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82333
[35] 陈增佑:《奏请变通学堂毕业奖励出身事宜折》,1905年9月,《光绪政要》卷31。
1703082334
1703082335
[36] 陈增佑:《奏请变通学堂毕业奖励出身事宜折》,1905年9月,《光绪政要》卷31。
1703082336
1703082337
[37] 陈增佑:《奏请变通学堂毕业奖励出身事宜折》,1905年9月,《光绪政要》卷31。
1703082338
1703082339
[38] 陈增佑:《奏请变通学堂毕业奖励出身事宜折》,1905年9月,《光绪政要》卷31。
1703082340
1703082341
[39] 《学部会奏酌拟停止各学堂实官奖励并定毕业名称折》,《内阁官报》第20号,宣统三年七月二十日,法令;《学部通行各直省督抚改定各学堂毕业名称,自接奉官报之日起均遵照新章办理文》,《内阁官报》第36号,宣统三年八月初七日,法令。
1703082342
1703082343
[40] 对比洋务时期学堂与停废科举之后学堂,这一区别尤其明显。另见详文。
1703082344
1703082345
[41] 《奏定各学堂考试章程》,1904年1月13日,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508—514页。
1703082346
1703082347
[42] 刘汝骥:《丙午召见恭记》,《陶甓公牍》卷1,安徽印刷局1911年校印本,示谕,第1—2页。
1703082348
1703082349
[43]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第181—187页。
1703082350
1703082351
[44] 《咨各省督抚嗣后派遣出洋学生应遵章切实考验文》,《学部官报》第40期,文牍,1907年11月26日;《游美学务处呈报本年应送游美学生考试取录办法文》,《学部官报》第102期,京外奏牍,1909年10月14日。
1703082352
1703082353
[45] 《修改各学堂考试章程折》,《学部官报》第13期,本部章奏,1907年3月5日。
1703082354
1703082355
[46] 1907年12月25日上谕,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5806—5807页。
1703082356
1703082357
[47] 《学部议复中书黄运藩整顿学务请复科举折》,《盛京时报》1907年11月19日。
1703082358
1703082359
[48] 《杂报·清廷决议再行科举》,《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第2831号,1907年10月9日。
1703082360
1703082361
[49] 《闲评一》,《大公报》1911年6月22日。
1703082362
1703082363
[50]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转引自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9—70页。
1703082364
1703082365
[51] 《学部官报》第6期,本部章奏,1906年11月16日。
1703082366
1703082367
[52] 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吴建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2—53页。
1703082368
1703082369
[53] 《外省纪闻·内政》,《河南官报》第141期,1906年11月。
1703082370
1703082371
[54] 刘真主编、王焕琛编著《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2册,台湾书店1980年版,第807—808页。
1703082372
1703082373
[55] 《本馆专电》,《神州日报》1907年10月22日。
1703082374
1703082375
[56] 《要闻一·政府注重学务汇闻》,《神州日报》1908年9月15日。
1703082376
1703082377
[57] 参见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第385—399页。
1703082378
1703082379
[58] 《留学生殿试仍在内廷举行》,《盛京时报》1910年5月20日。
1703082380
1703082381
[59] 《廷试留学生注重国文》,《盛京时报》1910年5月12日。
1703082382
[
上一页 ]
[ :1.7030823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