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59548
1703059549
【注释】(1)左丞:官名。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光武帝减二人,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历代沿置。(2)赵宣子:赵盾,又称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3)韩厥:即韩献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4)侯:古时对士大夫的尊称。(5)惭服:羞愧而心服。
1703059550
1703059551
【译文】郄诜后来做了左丞,曾上奏弹劾吏部尚书崔洪。崔洪说:“是我推荐了郄诜,而他却回过头来弹劾我,这真是自己挽弓射自己啊!”郄诜听到这话后说:“春秋时晋国的赵宣子曾任用韩厥为司马,而韩厥按军法处死了宣子的仆人。宣子却向诸大夫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是我推荐韩厥,他做了司马且能胜任其职事。’崔大人为国家举荐人才,我以自己的才能被推荐,都是为了执行公务,各自都明白这是为公,何故私下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崔洪听到郄诜这番话,感到惭愧而敬服。
1703059552
1703059553
【原文】荀勖,字公曾,颍阴人也。为中书鉴,加侍中。勖才学博览,有可观采(1),而性邪佞,与贾充、冯紞共相朋党。朝廷贤臣,心不能悦。任恺因机举充镇关中,世祖即诏遣之。勖谓紞曰:“贾公远放,吾等失势,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为妃,则不营留而自停矣。”勖与紞伺世祖间,并称充女淑令(2),风姿绝世,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君子,有《关雎》后妃之德。遂成婚焉。
1703059554
1703059555
【注释】(1)观采:观察采择,观赏采取。(2)淑令:美丽。
1703059556
1703059557
【译文】荀勖,字公曾,颖阴人。任中书鉴,兼任侍中。他才学渊博,文采可观,但心性奸邪伪善,与贾充、冯紞结为朋党,朝廷中的贤臣,心中(对他)很厌恶。任恺寻找机会荐举贾充(离开朝廷)镇守关中,武帝即诏命派遣贾充赴任。此时荀勖向冯紞说:“贾公如果远派外地,我们几个人会失去倚靠。趁太子司马衷还未订婚,如果能让贾充的女儿做太子妃,那就不用营谋而贾充自然会留在朝中了。”于是荀勖和冯紞就找了个机会,一齐向晋武帝司马炎称赞贾充的女儿贤慧美丽,风韵姿色,天下无双,若能与太子婚配,一定可以辅佐太子,实在有《关雎》中所称颂的后妃的贤德。就这样终于使太子与贾充的女儿成婚。(译者注:贾充的女儿后来成为有名的败家亡国的丑陋皇后。)
1703059558
1703059559
【原文】冯紞(1),字少胄,安平人也。稍迁左卫将军,承颜(2)悦色,宠爱日隆。贾充、荀勖,并与之亲善。世祖诏治金墉(3),废贾妃(4),已定,紞与勖干没(5)救请,故得不废。转侍中,世祖笃病(6)得愈,紞与勖乃言于世祖曰:“陛下前者病若不差(7),太子其废矣。齐王为百姓所归,公卿所仰,虽欲高让(8),其得免乎?宜遣还藩,以安社稷。”世祖纳之。
1703059560
1703059561
【注释】(1)冯紞(?—公元286年):字少冑,安平(今河北省冀县)人。西晋时期官员。(2)承颜:顺承尊长的颜色。谓侍奉尊长。此处贬义,意当为奉承皇帝的脸色。(3)金墉: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4)贾妃:贾充之女贾南风。貌丑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致“八王之乱”。(5)干没:投机图利。(6)笃病:谓病势沉重。(7)差:病除。(8)高让:拱手相让。旧时表示推让、辞让,往往高拱其手,故称。
1703059562
1703059563
【译文】冯紞,字少胄,安平郡人。逐渐升官至左卫将军。他善于察言观色,迎合皇帝的心意,武帝对他的宠爱一天比一天加深。贾充、荀勖都和他亲善。武帝诏命整修皇家禁地金墉城,要废掉太子妃贾南风,此事已决定下来。冯紞和荀勖考虑日后利害得失,竭力挽救,因而贾妃没有被废。冯紞后转任侍中。(有一次)武帝大病痊愈,冯紞和荀勖遂向武帝进言说:“陛下之前的疾病如果不能好转,那么太子就可能要被废掉了。齐王司马攸一向为百姓所拥护,为公卿大臣所崇敬,即使齐王想推辞不做天子,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能推得掉吗?现在应该送齐王回自己的藩国封地,以使国家安定。”武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1703059564
1703059565
【原文】初谋伐吴,紞与充、勖共苦谏(1),世祖不纳,断从张华。吴平,紞内怀惭惧(2),疾(3)华如雠。及华外镇(4),威德大著,朝论当征为尚书令。紞从容侍帝,论晋魏(晋魏作魏晋)故事,因曰:“臣常谓钟会(5)之反,颇由太祖(6)。”帝勃然曰:“何言邪?”紞曰:“臣以为,夫善御者,必识六辔(7)盈缩(8)之势;善治者,必审官方(9)控带之宜。是故汉高(10)八王,以宠过夷灭;光武诸将,以抑损(11)克终(12)。非上之人有仁暴之异,在下者有愚智之殊。盖抑扬与夺(13),使之然耳。钟会才具(14)有限,而太祖奖诱太过,喜其谋猷(15),盛其名位,授以重势。故会自谓算无遗策(16),功在不赏,张利害(张利害作辀张(17)跋扈(18)),遂构凶逆耳。向令太祖录其小能,节以大礼,抑之权(权上有以字)势,纳之以轨度(19),则逆心无由而生,乱事无阶而成。”世祖曰:“然。”紞稽首(20)曰:“愚臣之言,宜镇(镇作思)坚冰(21)之道,无令如会之徒,复致覆丧。”世祖曰:“当今岂有会乎?”紞曰:“陛下谋谟(22)之臣,著大功于天下,四海莫不闻知。据方镇(23)、总(24)戎马(25)之任者,皆在陛下圣虑矣。”世祖默然。征张华为太常,寻免华官。
1703059566
1703059567
【注释】(1)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2)惭惧:羞愧恐惧。(3)疾:厌恶,憎恨。(4)外镇:京城外设长官督守的要镇。亦指镇抚地方的官员。(5)钟会(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将,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6)太祖:晋王司马昭。(7)六辔: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8)盈缩:伸屈。(9)官方:为官之道。(10)汉高:汉高祖刘邦。(11)抑损:限制。(12)克终:谓善终。(13)与夺: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14)才具:才能。(15)谋猷:计谋,谋略。(16)算无遗策:谓谋划周密,从不失误。(17)辀张:强横,嚣张。(18)跋扈:骄横,强暴。(19)轨度:使之合于轨范法度。(20)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21)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22)谋谟:谋划,制定谋略。(23)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24)总:统领,统率。(25)戎马:借指军队。
1703059568
1703059569
【译文】当初,武帝准备伐吴,冯紞和贾充、荀勖一起苦心竭力地规劝。世祖不听其劝阻,并断然听从张华力主伐吴的意见。吴国被平灭后,冯紞心怀羞惭与恐惧,嫉恨张华如同仇人。等到张华外任镇守一方时,其声威与德行大为显著,朝议认为,应征召他回朝任尚书令。冯紞一次陪侍武帝,不慌不忙地谈论起魏晋的旧事,说道:“臣常说,钟会的反叛,多半是由太祖(司马昭)造成的。”武帝听了大怒说:“你说的是什么话!”冯紞回答说:“臣认为善于驾驭车马的人,一定懂得驾驭车马的六条缰绳松紧的形势;善于治理国家的帝王,一定清楚为官之道和控制官员权位等事宜。所以汉高祖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因过于荣宠而导致诛灭;光武皇帝驾前的几位将领,由于给以限制而能够善终。这不是做君主者有仁爱、残暴的区别,也非做臣子的有愚钝、聪敏的不同,是因为妥善运用限制、显扬、赐予、剥夺的手段,才使他们有这样的结局罢了。钟会其人,才能有限,而太祖对他的夸赞奖赏过多,因欣赏他的谋略,而提高他的名位,授以重权,故而导致钟会自以为他的策略无与伦比。他的功劳极大,张扬跋扈,终于造成了他反叛朝廷的罪恶。如果往昔太祖约束住他的小聪明,又以礼法对他加以节制,限制他的权力,使他进入正轨,那么他的叛逆之心就无法产生,叛乱之事也就无从生成了。”武帝说:“你说得对!”冯紞又向武帝跪拜行礼说:“对愚臣的这番话,圣上应该想想积过成祸的道理,不要让像钟会那样的人,再次扰乱天下。”武帝问:“当今还有像钟会那样的人吗?”冯紞说:“陛下驾前有出谋献策的臣子,他的大功显露于天下,国内无人不知,作为军事长官占据镇守一方,统领兵马之重任者,都在陛下考虑的范围之内呀!”武帝沉默不语,随即征召张华任太常官。不久,又免去了张华的官职。
1703059570
1703059571
【原文】刘颂(1),字子雅,广陵人也。除(2)淮南相,上疏曰:“臣窃惟万载之事,理在二端(3)。天下大器(4),一安难倾,一倾难正。故虑经后世者,必精目下(5)之治,治安遗业(6),使数世赖之。若乃兼建诸侯而树藩屏(7),深根固蔕,则祚(8)延无穷,可以比迹(9)三代。如或当身之治,遗风余烈(10),不及后嗣,虽树亲戚,而成国(11)之制不建。使夫后世独任智力。,以安大业,若未尽其理,虽经异时,忧责(12)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愿陛下善当今之治,树不拔势,则天下无遗(13)忧矣。
1703059572
1703059573
【注释】(1)刘颂(?—公元300年):西晋时司法官,历任尚书三公郎、议郎守廷尉、三公尚书等,秉公执法,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张释之。(2)除:拜官,授职。(3)端:方面,种类。(4)大器:比喻国家。帝位。(5)目下:目前,近来。(6)遗业:传予后人的不朽事业。(7)藩屏:屏障。比喻边防重镇。(8)祚:君位,国统。(9)比迹:齐步,并驾。谓彼此相当。(10)遗风余烈: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绩。(11)成国:大国。(12)忧责:责任,重任。(13)无遗:没有脱漏或余留。
1703059574
1703059575
【译文】刘颂,字子雅,广陵郡人,被任命为淮南王司马允的宰相。他向武帝上疏说:“臣私下考虑国家绵延千秋万代的事情,道理在于两个方面。国家政权,一开始就安稳了便难以倾斜,一旦倾斜也便难以扶正。所以为后世长治久安考虑的君主,必然精心治理眼前的政务,把国家治理得太平安定,然后将这份不朽的基业传给子孙,使后世几代人都能够有所依赖。若能同时建立诸侯国,树立保护中央政府的屏障,使国家的基业根深蒂固,就可使国运延续无穷,其政绩可以和夏、商、周三代相比。如果只考虑本代君主自身的安定,那么他所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功业,就不能让后代继承下去。这样的执政,虽然也培植了皇室的宗亲,但因为建立诸侯国的制度没有创立,从而使后世继位的君主只能凭借自身的才智和勇力来安定统治大业。如果后世子孙没能如理如法地统治国家(从而造成国家政权的倾覆),虽然那是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情,但是追究起覆灭国家之责任,还是会追算到陛下您的头上的。(果然如此)该怎么办呢?希望陛下能够完善当今的治国方略,树立起坚不可摧的国势,那么就不会为天下留下忧患了。”
1703059576
1703059577
【原文】“夫圣明不世及,后嗣不必贤,此天理之常也。故善为天下者,任势(1)而不任人。任势者诸侯是也,任人者郡县是也。郡县之治,小察(察作政)理而大势危;诸侯牧民,近多违(2)而远虑固。圣王惟终始(3)之弊,权轻重之理,苞彼小违,以据大安,然后足以藩固内外,维镇九服(4)。
1703059578
1703059579
【注释】(1)任势:谓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2)多违:多违背,多背谬。(3)终始:从开头到结局,指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4)九服:指全国各地区。
1703059580
1703059581
【译文】“圣德英明不会世代相传,继承大统的国君不一定都是贤明的人,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善于治理天下的君主,都是仰仗牢固的立国根基而不是倚靠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确立牢固的立国根基便是指建立诸侯国,所谓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便是指设立郡县。以郡县制来治国,可以明察处理好小事而国家的大势则不稳固;以分封诸侯(的方式)来管理民众,眼前看来会有很多违背中央朝廷的情况出现,但从长远考虑会使中央朝廷更加稳固。圣明的君主思考事情整体的利弊,衡量是非轻重的道理,他会包容(诸侯国)一些小的违背朝廷的事情,而求得全局的安定,然后就足以巩固国家内外,使远近各个地区都拥护中央了。”
1703059582
1703059583
【原文】“夫武王,圣主也;成王,贤嗣也。然武王不恃成王之贤,而广封建者,虑经无穷也。且善言今者,必有以验之于古。唐虞以前,书文残缺,其事难详。至于三代,则并建明德,及举王之显亲(1),开国承家,以藩屏(2)帝室,延祚(3)久长,近者五六百岁,远者延将千载。
1703059584
1703059585
【注释】(1)显亲:显贵的亲属。(2)藩屏:捍卫。(3)延祚:延续福禄。
1703059586
1703059587
【译文】“周武王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周成王是一位贤明的继承者,可是武王不倚仗成王的贤明,仍然大量封立诸侯国,就是因为他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再说,善于谈论当前情形的人,必然是从古人的做法中求得了验证。唐尧、虞舜以前,文献残缺,那时候的事难以详知。至于夏、商、周这三代,(帝王们)都树立起了光明美好的德行,同时又选用王室显贵,(分封到不同的地方)建立诸侯国以继承国家大业,来捍卫中央朝廷的安定,从而国运长久,短的有五六百年,长的将近千年。”
1703059588
1703059589
【原文】“逮至秦氏,罢侯置守,子弟不分尺土,孤立无辅,二世而亡。汉承周秦之后,杂而用之,前后二代,各二百余年。揆(1)其封建,虽制度舛错(2),不尽事中,然迹其衰亡,恒在同姓失职,诸侯微时(3),不在强盛也。昔吕氏作乱,幸赖齐代之援,以宁社稷;七国叛逆,梁王捍之,卒弭(4)其难。自是之后,威权削夺,诸侯止食祖(祖作租)俸,甚者至乘牛车,是以王莽得擅本朝,遂其奸谋,倾荡天下,毒流生灵。
1703059590
1703059591
【注释】(1)揆:度量,揣度。(2)舛错:错乱,不正常。(3)微时: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4)弭:止息。
1703059592
1703059593
【译文】“到了秦朝,废弃了诸侯立国管理地方(的做法),而在地方设立郡和县作为行政机构,皇室子弟没有分封尺寸土地,王朝因此孤立而没有诸侯作为辅佐,传位二世就亡国了。周和秦两代之后是汉朝,汉朝将封建制和郡县制混杂在一起使用,西汉和东汉两代,国运各二百余年。(臣)考量(汉代的)封建制度,(发现)尽管这个制度也存在错乱的地方,不能做到处处恰当,但是考查一下汉朝的衰亡,问题都出在同姓诸侯不能保卫国家,诸侯势卑力微之时,而不是诸侯强大兴盛之时。以前外戚吕氏作乱,幸亏依靠齐国、代国诸侯王的援助,才使得汉朝刘氏江山安定下来。(后来)七国叛乱,梁王(刘武)捍卫朝廷,终于平定了这一场灾难。从那以后,诸侯王的权力和威势被削夺,只能靠征收郡国租税以为生计,有的甚至穷困到只能乘坐牛车的地步。因此王莽才得以独揽朝政,实现了他篡逆的奸谋,并导致天下分崩离析,生灵涂炭。”
1703059594
1703059595
【原文】“光武绍(1)起,虽封树子弟,而不建成国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圈闭(2)亲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3)速倾。天命移在陛下,长短之应,祸福之征,可见于此矣。然则建邦苟尽其理,则无向不可。故曰:‘为社稷计,莫若建国。’夫邪正逆顺者,人心之所繋服也。今之建置,审量(4)事势,使君乐其国,臣荣其朝,各流福祚(5),传之无穷。上下一心,爱国如家,视人如子,然后能保荷天禄,兼翼王室。今诸王裂土,皆兼于古之诸侯,而君贱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志(6),其故何也?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使率由旧章(7),一如古典。然人心系常,不累十年,好恶未改。,情愿未移。臣之愚虑,以为宜早创大制,迟回众望,犹在十年之外,然后能令君臣各安其位,荣其所蒙,上下相持,用成藩辅。如今之为,适足以亏天府(8)之藏,徒弃谷帛之资,无补镇国卫土之势也。
1703059596
1703059597
【注释】(1)绍:承继。(2)圈闭:禁闭。(3)神器: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4)审量:考察衡量,估量。(5)福祚:福禄,福分。(6)安志:犹安心。(7)率由旧章:完全依循旧规办事。(8)天府:此处指国库。
[
上一页 ]
[ :1.7030595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