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6717e+09
1703066717 【注释】(1)侧陋: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2)显言:明言。
1703066718
1703066719 【译文】有的臣子地位微贱却能够提供很好的意见,不顾身处低位而能直陈对国事的主张,怎么能够不体谅他的难能可贵呢?
1703066720
1703066721 【原文】臣有孤特而执节,分立而见毁,可不恕之以劲乎?
1703066722
1703066723 【译文】有的臣子性格孤僻但能严守节操,处世独立而受到毁谤,怎么能够不体谅他的刚劲呢?
1703066724
1703066725 【原文】此七恕者,所以进善(1)接下之理也。御臣之道,岂徒七恕九虑而已哉?
1703066726
1703066727 【注释】(1)进善:进举贤善之人。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多贤乃能进善,进善乃能退恶。”
1703066728
1703066729 【译文】这七个方面的恕道,正是进举贤善之人、接纳下层意见的道理啊。其实,统御大臣的方法,又何止这“七恕”“九虑”呢?
1703066730
1703066731 臣不易
1703066732
1703066733 【题解】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道:“为君难,为臣不易。”做君主很难,做臣子也不易。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一语道尽了做臣子的不易。
1703066734
1703066735 本段讲述了圣主与贤臣相遇之不易、大臣事主之不易、近臣事君之不易,小臣尽职之不易,外臣处事之不易,将做臣子的种种不易一一说明。诚如雍正皇帝所言:“为君为臣原是一苦境,不过尽此天地父母所生之身,利益社稷苍生,造他日之福耳!”
1703066736
1703066737 【原文】昔孔子言,为臣不易。或人以为易,言臣之事君,供职奉命,敕身恭己(1),忠顺(2)而已。忠则获宠安之福,顺则无危辱之忧,曷为不易哉?此言似易,论之甚难。
1703066738
1703066739 【注释】(1)敕身恭己:敕身,警饬己身。恭己,谓恭谨以律己。(2)忠顺:忠实顺从。《孝经·士章》:“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1703066740
1703066741 【译文】过去孔老夫子讲,做臣子也不容易。有的人却认为做臣子很容易,说:“臣子奉事君主,只要恪尽职守、听从命令,警饬己身,恭谨律己,忠实顺从就可以了。忠实就能够得到安宁宠幸的福分,顺从就没有危险、受辱的忧患,怎么不容易呢?”这么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仔细分析一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1703066742
1703066743 【原文】夫君臣之接(1),以愚奉智不易,以明事暗为难,唯以贤事圣,以圣事贤为可。然贤圣相遭既稀,又周公(2)之于成王(3),犹未能得,斯诚不易也。且父子以恩亲,君臣以义固,恩有所为亏,况义能无所为缺哉?苟有亏缺,亦何容易。
1703066744
1703066745 【注释】(1)接:《说文》曰:“交也。”(2)周公:即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尚书·金滕》篇记载:周灭商后二年,武王生了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请求代替武王死。事后,史官把册书放进金属封缄的匣子(金匮)。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三监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得成王的天下。周公在朝廷上站不住,就避居在外面。成王没有派人去抓他,但也没有相信他的忠心。后来有一年的秋天,忽然大雷电和大风把禾黍都吹坏了,成王等惊慌得很,打开匣子来看书,看到周公请求替死的祝册,幡然悔悟,出郊亲迎周公。于是,雷电停止了,风开始倒吹,已经倒地的禾黍又重新竖了起来。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3)成王: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汉族,姓姬,名诵,是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周武王之子。年少即位,由周公姬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子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
1703066746
1703066747 【译文】君臣之间打交道,愚钝的臣子侍奉聪明的君主不容易,明智的臣子侍奉愚昧的君主不容易,唯独贤德的臣子侍奉圣明的君主、有圣德的臣子侍奉贤明的君主才较易。然而,贤臣和圣君相遇的机会终究是很少的,比如周公和成王,都不能够相得,看来这实在是不容易啊。况且父子之间靠天生的亲情而融洽,君臣之间靠后天的道义而牢固,天生的亲情尚且还有亏欠的时候,何况后天的道义,怎么能够没有缺失呢?倘若有亏欠和缺失,怎么能够说容易呢?
1703066748
1703066749 【原文】且夫事君者,竭忠义之道,尽忠义之节,服劳辱之事,当危(危字上下。疑有脱文)之难,肝脑涂地(1),膏液(2)润草而不辞者,以安上治民(3),宣化成德(4),使君为一代之圣明,己为一世之良辅。辅千乘(5)则念过管晏(6),佐天下则思丑稷禹(7),岂为七尺之躯,宠一官之贵,贪充家之禄,荣华嚣(8)之观哉!
1703066750
1703066751 【注释】(1)肝脑涂地:成语的原意是指死得凄惨,肝血脑浆涂抹满地。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后指牺牲的生命。(2)膏液:脂膏与血液。(3)安上治民:语出《孝经·广要道》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4)宣化成德:宣化,传布君命,教化百姓。成德,成就品德。(5)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6)管晏:管,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晏,晏子,名婴,字平仲,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为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7)稷禹:稷指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8)华嚣:同“哗嚣”,喧哗;喧嚣。
1703066752
1703066753 【译文】况且,臣子侍奉君主,要竭尽全力行忠义之道,守住忠义的节操,能忍受种种辛劳和屈辱,危难之时,要敢于担当,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目的就是为了让君主安稳、庶民太平,传布君命,教化百姓,成就德业,让君主成为一代圣明的君主,让自己成为辅佐一世的良臣。辅佐拥有千乘之地的诸侯,就要希望自己能够胜过晏婴和管仲,辅佐拥有整个天下的君主,就要比肩后稷、大禹。七尺之躯,怎么能够只偏爱拥有一官半职的尊贵,贪图充盈家室的俸禄、谋求浮华喧闹的景象呢?
1703066754
1703066755 【原文】以(以上疑脱是字)忠臣之事主,投命委身,期于成功立事,便国利民,故不为难易变节,安危革行也。然为大臣者,或仍旧德(1),借故势,或见拔擢重任,其所以保宠成功,承上安下,则当远威权(2)之地,避嫌疑之分,知亏盈(3)之数,达止足之义。动依典礼,事念忠笃,乃当匡上之行,谏主之非,献可济否,匪躬之故(4),刚亦不吐,柔亦不茹(5),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也。然当托于幽微(6),当行于隐密,使怨咎从己身,而众善自君发,为群寮之表式(7),作万官之仪范,岂得偷乐容悦而已哉?然或为邪臣所谮,幸臣所乱,听一疑而不见信,事似然而不可释,忠诡计而为非,善事变而为恶,罪结于天,无所祷请,激直言而无所诉,深者即时伏剑赐死,浅者以渐斥逐放弃,盖比干龙逢(8)所以见害于飞廉恶来(9),孔子周公所以见毁于管蔡季孙(10)也,斯则大臣所以不易也。
1703066756
1703066757 【注释】(1)旧德: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2)威权:威势和权力。(3)亏盈:减损盈满者。《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4)匪躬之故:《蹇》卦:“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5)刚亦不吐,柔亦不茹:出自《诗经·烝民》。(6)幽微:细微、隐微、轻微。(7)表式:表率,楷模。(8)比干龙逢: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此处二者指代忠臣。(9)飞廉恶来:飞廉、恶来为父子,均为商纣的谀臣。(10)管蔡季孙:管蔡,指管叔、蔡叔。周武王驾崩之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管叔(文王三子姬鲜)、蔡叔(文王五子姬度)、霍叔(文王六子姬处)觉得周公旦摄政是为了篡夺周朝的正统,于是他们四处联络,纠集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部分对周朝有不满情绪的东夷部落的武装,兴兵声讨周公旦,发动武装叛乱,史称管蔡之乱或三监之乱。季孙,指季桓子,春秋时鲁国卿大夫。
1703066758
1703066759 【译文】因此忠臣侍奉君主,将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交出去,目的在于能够成就一番功业,利国利民。所以,他不会因为事情的难易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因个人的安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然而,做大臣的,不论是承袭先人往日的恩德和权势,还是因为受到提拔举荐而得以重任,他们要想保持君王的器重和宠用、成就一番功业,上承旨意,下抚百姓,就要远离威势和权力,避开易受人嫌疑的事情,明白缺损与盈满的概数,通达凡事知止知足的深义;行动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要忠诚笃实,担当匡扶君主的责任,谏正君主的缺失,不贪图个人利益,进献可以济世的良策;对强硬的不害怕,对软弱的不欺侮。(能够做到这些)大臣就是以道义来侍奉君主了。(即使这样)还应该防范于隐微,行事要隐密,勇于承担抱怨和过失,把一切善名和好处都归让给君王,让自己成为同僚的表率,万官的模范。怎么能够允许自己苟且偷乐呢?然而,良臣也有可能被奸邪之臣所谗毁、被宠幸之臣所惑乱,使君主听到一点怀疑后,便可能对臣子失去信任,认为事情好像如此,又很难释疑,以至使忠诚的谋划反而成了错误,好事变成了坏事,而降罪又出自于君主,没有办法祈求接见。由于激愤于直言而无处诉告,重者当时便被赐剑自杀,轻者则逐渐被罢免流放。大概就如比干、龙逢这样的忠臣被飞廉、恶来这样的奸臣所害,或孔子、周公被管蔡、季孙所毁一样。这都说明做大臣不容易呀!
1703066760
1703066761 【原文】为小臣(1)者,得任则治其职,受事(事下疑脱则字)修其业,思不出其位,虑不过其责,竭力致诚(2),忠信(3)而已。
1703066762
1703066763 【注释】(1)小臣:职位低下的小吏。(2)竭力致诚:竭力,竭尽力量。致诚,使诚心达到极点。(3)忠信: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1703066764
1703066765 【译文】做小臣的,接到任命就去做好其职务范围内的工作,安排他做一件事情,就兢兢业业地去把事情做好,心中思虑的,不超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只要竭尽全力、使自己的诚心达到极点,做到忠诚信实就可以了。
1703066766
[ 上一页 ]  [ :1.7030667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