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94021
[123] 《东莞县志》(1921),51/4a。该地方志修纂者的记述并不完全清楚。根据每五年任命一次“书算”的事实来看,书算可能是衙门僚属,而不是里甲人员。
1703094022
1703094023
[124] 织田万《清国行政法分论》第5卷,第110—124页中,列出了清政府税收制度所面临的三大主要困难,即:纳税人拖欠交纳、地方官及其走卒非法强加额外费和欺骗操纵税收程序。乡人的贫困,会给征税带来困难;这完全不同于有意的拖欠。Wittfogel and Feng,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Liao,p.374引用《辽史》,描写了12世纪盛行的社会问题:“县有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等役。有破产不能给者,良民患之。”这种情况,也存在于19世纪的清帝国部分地方。
1703094024
1703094025
[125] 一个特别有说明力的事例见于浙江处州知府(周茂源)1669年的详文:“自(康熙)八年……之后,……其端起于久不过割,则业主先无的名,抑且随人纽充,则额田竟无定处。里长既不识其田之在南在北,又安知其田之真熟真荒!所以奸民嘱托总书图差,尽多诡插逃绝户下,实则暂移他所,秋成暗至收租。”参见李渔《资治新书》二集,2/21a-b。〔编者按:周茂源《详复变产完粮缘由》。1669年为康熙八年,据原文:“八年平地之后,飞亩串名,侵逋日甚。”则该详文似应作于1669年之后。〕
1703094026
1703094027
[126] 刘世仁《中国田赋问题》,第108—109页。
1703094028
1703094029
[127] 丁日昌《抚吴公牍》,20/10a。
1703094030
1703094031
[128] 冯桂芬文,引见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31/6a。
1703094032
1703094033
[129] 《大清历朝实录·德宗朝》,95/11a-12a;朱寿朋《东华续录》(1908),28/18a-19b;《清朝续文献通考》,28/7797,阎敬铭1880年的上奏。〔编者按:阎敬铭上奏时间为光绪五年五月己丑(1879年),见《大清历朝实录·德宗朝》,阎时任工部右侍郎,奉命稽查山西赈务,并非山西巡抚,正文有误。又按,当时山西巡抚为曾国荃。〕
1703094034
1703094035
[130] 《牧令书辑要》,11/54a-57a。〔编者按:《牧令书》是徐栋辑的一本政书,二十三卷。其后丁日昌删节徐书成《牧令书辑要》,都十卷,此处应是《牧令书》。又正文提到的这位地方官是深州知府张杰,引文选自他的《论差徭书》。〕
1703094036
1703094037
[131] 《清朝续文献通考》,27/7790。有关“绅士”和“文人”的解释,可以参考本书第三章注释11。
1703094038
1703094039
[132] 《清朝续文献通考》,28/7791。〔编者按:应为27/7791,《清续通考》的编者引深州知府张杰的《均徭辨》。〕
1703094040
1703094041
[133] 《清朝续文献通考》,28/7799。
1703094042
1703094043
[134] 《大清历朝实录·圣祖朝》,2/18b-19a,“顺治十八年三月戊戌日”。
1703094044
1703094045
[135] 《皇清奏议续编》,3/4b-5a。
1703094046
1703094047
[136] 《清朝续文献通考》,28/7797。包世臣(1775—1855)《齐民四术》12/11a-b,叙述了1798年云南省威远县发生的一个典型的榨取事例。
1703094048
1703094049
[137] 《清朝文献通考》,22/5049-5050。
1703094050
1703094051
[138] 《户部则例续纂》(1796),31/7a。
1703094052
1703094053
[139] 《中和》月刊,第2卷,第10期,第132页中引黄卬的《酌泉录》卷2内容。
1703094054
1703094055
[140] 《皇清奏议续编》,4/12a。这名官员就是(名臣)王杰。
1703094056
1703094057
[141] 《清朝续文献通考》,28/7799,引高延第在19世纪晚期的笔述。
1703094058
1703094059
[142] 《清朝文献通考》,21/5046。
1703094060
1703094061
[143] 《清朝文献通考》,21/5046和22/5050。
1703094062
1703094063
[144] 《清朝文献通考》,22/5051。
1703094064
1703094065
[145] 《清朝文献通考》,21/5046。
1703094066
1703094067
[146] 《清朝文献通考》,21/5051。
1703094068
1703094069
[147] 参见本章注103。《学政全书》(1810),7/6a,也可以参考。
1703094070
[
上一页 ]
[ :1.7030940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