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6612
1703066613
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亲笔御书“为君难”三字,制作匾额,悬挂于养心殿西暖阁。“为君难”三字确实是许多古代帝王内心的真实写照。常人常常感叹社会不公,殊不知身处高位的帝王也会常常有如此的感叹。雍正曾对属下说:“为君难,为臣不易,但知难诸事是矣!为君为臣原是一苦境,不过尽此天地父母所生之身,利益社稷苍生,造他日之福耳!”因此,中国历史上让天下大治的明君,无一不是朝乾夕惕,宵衣旰食,勤于政事,为社稷、苍生不遗余力地付出。孔老夫子讲“为君难”,旨在告诉为君者,要以戒慎恐惧之心来治理国家,推行任何政策,都要小心谨慎,要知道,处在君位,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影响到许多人,如果把一件事情看得太简单,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轻率地就这么做了,真的会祸国殃民。做君主的,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兴盛起来。
1703066614
1703066615
为君之难,从事相上来说,难处就在于统御臣下。辨别人才,首要应观其德,自古忠臣出自孝子之门。其次应验其才,德才兼备,才能担当大任。而从根本上来说,则在于为君之人要能勤修君德,自己做万民的表率,自己修德,自然就能感召来有德行的臣子来与之共治,也会有智慧统御群臣。因此,诚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1703066616
1703066617
《为君难》前一部分告诉为君者应当为天下万民谋利,做万民的保护者;后一部分则提醒为君者应清楚辨明臣子的贤愚忠奸,让贤臣得以任用,佞臣得以远离,深刻说明君主修德、任用贤人是国家大治的根本。
1703066618
1703066619
【原文】或曰(1):仲尼(2)称为君难(3),夫人君者,处尊高之位,执赏罚之柄,用人之才,因人之力,何为不成,何求不得,功立则受其功,治成则厚其福。故官人,舜(4)也,治水,禹(5)也,稼穑,弃(6)也,理讼,皋陶(7)也。尧(8)无事焉,而由之圣治(9),何为君难耶?
1703066620
1703066621
【注释】(1)或曰:有人说。(2)仲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3)为君难:出自《论语·子路·十五》: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4)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地,以地取姓氏为姚。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凶。尧去世后继位,又谘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5)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6)弃: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7)皋陶:亦作“皋繇”,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虞舜时的司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8)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2月初2日诞生于唐地伊祁山,随其母在庆都山一带度过幼年生活。十五岁时在唐县封山下受封为唐侯。二十岁时,其兄帝挚为形势所迫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唐尧在帝位七十年,九十岁禅让于舜,一百一十八岁时去世。(9)圣治: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1703066622
1703066623
【译文】有人说,孔老夫子认为为君难。做君主的,处在人人尊崇的高位之上,手中掌握着赏罚他人的权力。借用他人的才能,依靠他人的力量,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什么愿望达不到的呢?属下建立了功勋,则由君王来领受其功;臣子让国家得到了大治,则由君王来享受其福。因此,舜负责管理百姓,大禹负责治水,弃负责农耕,皋陶负责处理司法,尧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却让天下达到了至善之治,做君主有什么难的呢?
1703066624
1703066625
【原文】曰:此其所以为难也。夫日月(1)照于昼夜,风雨动润于万物,阴阳(2)代以生杀,四时迭(3)以成岁(4),不见天事,而犹贵之者,其所以运气陶演,协和施化,皆天之为也。
1703066626
1703066627
【注释】(1)日月:指太阳和月亮。(2)阴阳: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3)迭:交替,轮流。(4)成岁:成为一年。
1703066628
1703066629
【译文】有人说,这正是为君者的难处所在啊。太阳和月亮照亮了白天和黑夜,风和雨让万物得到滋养,阴阳的规律左右着万物的生灭,四季的更替转动着年轮,上天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做,却受到无比的尊崇,是因为它运转大气,施养万物,这都是天的作为啊。
1703066630
1703066631
【原文】是以,天,万物之覆(1);君,万物之焘(2)也。怀生(3)之类,有不浸润于泽者,天以为负;员首(4)之民,有不沾濡(5)于惠者,君以为耻。
1703066632
1703066633
【注释】(1)覆:保护;庇护。(2)焘:音道,覆盖,引申为庇荫。(3)怀生:谓有生命之物。(4)员首:指百姓。(5)沾濡:浸湿。多指恩泽普及。
1703066634
1703066635
【译文】因此,上天护育滋养万物,君主庇荫保护万物。凡是生灵只要有一个没有得到滋润,上天就会觉得做得不够;只要有一个百姓没有得到君王的恩惠,君主就会觉得这是耻辱。
1703066636
1703066637
【原文】是以在上者,体(1)人君之大德(2),怀(3)恤下之小心(4),阐化(5)立教,必以其道。发言则通四海,行政则动万物,虑之于心,思之于内,布之于天下,正身于庙堂(6)之上,而化应于千里之外,虽黈纩(7)塞耳,隐屏(8)而居,照幽达情,烛(9)于宇宙,动作周旋(10),无事不虑。
1703066638
1703066639
【注释】(1)体:亲身经验、领悟。(2)大德:谓品德高尚。《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尹知章注:“德虽大而仁不至,或包藏祸心,故不可授国柄。”(3)怀:思念,想念。(4)小心:谨慎;留神。《礼记·表记》:“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5)阐化立教:阐化,开创教化。立教,树立教化;进行教导。《韩诗外传》卷八:“学校庠序以立教,事老养孤以化民。”(6)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纩:古时指新丝棉絮。后泛指棉絮。(8)隐屏:掩藏隐蔽。(9)烛:照;照亮。(10)动作周旋:动作,行为举动。周旋,周全。
1703066640
1703066641
【译文】因此,在上位的人,要体悟作为君主应有的高尚品德,时刻想着黎民百姓的希求,开创教化、教化百姓,一定要依循伦常大道。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言行通达四海,履行政事则能够感动万物,心中时刻想的是百姓的利益,思考的是百姓的事情。做君主的只需在朝廷里端正己身,政令公布于天下,就能够感化千里之外的百姓。虽然棉絮塞耳,隐居于门屏之内,同样也能照彻幽暗,知晓民情,如同宇宙下的一支明烛,能照亮每个角落,行为举动无一不周全,事事都能考虑得周到圆满。
1703066642
1703066643
【原文】服一彩(1)则念女功之劳,御一谷则恤农夫之勤,决不听之狱(2)则惧刑之不中,进一士之爵则恐官之失贤。赏毫氂之善,必有所劝(3);罚纤芥(4)之恶,必有所沮(5)。
1703066644
1703066645
【注释】(1)彩:多色的丝织品。(2)不听之狱:不听,不定罪。没有定罪的案子。(3)劝:勉励。(4)纤芥:细微。(5)沮:同“阻”。阻止,阻遏;终止。
1703066646
1703066647
【译文】穿上一件彩服,就要能够想到织女的辛劳;吃一顿饭,就要能够体恤农夫劳作的不易;判决一件还没有定罪的案子,就要时刻担心用刑是否适当;赏赐一个爵位,就要反复思考自己是否用人失贤;对一个善举,哪怕是毫厘的赏赐,必须要能起到劝勉人们向善的作用;对一个微小的恶行进行处罚,也必须要让其起到警戒世人不敢作恶的功效。
1703066648
1703066649
【原文】使化若春气,泽(1)如时雨,消凋污(2)之人,移薄伪(3)之俗,救衰世之弊,反之于上古之朴。至德加于天下,惠厚施于百姓,故民仰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1703066650
1703066651
【注释】(1)泽:恩泽,恩惠。(2)凋污:凋,衰败,衰落。污,道德恶劣、败坏。(3)薄伪:浅薄、虚伪。
1703066652
1703066653
【译文】要让给予百姓的教化像春风一样温暖和煦,给予百姓的恩泽如同及时的风雨一样润泽;让道德腐化的人得以消亡,转化浅薄虚伪的风俗,挽救衰败世道的弊政;让人们重新回到上古时代的淳朴,让自己至高的德行能够泽被天下,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得到更多的恩惠。这样,人们就会像敬仰天地一样敬仰您,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您,像恭敬神明一样恭敬您,像畏惧雷霆一样畏惧您。
1703066654
1703066655
【原文】且佐治(1)之臣,历世难遇,庸人众而贤才寡,是故君人者不能皆得稷契(2)之干,伊吕(3)之辅,犹造父(4)不能皆得骐骥之乘(5),追风之匹也。御踶啮必烦辔衔(6),统庸臣必劳智虑,是以人君其所以济辅群下,均养(7)小大,审覈真伪,考察变态,在于幽冥窈妙(8)之中,割毫折芒纤微之间,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尽于此哉。
1703066656
1703066657
【注释】(1)佐治:辅佐治理。(2)稷契:稷和契的并称,唐虞时代的贤臣。(3)伊吕:伊,指伊尹,生卒年不详。商初大臣。名伊,一说名挚。今洛阳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奴隶出身。后为成汤重用,任阿衡,委以国政,助汤灭夏。死于沃丁时。他为商朝理政安民五十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三代元老。吕,指吕尚(约公元前1128年—约公元前1015年),姜姓,字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4)造父:东夷族,嬴姓。周穆王首席御手。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5)骐骥之乘,追风之匹:骐骥,千里马。追风,泛指名马。(6)辔衔:御马的缰绳和嚼子。(7)均养:均,调和,调节。养,教育,训练。(8)幽冥窈妙:幽冥,玄远,微妙。窈妙,亦作“窈眇”或“窈渺”,意为精微,幽远。
1703066658
1703066659
【译文】况且,能够辅佐治国的忠臣,几世也难以遇到一个,毕竟平庸的人多而贤德的人少。因此,不是每一个君主都能得到像稷和契那样的骨干之才,都能有伊尹、吕尚那样辅佐之臣,如同造父也不能够每次驾车尽得骐骥、追风这样的千里马一样。驾驭马匹需要依靠缰绳和嚼子,统御庸臣就需要靠智慧和谋略。所以,君主要能够周济、帮助和指导臣下,协调和教育大小官员,审察、核实事情的真伪,思考、观察态势的变化,都要在玄远微妙之中,在分割毫毛、分解麦芒一样的纤细微小之间进行。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最有智慧的人,谁能够做到这些呢?
1703066660
1703066661
【原文】故臣有立小忠以售(1)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2)乎?
[
上一页 ]
[ :1.7030666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