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9242e+09
1703059242
1703059243 【原文】夫肥遁(1)穷谷(2)之贤、汨泥扬波(3)之士,虽抗志(4)于玄霄(5)之表,潜默(6)于幽岫(7)之里,贪(8)屈(9)高尚之道,以隆协赞(10)之美,使惠风(11)流于天下,膏泽(12)被(13)于万物,孰与(14)独足山水,栖迟(15)丘壑(16),殉(17)匹夫之洁(18),而忘兼济(19)之大?古人不借贤于曩代(20),朕所以虚想(21)于今日。内外百官,剖符(22)亲民,各勤(23)所司(24),使善无不达,恶无不闻。退食自公(25),平情(26)以道,令诗人无素飡(27)之刺,而吾获虚心(28)之求,岂不善哉!其各宣摄(29),知朕意焉。”
1703059244
1703059245 【注释】(1)肥遁:同“肥遯”。退隐的意思。(2)穷谷:深谷,幽谷。(3)汨泥扬波:同“滑泥扬波”。谓和光同尘,不标新立异,是一种道家退隐的观念。后亦指同流合污,随俗浮沉。汨,音密。(4)抗志:高尚其志。(5)玄霄:高空,云霄。(6)潜默:缄默,无动静。(7)幽岫:深山中的岩洞。常为隐者所居之处。(8)贪:欲,希望。(9)屈:使屈服,屈服,折节。(10)协赞:协助,辅佐。(11)惠风:用以比喻仁爱、仁政。(12)膏泽:比喻恩惠。(13)被:遍布,满。(14)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15)栖迟:游息,游玩与嬉戏。(16)丘壑: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亦指代隐逸。(17)殉:追求。(18)洁:谓清白不污。(19)兼济:谓使天下民众、万物咸受惠益。(20)曩代:前代。(21)虚想:犹悬念。(22)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23)勤:勤勉。(24)司:主管;职掌。(25)退食自公:表示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26)平情:公允而不偏于感情。(27)素飡:“飡”同“餐”。无功受禄,不劳而食。(28)虚心:一心向往。(29)摄:佐理,辅助。
1703059246
1703059247 【译文】至于那些隐居深谷的贤者,和光同尘的志士,虽然力守其高尚志节于云天之外,潜藏沉默于深山之中,(朕)希望(他们能够)委屈(他们所持的)高尚之道,前来辅佐协助朝政,使德政之美兴盛,使朕之仁政流布天下,朝廷恩泽普施万物。这样比起自己独步山水之间,游息隐居于山陵溪谷之中,为了追求一个人的清白节操,而忘了惠利服务天下苍生的大义,岂不是更好。古人不会借前代的贤人(来治国),朕因而挂念当今天下的贤臣。朝廷内外各级官员,既得以授官就应亲民爱民,各自勤勉做好本职工作,使善德畅达,恶行昭彰。臣子能够做到操守廉洁,依从道义而秉公办事,从而使诗人笔下不再有官员白吃俸禄的讽刺之词,也使我得以开辟一直向往的治世,这难道不是很好的事吗?请各位宣讲朕的诏谕并加以辅助,使天下人了解朕的心意啊!”
1703059248
1703059249 后妃传
1703059250
1703059251 【原文】武元杨皇后(1),弘农(2)华阴(3)人也。初,贾充(4)妻郭氏,使言于后(5),求以女为太子妃,兼有遗赂(6)。及议太子婚,世祖(7)欲娶卫瓘(8)女,后苦(9)誉(10)贾后(11)有淑德(12),又密使太子太傅(13)荀顗(14)进言(15),上乃听之。遂成婚。
1703059252
1703059253 【注释】(1)武元杨皇后:杨艳(公元238年—公元274年),字琼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历史上将她称作武元皇后。出身贵族,曹魏大臣杨文宗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姿容美丽,性陕隘。她坚持立自己白痴儿子为太子,并维护外戚,对西晋政局产生了消极影响。(2)弘农:弘农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有一定变化。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3)华阴:华阴县。西晋时华阴属司州弘农郡。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华阴及敷西县改属梁州华山郡。(4)贾充(公元217年—公元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深受司马氏统治者的信任,在西晋代魏建国时多有出力。太康三年卒,追赠太宰,谥曰武。(5)后:皇后杨艳。(6)遗赂:谓赠送财物。(7)世祖:晋武帝司马炎。(8)卫瓘(公元220年—公元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今山西夏县北)。三国时期魏国、西晋的大臣,魏国侍中卫觊之子。年轻时在魏国仕官,担任廷尉、镇西将军,参加讨伐蜀汉的战事。西晋时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及司空。晋惠帝即立后,与贾后对立。不久,卫瓘与其子孙共九人在“八王之乱”中被贾后以计相诛杀,终年七十二。(9)苦:极力;竭力。(10)誉:称扬,赞美。(11)贾后:贾充之女贾南风。(12)淑德:美德。(13)太子太傅:官名。东宫三师之一,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14)荀顗:字景倩,颍川颍阴人,汉尚书令荀彧第六子。仕魏为中郎,拜散骑侍郎,迁侍中。晋受禅,进爵为公,拜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行太子太傅,泰始十年卒,谥曰康。荀顗博学多闻,理思周密。他曾与钟会就《周易》问题进行辩难,又和扶风王骏辩论仁、孝的先后。他通“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识朝廷大仪,曾和羊祜、任恺共同修订晋朝礼法。(15)进言:向人推荐。
1703059254
1703059255 【译文】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弘农华阴人。当年贾充的妻子郭氏,派人向皇后进言,请求让自己的女儿做太子的妃子,并以财物贿赂。及至商议太子婚事时,武帝司马炎打算娶卫瓘的女儿做太子妃。皇后竭力夸赞贾充之女有贤淑的品德,还暗地里让太子太傅荀觊向武帝推荐(贾充之女),于是武帝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让太子和贾充女儿成婚。
1703059256
1703059257 【原文】惠贾庶人(1),名南风,平阳(2)人也。拜(3)太子妃,性妒虐(4),尝手(5)杀数人,或以戟(6)掷孕妾(7),子乃坠地。惠帝即位,为皇后,虐诛三杨(8),逆弑(9)太后(10),矫害二公(11)。荒淫放恣(12),与太医程据(13)等乱,彰于内外。诈有身为产,养妹夫韩寿(14)儿,遂谋废太子,以所养代立。专为奸诬,害太子,众恶彰著(15)。永康元年,为赵王伦(16)所废,赐死。
1703059258
1703059259 【注释】(1)惠贾庶人: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后来被废为庶人。(2)平阳:平阳郡,三国时代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分河东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3)拜:授官,封爵。(4)虐:残暴,凶残。(5)手:亲手。(6)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杀伤力比戈、矛强。(7)孕妾:怀孕的妾。(8)三杨:指的是在西晋开国时作为皇家外戚的杨骏与弟杨珧、杨济三人。他们辅佐西晋开国君主武帝司马炎,分掌军国大权,势倾天下,时人有“西晋三杨”之称。“三杨”的得势,得力于其兄杨炳和武元皇后杨艳及武悼皇后杨芷两叔伯姐妹。(9)弑:“杀”的被通假字,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弒,尤其指臣杀君、子杀父母。(10)太后:这里指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芷。杨二姐妹皆为晋武帝皇后。(11)二公:司马亮和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西晋宗室,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文帝司马昭弟,武帝司马炎叔,惠帝司马衷叔祖。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12)放恣:放纵。(13)程据:魏晋医家。晋武帝所宠信的太医,即前文送晋武帝名贵的“稚头裘”以邀宠者。司马炎即位时(公元266年)曾任内廷医官,以医术高明出入内宫。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受贾后密令,合巴豆丸害愍怀太子,被诛。(14)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贾南风的妹妹贾午之夫。(15)彰著:暴露,败露。(16)赵王伦: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柏夫人。魏嘉平间封安乐亭侯,后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1703059260
1703059261 【译文】晋惠帝的皇后(后被废为庶人)贾南风,是平阳人。被封为太子妃,生性嫉妒残暴,曾亲手杀害数人。或用长戟掷向已经怀孕的侍妾,令胎儿坠亡。惠帝即位后,她被立为皇后,又残害诛杀“三杨”(即武帝朝的权臣杨骏、杨珧、杨济);进而行叛逆之事,杀害了皇太后(杨芷);更借惠帝之名杀害“二公”(汝南王司马亮和大臣卫瓘)。她荒淫放纵,和太医程据等人淫乱,丑闻传扬于宫内宫外。她假装怀孕临产,实则抱养了妹夫韩寿的儿子,阴谋废掉太子司马遹,将她所抱养的这个儿子替代司马遹立为太子。贾氏一生专施奸谋,肆意诬陷,甚至杀害了太子司马遹。她的众多奸恶之事昭著于世。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被赵王司马伦废为庶人,终被赐死。
1703059262
1703059263
1703059264
1703059265 【原文】琅耶(1)王伷(2),字子将,宣帝(3)第五子。受诏征吴,孙晧(4)请降,进拜(5)大将军(6)。伷既戚属(7)尊重,加有平吴之功,而克己(8)恭俭(9),无矜满(10)之色,统御(11)文武,各得其用。百姓悦仰,咸怀(12)惠化(13)。
1703059266
1703059267 【注释】(1)琅耶:地名。(2)伷:司马伷(公元227年—公元283年),字子将,三国时期魏国至西晋的将领,司马懿之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之异母弟,司马亮之同母兄弟,晋元帝司马睿之祖父,妻子是诸葛诞之女,封琅邪王,任镇东大将军,谥武王。(3)宣帝: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等人,以其功著,封舞阳侯;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4)孙晧(公元242年—公元284年):字元宗,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公元264年—公元280年在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进拜:按一定的礼节给人加官升爵。(6)大将军:古代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沿置,为将军最高称号,多由贵戚担任,统兵征战并掌握政权,职位极高。三国至南北朝,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7)戚属:亲属;亲戚。(8)克己: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9)恭俭:恭谨谦逊。(10)矜满:骄傲自满。(11)统御:统率;统领。(12)怀:怀念;思念。(13)惠化:谓地方官为人所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1703059268
1703059269 【译文】琅耶王司马伷,字子将,是宣帝司马懿的第五子。(晋武帝时期)他受诏征伐东吴,吴主孙晧请降后,伷晋封为大将军。他虽处于晋王朝宗室的尊贵地位,又有平定东吴的功劳,却能够克制私欲,严以律己,恭谨谦逊,毫无骄傲自满的态度。他统领文武官员时,能够让他们各尽其用。老百姓喜欢并敬仰他,都感念他的惠政以及高尚人格的教化。
1703059270
1703059271 【原文】扶风(1)王骏(2),字子臧,宣帝第七子也。年五六岁,能书画(3),诵咏诗赋,秉德(4)清贞(5),宗室(6)之中,最为俊茂(7)(茂作望)。封汝阴(8)王(旧无封汝阴王四字。补之)。迁(9)镇西大将军,都督(10)雍(11)梁(12)(梁作凉)诸军事,大兴佃农(13)。入朝,徙(14)封扶风王。(旧无徙封扶风王五字。补之)薨(15),西土(16)氓黎(17),思慕悲哭,涕泣岐路(18),更树碑(19)讃述德范。长老(20)见碑者,无不拜之。其遗爱(21)如此。
1703059272
1703059273 【注释】(1)扶风:地名,在今日陕西境内。(2)骏:司马骏(约公元232年—286年),字子臧。晋朝宗室,司马懿的儿子,母亲伏夫人。司马骏先后担任了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屯骑校尉、平南将军,安东将军、安东大将军。晋朝建立先后封汝阴王、扶风王,担任镇西大将军,守卫关中,施政仁义,能安抚百姓,维护民族团结,深受百姓爱戴。以后因战功加封征西大将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反对晋武帝遣送齐王归藩,不从,忧郁而终。(3)书画:书法和绘画。(4)秉德:保持美德。(5)清贞:清白坚贞。(6)宗室:宗族;同宗族之人。(7)俊茂:才智杰出。(8)汝阴:地名,在今日安徽阜阳地区。(9)迁:晋升或调动。(10)都督:总领,统领。(11)雍:西晋的雍州指今天陕西西安及其以北地区。(12)梁:此处指凉州,是中国古代的地名之一,为汉代十三刺史部之一。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分雍州河西地区的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复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辖域仅及今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13)佃农:今指自己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14)徙:升调;调动。(15)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16)西土: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陕西省。(17)氓黎:人民。氓,民;百姓。黎,黎民;民众。(18)岐路:指离别分手处。(19)树碑:立碑。(20)长老:老年人。(21)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
1703059274
1703059275 【译文】扶风王司马骏,字子臧,是宣帝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他五六岁时,就会书法绘画、背诵吟咏诗赋。他有洁坚贞的品德。在皇族宗室中,他的才智和声望最高。武帝即位后封他为汝阴王,又晋升为镇西大将军,统管雍州和凉州的军事。在位期间,他大力倡导鼓励农民租种土地。回朝后,被封为扶风王。他死后,西部黎民百姓,追思他的德政,都悲痛不已,在送葬的路上悲泣哀啼,还立碑赞颂他的道德风范。地方长老凡是见到碑的人,无不磕头跪拜,他留下的恩德竟达到这样的程度。
1703059276
1703059277 【原文】齐王攸(1),字大猷,文帝(2)第二子也。力行敦善,甚有名誉。为侍中(3)数年,授太子太傅,献(4)箴(5)于皇太子。每朝政大议(6),悉心(7)陈(8)之。且孝敬忠肃(9),至性(10)过人。太康三年(11),为大司马(12),都督青州(13)诸军事,薨。
1703059278
1703059279 【注释】(1)齐王攸:齐献王司马攸(公元248年—公元283年),字大猷,河内温县人,司马昭之次子。生于魏正始九年,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三十六岁。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典籍,能属文,尤善尺牍,为世所楷。(2)文帝:司马昭。见前注。(3)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4)献:奉献。贡献力量,表陈心意、意见等。(5)箴:规谏,告诫。(6)大议:朝廷集议国家大事。(7)悉心:尽心,全心。(8)陈:陈述。(9)忠肃:忠诚恭敬。(10)至性: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11)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共计十年。咸宁六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国,改元太康元年。(12)大司马:官名。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13)青州:地名,在今天的山东境内。
1703059280
1703059281 【译文】齐王司马攸,字大猷,是文帝司马昭的第二子。他努力践行敦厚、善美之德,因而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名誉。(武帝即位后)担任侍中之职。数年后,又授加任太子太傅,常向皇太子司马衷进献劝谏之语。每逢朝廷讨论大政方针时,他都尽力陈述自己意见。同时他为人忠诚恭敬,天赋过人。太康三年封为大司马,统管青州诸军事,死于任中。
1703059282
1703059283 【原文】子冏(1)嗣(2),字景治,与赵王伦(3)共废贾后。伦篡(4),迁(5)冏镇东大将军(6)、开府(7)仪同三司(8)。冏因民心怨望(9),移檄(10)天下。破伦,帝反正(11),就(12)拜(13)大司马,加九锡(14)辅政。大筑第馆(15),使大匠(16)营,制与西宫等。后房施(17)钟悬,前庭儛八佾(18),沉(19)于酒色,不入朝见,坐拜(20)百官,符敕(21)三台(22),选举(23)不均(24),唯宠亲昵(25)。殿中御史桓豹(26)奏事(27),不先经冏府(28),即考竟(29)之。于是朝廷侧目(30),海内失望。冏骄乱日甚,终无悛志(31)。长沙王(32)发兵攻冏府,生禽(33)冏,斩于阊阖门(34)外,诸党属皆夷(35)三族。
1703059284
1703059285 【注释】(1)冏:司马攸的儿子名司马冏。(2)嗣:继承君位或职位。(3)赵王伦:赵王司马伦。(4)篡:特指臣子夺取君位。(5)迁:晋升或调动。(6)镇东大将军:军职名。(7)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可以选拔自己的幕僚、属下。(8)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礼仪待遇如同三公一样尊贵。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三司,指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9)怨望:怨恨;心怀不满。(10)移檄:发布文告晓示。(11)反正:指帝王复位。(12)就:前往。(13)拜:授官;封爵。(14)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15)第馆:即宅第、府第。(16)大匠:技艺高超的木工。(17)施:安放。(18)八佾: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音意,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19)沉:沉溺;沉迷。(20)坐拜:跪拜。(21)符敕:敕命文书。(22)三台:汉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23)选举:即选举,指选拔举用贤能。与今天的投票选举含义不同。(24)不均:即不公平。(25)亲昵:指亲近的人。包括亲属、亲戚、亲信等。(26)桓豹:人名。(27)奏事:向皇帝陈述事情。(28)冏府:司马冏的府上。(29)考竟:刑讯致死。(30)侧目:不敢正视,形容畏惧。(31)悛志:悔改之意。(32)长沙王:长沙厉王司马乂(公元277年—公元304年),字士度,河内温县人。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33)生禽:同“生擒”。(34)阊阖门:古宫门名。《晋书·齐王冏传》:“乂叱左右促牵出,冏犹再顾,遂斩于阊阖门外。”(35)夷:诛灭;屠杀。
1703059286
1703059287 【译文】司马攸的儿子名冏,字景治,承袭了父亲的职位,他和赵王司马伦一起废掉惠帝的贾皇后。赵王伦篡夺惠帝司马衷帝位后,升任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不仅给他最高的如同“三公”的礼遇,而且允许他自行招募属下幕僚官员。冏趁着民众对司马伦十分失望、心存不满的时候,便颁布讨逆檄文于天下,并击败了司马伦。这样惠帝得以返回朝廷,恢复帝位,并前往冏府拜他为大司马,赐与他九锡等器物,礼请他辅佐朝政。此后,司马冏大兴土木给自己修建府第,寻找全国最好的工匠来营造。王府规格和(皇帝朝议的)西宫相同,后房悬挂钟磬,前庭设置八佾舞厅。司马冏沉溺于酒色,不但不入朝拜见皇帝,反而让百官向他跪拜,自行向朝廷三大主要部门发布政令文书。他选用官吏不讲公平,只宠信亲近他的人。殿中御史桓豹向皇帝奏事,事先未向冏府请示,司马冏就把他严刑拷打至死。此后,朝臣对他无不畏惧,天下百姓感到失望。司马冏骄傲、横暴无道日甚一日,始终没有悔改之意。长沙王司马乂发兵攻入冏府,生擒了司马冏,将他斩于阊阖门外,他的党羽亲戚都被诛杀三族。
1703059288
1703059289 【原文】愍怀太子遹(1),字熙祖,惠帝长子也。谢才人(2)所生,少而聪慧。惠帝即位,立为皇太子。年转(3)长大,而不好学,喜与左右(4)嬉戏,不能尊敬保傅(5),敬狎(6)宾友(7)。贾后素忌太子有佳誉,因此密敕诸黄门(8)阉宦(9),媚谀于太子曰:“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10)狡猾(狡猾作所欲),何为(11)恒自拘束?”每见喜怒之际,辄叹曰:“殿下不知用威刑(12),天下那得畏服(13)也。”太子于是慢弛(14)益彰(15),或废朝侍(16),有过差(17)之声。洗马(18)江统(19)等谏,太子不能用(20)。贾后诈称上不和(21),呼太子入朝,后(22)不见,置别屋(23)中,遣婢赐酒枣,逼使饮尽,仍赍(24)谤书,多未成字,称诏令太子写之,累续催促,醉不暇看,粗得迹,便足成(25)悖辞。后以呈帝,帝即幸式乾殿,召公卿入。使黄门令薰(薰作董)猛(26)以太子书及青纸(27)诏曰:“遹书如此,今赐死。”遍示诸公王,而莫敢有言者,唯张华(28)、裴頠(29)证明太子,议至日西(30)不决(31)。后惧(32)事变,乃表免太子为庶人。于是送幽于许昌宫,贾后矫诏(33)害太子。赵王伦等废后于金墉城,赐死,册复太子,谥(34)为愍怀。
1703059290
1703059291 【注释】(1)遹:司马遹。(2)才人: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汉置,晋代爵视千石以下。(3)转:副词,渐渐。(4)左右:侍从。(5)保傅: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6)狎:接近;亲近。(7)宾友:宾客朋友。(8)黄门:本意是宫禁,这里指宦官、太鉴。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9)阉宦:宦官。(10)极意:尽意;尽心。(11)何为:为什么,何故。(12)威刑:严厉的刑法。(13)畏服:因畏惧而服从。(14)慢弛:怠忽松弛。(15)益彰:更加明显。(16)朝侍:犹朝见。(17)过差:过失;差错。(18)洗马:官名。(19)江统(?—公元310年):字应元(一说元世、德元),西晋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官至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尝于齐万年事件之后,作《徙戎论》著称于世。(20)用:釆用;听从。(21)不和:身体不舒服。(22)后:贾后。(23)别屋:正屋之外的房舍。(24)赍:携带。(25)足成:补足凑成。(26)薰猛:即董猛(?—公元300年),西晋宦官,皇后贾南风心腹,曾参与多次宫廷政变。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政变,董猛等皆被处死。(27)青纸:晋制,皇帝诏书用青纸紫泥。后因以“青纸”借指诏书。(28)张华(公元232年—公元300年):字茂先,西晋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图纬方伎之书,无不详览,伐吴有功,封广武侯,长于政事,时人许之为“郑国子产”。后为赵王司马伦所害,著有《博物志》。(29)裴頠:见前注。(30)日西:傍晚。(31)不决:不能决定。(32)惧:恐惧;害怕。(33)矫诏:假托诏令。(34)谥:谥号。
[ 上一页 ]  [ :1.7030592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