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74425
1703074426
(46) 《法律答问》,《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1703074427
1703074428
(47) 对这一点,顾江龙君有深入阐述。参看其《汉唐间的爵位、勋官与散官——品位结构与等级特权的视角的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2007年博士论文,第29页以下。
1703074429
1703074430
(48) 参看《宋书》卷四二《王弘传》王弘与尚书丞郎议。
1703074431
1703074432
(49) 《唐律疏议》卷一《名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页。
1703074433
1703074434
(50) 《唐六典》卷六《刑部郎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86—187页。
1703074435
1703074436
(51) 据《唐律疏议》卷二《名例》制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3页以下。
1703074437
1703074438
(5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8页。
1703074439
1703074440
(53) 《大明律》卷一《名例》,《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62册第386页上栏、第387页下栏。
1703074441
1703074442
(54) 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中外法学》1998年第4期。
1703074443
1703074444
(55)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22—23页。
1703074445
1703074446
(56) 葛承雍:《中国古代等级社会》,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7页。
1703074447
1703074448
(57) 程颢:《二程文集》卷七《汉文杀薄昭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1页。
1703074449
1703074450
(58) 《金史》卷四五《刑志》;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二十六日上谕,《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册第227页上栏。
1703074451
1703074452
(59) 韩愈:《原道》,《韩昌黎文集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页。
1703074453
1703074454
(60) 王毓铨先生指出:中国历史上,“以人身为本的徭役和贡纳重于以土地为本的田租(赋、粮)。不仅重,而且重的多”。见其《中国历史上农民的身份》,收入《莱芜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68页。
1703074455
1703074456
(61) 王毓铨:《明代的军户——明代配户当差之一例》,收入《莱芜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2页以下。
1703074457
1703074458
(62) 张显清:《明代官绅优免和庶民“中户”的徭役负担》,《历史研究》1986年第2期。
1703074459
1703074460
(63)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颜师古注。
1703074461
1703074462
(64) 以上参考了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20页;高敏:《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收入《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32页;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刘敏:《重释“高帝五年诏”中的爵制问题》,《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
1703074463
1703074464
(65) 《汉书》卷七《昭帝纪》引。
1703074465
1703074466
(66) 《汉书》卷二《惠帝纪》。
1703074467
1703074468
(67) 《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还可参看拙作《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56页。
1703074469
1703074470
(68) 品官占田制及荫客制,见《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1703074471
1703074472
(69)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以上参考了唐长孺:《西晋田制试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43页以下;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152页;高敏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上册第323页以下;蒋福亚:《魏晋之际依附民的合法化》,收入《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页以下。
1703074473
1703074474
(70)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
上一页 ]
[ :1.7030744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