释】(1)自是:从此。(2)疾病:病重。(3)车骑将军:官名。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4)薨:死的别称。自周代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以称诸侯之死。(5)东园秘器: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6)玉具:“玉具剑”的省称。剑鼻和剑镡用白玉制成的剑。(7)治丧:办理丧事。(8)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9)骑士:骑兵。(10)侍御史:为御史的一种,简称侍御,中国古代官制。秦朝初置,汉代沿用,隶属于御史大夫之下,可弹劾非法。(11)护丧:护送灵柩归葬。(12)将作大匠:官名。秦始置,称将作少府。西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东汉、魏、晋沿置。(13)起冢茔:起,兴建;建造。冢茔,墓地。(14)四侯转横:四侯,除单超外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四人。转,副词,渐渐;更加。(15)左回天:左,左悺。回天,谓权大势重。(16)具独坐:具,具瑗。独坐,专席而坐。亦谓骄贵无匹;骄贵无偶也。(17)徐卧虎:徐,徐璜。卧虎,比喻残暴凶横之人。(18)唐两堕:唐,唐衡。两堕,亦作“两墯”,谓随意所为不定也。(19)第宅:犹宅第,住宅。(20)穷极伎巧:穷极,穷尽;极尽。伎巧,技术;技艺。(21)罽毦:罽,毛织物。毦,以鸟羽或兽毛做成的装饰物,常用以饰头盔、犬马或兵器。(22)珍饰华侈:珍饰,华美的妆饰。华侈,豪华奢侈。(23)拟则宫人:拟则,效法;模仿。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24)仆从:跟随在身边的仆人。(25)疏属:远宗;旁系亲属。(26)或乞嗣异姓:乞,求讨;祈求;请求。嗣,过继。异姓,不同姓,亦指不同姓的人。(27)苍头:指奴仆。(28)传国袭封:传国,古谓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袭封,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29)姻戚:犹姻亲。(30)辜駮:亦作“辜较”,搜刮聚敛,指对财利的把持。(31)宾客: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32)民不堪命:不堪,不可;不能。命,生存;生活。(33)寇贼:盗匪。(34)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35)赠: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36)故事: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37)司隶校尉:是西汉、东汉、曹魏和西晋等朝代中的一个监察官职,其职与刺吏相似。但刺吏是监督地方官,而司隶校尉是监督中央官员,地位比刺吏高。后发展成为正式行政区。(38)韩演:东汉韩棱之孙,顺帝时为丹阳太守,政有能名。桓帝时为司徒。大将军梁冀被诛,韩演坐阿党抵罪,以减死论,遣归本郡。后复征拜为司隶校尉。(39)悺:左悺。(40)大仆:即太仆,周官名。掌传达王命、侍从出入等事。(41)南乡:南乡县。东汉侯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为南乡郡治,西晋废。(42)请托:谓以私事相嘱托,走门路,通关节。(43)聚敛:谓急于敛取赋税。(44)瑗兄:具瑗的哥哥。(45)沛相:沛国相。沛国,地名。故城在今江苏省沛县。(46)赃罪:指贪污受贿罪。(47)征诣:召往。(48)廷尉: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汉初因之,秩中二千石。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49)都乡侯: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50)袭封: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51)乡侯:汉制列侯爵号名。次于县侯,高于亭侯。(52)分封:分地以封诸侯。(53)爵土:官爵和封地。(54)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
[ 上一页 ]  [ :1.703057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