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73532e+09
1703073532 (75) 丁日昌:《条陈力戒因循疏》,《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十八《吏政一》,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1976—1977页。
1703073533
1703073534 (76) 张研:《清代候选官员得官初步——读〈望凫行馆宦粤日记〉之一》,《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
1703073535
1703073536 (77)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17、139、135页。
1703073537
1703073538 (78)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厦门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第26、35页。此文极意强调明朝官冗现象之严重,但对文武官的冗与不甚冗两种情况,缺乏进一步分析;对冗官现象上的宋、明之异,也未能加以比较。
1703073539
1703073540 (79)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1991年版,第127、131页。
1703073541
1703073542 (80) 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以下。
1703073543
1703073544 (81) 制表据《续汉书·百官志二》及《百官志三》注引《汉官》。
1703073545
1703073546 (82) 《汉旧仪》:“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四科即德行科、明经科、明法科、治剧科。《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9页。
1703073547
1703073548 (83) 邹水杰:《简牍所见秦汉县属吏设置及演变》,《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1703073549
1703073550 (84) 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00页。
1703073551
1703073552 (85) 例如兒宽本为廷尉从史,属于散吏。后因起草奏文时表现出众,被廷尉张汤提升为廷尉掾史,变成了职吏。参看《汉书》卷五八《兒宽传》。散吏,张晏释曰:“不署为列曹也。”颜师古释曰:“从史者,但只随官僚,不主文书。”
1703073553
1703073554 (86) 例如《上林宣曲宫鼎铭》:“上林宣曲宫初元二年(前47年),受东郡白马宣房观鼎,容五斗,重十九斤六两。神爵三年(前59年)卒史、舍人、工光造,第十五、第五百一十一。”孙慰祖、徐谷富编:《秦汉金文汇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可见“舍人”与正吏、工役一同参与了公器铸造。
1703073555
1703073556 (87) 如李斯先做了吕不韦的舍人,而后被推荐为郎。大将军卫青家的舍人有一百多人,汉武帝曾派人到其家,挑中两个舍人做郎。
1703073557
1703073558 (88) 《续汉书·百官志一》注引《梁冀别传》:“增(大将军梁冀)掾属、舍人、令史、官骑、鼓吹各十人。”魏晋诸王府、大将军府可置舍人10人,诸公及开府位从公加兵者可置舍人4人,参看《晋书》卷二四《职官志》。
1703073559
1703073560 (89) 据《晋书》卷二四《职官志》。
1703073561
1703073562 (90) 《周礼·地官·稾人》贾公彦疏:“冗,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冗吏,亦曰散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50页中栏。睡虎地秦简中有“冗隶妾”、“冗皂”、“冗吏”、“冗长”、“冗边”,张家山汉简中有“冗祝”、“冗作”。广濑薰雄把“冗”解释为“没有固定的服役义务”,见其《张家山汉简所谓〈史律〉中有关践更之规定的探讨》,收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人文论衡2004》,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
1703073563
1703073564 (91)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第116页;《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上册第264页以下。
1703073565
1703073566 (92) 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93页。又王俊梅的《秦汉郡县属吏研究》对散吏也有讨论,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35页。
1703073567
1703073568 (93) 《汉书》卷五八《兒宽传》:“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廷尉)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散吏为劝农。”
1703073569
1703073570 (94) 《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句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为领军府白衣吏。”俞正燮云:“《隋书·百官志》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癸巳类稿》卷十一《少吏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23页。
1703073571
1703073572 (95) 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系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
1703073573
1703073574 (96) 《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
1703073575
1703073576 (97) 《新唐书》卷四五《选举志下》。其时的增编之官,还有检校、敕摄、判知、斜封等名目。
1703073577
1703073578 (98) 《通典》卷十九《职官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7页上栏;《新唐书》卷五五《食货志五》。
1703073579
1703073580 (99)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四四,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84册第3295页下栏。
1703073581
[ 上一页 ]  [ :1.7030735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