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5222e+09
1703065222
1703065223 【注释】(1)阖庐:一作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496年在位。阖闾即位后,重用大臣孙武、伍子胥等为将,联合唐、蔡二国攻楚,五战五捷,最终攻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北),楚昭王被迫出逃。后在携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为越王勾践所败,重伤而死。(2)夫差(?—公元前473年):姬姓,吴氏,名夫差,又称吴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阖庐之子。他登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国力迅速增强。在位后期,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屡次北上与齐、晋争锋。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此时勾践趁虚攻吴,大败吴师,杀太子友。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夫差自杀。(3)穆公: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嬴姓,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谥号“穆”。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得到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又出兵平定西戎,辟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4)二世:即秦二世(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5)劫:威逼,胁迫。(6)望夷:秦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南。因东北临泾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赵高迫杀秦二世于此。(7)成王:周成王,姓姬,名诵,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天子,谥号“成王”。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此后,成王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典章制度,从而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公元前1021年,成王崩,终年三十五岁。(8)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9)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10)赵武灵王(?—公元前295年):名雍,嬴姓,赵氏。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先后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公元前295年,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11)沙丘:沙丘宫。在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大平台。(12)李兑:嬴姓,李氏,名兑。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赵惠文王),引起内乱。他和公子成(灵王之叔)一起,发兵保惠文王,杀太子章,进围沙丘宫,逼死主父(武灵王)。从此独专国政,由司寇升任相国,号奉阳君。(13)九合:多次会盟。(14)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15)竖刁: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颇受宠信。桓公卒,诸公子争立,寺人貂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无亏,齐国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寺人貂。(16)易牙:人名。又称狄牙、雍巫。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长于调味,善逢迎,传说曾烹其子为羹以献桓公。(17)身死不葬:齐桓公晚年信任竖刁、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告诫桓公要驱逐竖刁等三人出宫,不然他们必会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依其言逐三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三人回宫。后来桓公病重,易牙与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桓公在饥渴中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君位,桓公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后方才下葬,其时蛆虫遍地,尸臭薰天。齐国霸业随之衰落。(18)公子无忌:即魏无忌(?—公元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魏安厘王魏圉的异母弟。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窃符救赵。后任魏国上将军,率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挽救了魏国危局。(19)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初为缪贤家臣,因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被拜为上卿。(20)申包胥: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称。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与伍子胥交好。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借助吴国力量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入秦求救,哭七日七夜,感动秦哀公出师救楚,吴军败退。楚昭王返国复位,论功行赏,申包胥逃赏不受。(21)楚昭王(?—公元前489年):原名熊珍,楚平王之子。公元前516年即位。(22)田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亲,任齐都临淄市掾。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又于半年内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未能攻克。五年后,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迎齐襄王入临淄,因功受封安平君。(23)襄王:本名田法章,齐愍王之子,田齐政权第七任国君。在位十九年,公元前265年卒。(24)继绝:继绝世的略语。谓恢复已灭绝的宗祀,承续已断绝的后代。(25)文王请除炮烙之刑:《史记·周本纪》:“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炮烙,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26)汤去张网之三面:《史记·殷本纪》云:“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27)本朝:朝廷。古以朝廷为国之本,故称。(28)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29)趋:同“趋”。归附。(30)安昌:安定昌盛。
1703065224
1703065225 【译文】禹因夏朝而成就王业,桀却因夏朝而亡身;汤因殷朝而成就王业,纣却因殷朝而亡身;阖庐凭借吴国的力量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举世没有对手,夫差却因此被越国所擒;秦穆公因秦国而名号尊显,但秦二世却被胁迫而自杀于望夷宫。他们同样都是君王,但功业和事迹却不一样,原因就在于他们用人不同。所以周成王还在孩提时,就能使诸侯前来朝见,是因为有周公摄政。赵武灵王到五十岁时,却饿死在沙丘宫中,这是因为任用李兑的缘故。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佐,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管仲过世后,任用竖刁、易牙,以致死后无人安葬,被天下人讥笑。在同一个人身上,荣耀和耻辱都遇到了,是在于用人的不同。所以魏国有公子无忌,失去的国土能够重新收复;赵国任用蔺相如,秦军不敢出兵侵犯;楚国有申包胥,昭王最终能够复位;齐国有田单,齐襄王才能拥有齐国。由此看来,国家没有贤能的辅佐和杰出的俊才,而能够建立功业,树立名声,安定危局,延续已灭亡的国家,还未曾有过。所以国家不求大,要求赢得民心;辅佐的人不求多,而求得到才德杰出的人。获得民心的人,人民追随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归附他。周文王向商纣王请求废除炮烙的酷刑,殷商的百姓就追随他;商汤网开三面,夏朝的百姓就追随他。这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顺乎民心。所以只要声气相同,即使处在不同的地方,也能相互应和;德行相合,就算彼此没有见过面,也能互相亲爱。贤能的人在朝廷立足,那么天下豪杰之士就会相继前来归附。所以没有长久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从的人民。得到贤人国家就会安定昌盛,失去贤人国家就会危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
1703065226
1703065227 【原文】周公摄(1)天子位七年,布衣(2)之士,执贽(3)而所师见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4)所先见者四十九人,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5)万人。当此之时,诚使(6)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心(心作必)贪而尸禄(7)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也。
1703065228
1703065229 【注释】(1)摄:代理。(2)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3)执贽:犹执挚。贽,初见尊者时所送的礼品,古代礼制,谒见人时携礼物相赠。(4)穷巷白屋: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白屋,指平民或寒士的住所。(5)官朝者:给朝拜者授予官职。(6)诚使:假使。(7)尸禄:指尸位素餐,谓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1703065230
1703065231 【译文】周公代理天子执政七年,未做官的读书人中,他带着礼物以尊师之礼求见的有十人,以朋友之礼求见的有十二人,对穷巷陋屋中的贫寒之士优先接见的有四十九人,被他举荐的优秀人才有上百人,受他教导的士人有上千人,给朝拜者授予官职。在那时,假使周公对人骄傲而且鄙吝,那么天下的贤士来见他的就很少了。如果有来见的,也一定是贪图财利而空食俸禄、无所事事的人。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的臣子,不能保全君主。
1703065232
1703065233 【原文】齐桓公设庭燎(1),期年(2)而士不至。于是有以九九(3)之术见者,公曰:“九九足以见乎?”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臣闻主君(4)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5)而并至。
1703065234
1703065235 【注释】(1)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古代,庭中置火炬为接待宾客的盛礼。(2)期年:一年。期,周期。(3)九九: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4)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5)相携:相伴。
1703065236
1703065237 【译文】齐桓公在庭中设置了照明的火炬,但过了一年,却没有士人前来。于是有位懂得九九算法的人来求见,桓公说:“懂得九九算法就足以求见吗?”那人回答说:“臣并不认为会九九算法就值得求见。臣听说君主设立庭燎以礼待士人,过了一年而士人不来。士人之所以不来,是因为您是天下的贤君,四方的士人,都自认为比不上您,所以不来。九九算法只不过是个小技能,而国君还能礼遇这样的人,更何况比懂得九九算法更贤能的人呢?”桓公说:“说得好。”于是就对他以礼相待。一个月后,四方的士人便携手相伴、一同到来了。
1703065238
1703065239 【原文】齐宣王(1)坐,淳于髡(2)侍。王曰:“先生论寡人何好?”髡曰:“古者所好四,王所好三焉。”王曰:“可得闻乎?”髡曰:“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好士。”王曰:“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矣。”髡曰:“古者有骅骝、骐骥(3),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者有豹象之胎,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者有毛嫱(4)、西施(5),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将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宣王默然无以应。
1703065240
1703065241 【注释】(1)齐宣王(?—公元前301年):本名田辟疆,妫姓,战国时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威王之子。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2)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髡,音坤,具体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之际。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3)骅骝、骐骥:骅骝,音华留,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骐骥,骏马。(4)毛嫱:嫱,音墙,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爱姬。(5)西施:春秋越国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或称先施,别名夷光,亦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取西施献吴王夫差,使其迷惑忘政。越遂亡吴。后西施归范蠡,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吴亡后,越沉西施于江。
1703065242
1703065243 【译文】齐宣王闲坐,淳于髡陪侍。宣王说:“先生您说说我喜好的是什么?”淳于髡说:“古代君王所喜好的有四样,而大王所喜好的只有其中三样。”宣王说:“可以听听是什么吗?”淳于髡说:“古代君王喜好骏马,大王也喜好骏马;古代君王喜好美味,大王也喜好美味;古代君王喜好美色,大王也喜好美色。古代君王喜欢贤士,大王唯独不喜欢贤士。”齐宣王说:“是国家没有贤士,若有,我也会喜欢他们的。”淳于髡说:“古代有骅骝、骐骥那样的骏马,而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喜好骏马;古代有豹胎、象胎那样的美味,而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味中挑选,可见大王喜好美味;古代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而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女中挑选,可见大王喜好美色。如果大王一定要等到像尧、舜、禹、汤时代的那些贤士出现才喜欢,那么,禹、汤时代那样的贤士也不会喜欢大王您了。”宣王沉默不言,无以应答。
1703065244
1703065245 【原文】卫君问于田让(1)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2)缯帛(3),而士不至,何也?”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君之诛罚(4)不可以理避,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5)矣。虽有香饵(6),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1703065246
1703065247 【注释】(1)田让:人名。生平不详。(2)御府:帝王的府库。(3)缯帛:丝绸之统称。(4)诛罚:责罚,惩治。(5)祝鸡:发出“祝祝”声呼鸡。祝,呼鸡声。(6)香饵:渔猎所用之诱饵。
1703065248
1703065249 【译文】卫君问田让说:“我用尽千里之地来封侯,用尽御府里的丝绸来赏赐,但贤士不来,为什么呢?”田让答道:“君王的赏赐,不能凭功劳得到;您的诛罚,不能凭道理避免。这就像举着棍棒来唤狗、拉开弓弦来呼鸡,虽然有很香的诱饵,却不能把它们招来,因为它们知道来了一定会受到伤害。”
1703065250
1703065251 【原文】魏文侯从中山(1)奔命安邑(2),田子方(3)后。太子击(4)遇之,下车而趋,子方坐乘(5)如故,告太子曰:“为我请君,待我朝哥(6)。”太子不悦,谓子方曰:“不识贫穷者骄人(7)乎,富贵者骄人乎。”子方曰:“贫穷者骄人,富贵者安敢骄人?人主骄人而亡其国,大夫骄人而亡其家(8),贫穷者若不得意,纳履(9)而去,安往而不得贫穷乎?”太子及(10)文侯,道子方之语。文侯叹曰:“微(11)吾子之故,吾安得闻贤人之言,吾下(12)子方以仁(仁作行),得而友之。自吾友子方也,君臣益亲,百姓益附,吾是以得友士之功。我欲伐中山,吾以武下乐羊(13)。三年而中山为献于我,我是以得友武之功。吾所以不少进于此者,吾未见以智骄我者也。若得以智骄我者,岂不及古之人乎?”
1703065252
1703065253 【注释】(1)中山: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早期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周威烈王二十年(公元前406年),被魏将乐羊所攻灭。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灵寿(今中国河北省灵寿县)。公元前296年,最终被赵国所灭。(2)安邑:古代都邑名,战国时期魏国早期都城,在今山西夏县。(3)田子方: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魏国人。魏文侯友人,子贡的学生,以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魏文侯慕名聘他为师,执礼甚恭。(4)太子击:即魏武侯。魏文侯之子,姬姓,魏氏,名击。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70年在位。(5)乘:车子。春秋时多指兵车,包括一车四马。(6)朝哥:《说苑》原文作“朝歌”。朝歌,古地名,位于河南省淇县。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7)骄人:傲视他人。(8)家: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9)纳履:穿鞋。(10)及:追上,赶上。(11)微:非,不是。(12)下:居人之下;谦让。(13)乐羊:战国时中山国人,魏文侯时期大将,乐毅的先祖。曾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
1703065254
1703065255 【译文】魏文侯从中山国急速奔赴安邑,田子方在队伍后面。太子击遇到田子方,便下车快步走上前,而田子方仍旧坐在车上未动,告诉太子说:“替我请求国君,在朝歌等我。”太子不高兴,对田子方说:“不知是贫穷的人对人傲慢,还是富贵的人对人傲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穷的人待人傲慢,富贵的人哪敢对人傲慢呢?君主对人傲慢就会亡国,大夫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采邑。贫穷的人如果不顺意,穿上鞋子就可以离开,到哪里会得不到贫穷呢?”太子追上魏文侯,叙说了田子方的话,文侯感叹地说:“要不是你的缘故,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这番话呢!我用行动来谦恭地礼敬子方,从而能够与他结交。自从我结交上田子方,君臣之间更加亲近,归附的百姓越来越多,我因此得到与贤士交友的成效。我想讨伐中山国,就以对待武将之礼对待乐羊,三年后乐羊就将中山国攻下献给了我,我因此得到与武将交友的成效。我之所以不能比现在稍有进步,是因为我还没遇见凭智慧对我骄傲的人,假如得到凭智慧对我骄傲的人,难道还怕赶不上古人吗?”
1703065256
1703065257 【原文】齐桓公使管仲治国,对曰:“贱不能临(1)贵。”桓公以为上卿(2)而国不治。公曰:“何故?”对曰:“贫不能使富。”公赐之齐国之市租(3)一年,而国不治。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公立以为仲父(4),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5)而霸矣。”
1703065258
1703065259 【注释】(1)临:监视,监临。引申为统治、治理。(2)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3)市租:指商业税。(4)仲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仲,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5)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
1703065260
1703065261 【译文】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对他说:“低贱的人不能管理高贵的人。”桓公封他为上卿,但国家未能治理好。桓公问:“这是为什么?”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使富有的人。”桓公便把齐国一年的市场租税赐给了他,但国家还是没有治理好。桓公问:“这是为什么?”管仲回答说:“关系疏远的不能管制关系亲密的。”桓公立即拜他为仲父,齐国于是太平安定,并最终称霸天下。孔子说:“像管仲这样的贤人,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能使他的国君面南而坐、称霸天下啊!”
1703065262
1703065263 【原文】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爵(1)腐于酒、肉腐于俎(2),得毋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3)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乎?”对曰:“不知贤,害霸也;知而不用,害霸也;用而不任,害霸也;任而不信,害霸也;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桓公曰:“善。”
1703065264
1703065265 【注释】(1)爵:古代一种盛酒礼器,像雀形,比尊彝小,受一升。亦用为饮酒器。(2)俎:音组,切肉用的砧板。(3)贵:崇尚。
1703065266
1703065267 【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我要让酒在酒杯里放坏,肉在砧板上放臭,这对称霸没什么妨害吧?”管仲回答说:“这些不是值得崇尚的事,但也不妨害称霸。”桓公问:“怎样才会妨害称霸?”管仲回答说:“不能识别贤人,妨害称霸;能识别贤人而不使用,妨害称霸;使用贤人却不委以重任,妨害称霸;重用他但不信任他,妨害称霸;信任他而又让小人干预他,妨害称霸。”桓公说:“说得好。”
1703065268
1703065269 【原文】田忌(1)去齐奔楚,楚王问曰:“楚、齐常欲相并,为之奈何?”对曰:“齐使申孺(2)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3)将之,至,禽将军首而反耳。齐使眄子(4)将,则楚悉发四封(5)之内,王自出将,仅存耳。”于是(6)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斩其首而反。于是齐王更使眄子将,楚悉发四境之内,王自出将,仅而得免。至舍,王曰:“何先生知之早耶?”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肖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眄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7),是以王仅得存耳。”
1703065270
1703065271 【注释】(1)田忌: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后被邹忌中伤,出逃至楚。(2)申孺:齐国将军。(3)上将军: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4)眄子:据《史记·田完世家》,当作“盼子”,即“田盼子”,齐宣王时与田忌同为将军。(5)四封:四面疆界。(6)于是:当时,其时。(7)负任:担负重任。
[ 上一页 ]  [ :1.7030652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