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98259
[99] 《吉安县河西坊廓乡志》(1937),卷首;梁启超,《中国文化史》(1936),第60页;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120。
1703098260
1703098261
[100]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引《曾氏四修族谱》,第一册《文艺四》,1a-4a,《吉公祠条规》。湖南善化黄氏宗族对科场考试成功者进行奖励,金额从500两(在京试中取得状元者)到10两或更少(取得各种等级的生员)。参见《黄氏支系考》(1897),第五册。有时,宗族还对年轻学子进行赞助,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举例来说,在18世纪中叶,浙江会稽张氏宗族有名做过官的族人购置“学田”,以其收入赞助贫困士子(每月支米三斗,每季支银五钱)。参见《张氏族谱》(1841),19/1b。江苏丹阳县李孟雄捐钱为宗族购置“祭田”,他以如下言语描述了族地对学子学业成功的影响:“简言之,吾乡祭田之盛,如常过访之横塘秦家……有祭田千余亩。……藤村江家……有祭田千亩。……江澍胡家,虽自来不甚兴旺,亦复祭田几百亩。……此三姓科场得售之人,较之本地他姓为多。”参见《李氏宗谱》(1883),3/56以下。
1703098262
1703098263
[101] 《曾氏四修族谱》,第一册,《文艺四》,4a。
1703098264
1703098265
[102] 《续修庐州府志》,34/29b和53/10a。
1703098266
1703098267
[103] 《兴安县志》(1871),7/27a。
1703098268
1703098269
[104] Kulp,Country Life,p.14.
1703098270
1703098271
[105] 《九江儒林乡志》,21/18b。文中所引是当地一位打油诗人所作小品诗的最后一句。该诗描述了他家乡极为浓郁的读书风气,全文如下:“极目人烟遍四方,古榕修竹护村庄。弦歌自信儒林盛,到处家祠作学堂。”
1703098272
1703098273
[106]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p.54-55,胡先缙引用郑太和(1277—1367)在《郑氏规范》(《丛书集成》本)中提供的一个非常确切的训诫事例:“朔望,家长率众参谒祠堂毕,出坐堂上,男女分立堂下,击鼓二十四声,令子弟一人唱云:‘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眈(耽)麹蘖以乱厥性。……睠兹祖训,实系废兴。’”胡书186页提到了另一口头训诫事例。
1703098274
1703098275
[107] Leong and Tao,Village and Town Life,p.25.
1703098276
1703098277
[108]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p.133-136,引《毗陵承氏宗谱》,1/88b-89a;《王氏宗谱》,第二册,1b;《易氏宗谱》,第一册,33b-34b;《谭氏续修族谱》,第一本《祠事条规》,3a-b。
1703098278
1703098279
[109] 《南海县志》在20/19a中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世纪的事例,有个年轻人沉湎于赌博,受到母亲的责备而大怒,殴打自己的母亲。因此,宗族一名绅士下令将他处死。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123,描述了一种做法,称为“开祠堂”,亦就是把族人召集在一起处理任性分子。
1703098280
1703098281
[110] 《东莞县志》在98/9b中叙述了一个有趣的事例:“广东东莞县陈姓村,族人不满五百,而乡规肃然。阿芙蓉一物,村人视若寇雠,有染之者,族长必严惩,令自革除,屡戒不悛,则屏之出族。”根据1898年《知新报》59/9a-10a中的记载,广东香山县沙苇乡张氏宗族制定了一套族规,禁止族人吸食鸦片烟,所有吸食者都必须在一年内戒掉。如果未能戒掉,就要受到惩罚,即暂停分享胙肉权利(除籍之一种)。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121,中引用湖南《曾氏四修族谱》说:“合族不准溺女。无论贫富,各家有生女者,一月之内理合报明房长。”杀害婴儿的,要受到罚款和鞭打的惩罚。
1703098282
1703098283
[111] 《曾氏四修族谱》,第一册,《文艺三·大清律》,1a-11b中抄录《大清律》中有关家庭关系、婚姻、坟墓和纳税等方面的40条规定。除此之外,该宗谱还叙述了曾氏宗族族规(总共有22条,每条都有简短注释),要求族人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同族人和邻居和睦相处、教育子孙、安分守己、勤俭持家、及早纳税、不做坏事,等等。
1703098284
1703098285
[112]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133,引《徐氏宗谱》卷一,7a-b。
1703098286
1703098287
[113] 《佛山忠义乡志》,10/10b-12a。
1703098288
1703098289
[114] 除了上面注109和110中所提到的资料之外,还请参见《花县志》,9/23a;Kulp,Country Life,pp.321-322;William Martin,Cycle of Cathay (1896),p.335;以及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p.55-63。
1703098290
1703098291
[115]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132.
1703098292
1703098293
[116] 《南海县志》,4/24a。
1703098294
1703098295
[117] 《恩平县志》,6/18a。
1703098296
1703098297
[118] 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67中所引China Daily News (New York),Feb.8 and 9,1945。
1703098298
1703098299
[119] Lin Yueh-hwa,The Golden Wing(1947), pp.1-2.
1703098300
1703098301
[120] 梁启超,《中国文化史》,第58—60页。
1703098302
1703098303
[121] 《大清会典事例》,397/2b。
1703098304
1703098305
[122] 《施氏宗谱》(1900)就提供了一个好事例。
1703098306
1703098307
[123] 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58/76a。Hu Hsien Chin,Common Descent Group,p.56,概括陈宏谋的观点:“陈宏谋站在朝廷的角度看此问题,列举了一些最严重的犯罪可由族长和房长处理:(1)不孝不悌;(2)抢劫;(3)械斗。首先由房长设法劝说犯罪者改正;如果未成功,再由族长把全族集中到祠堂里,当众劝诫。只有在犯罪者仍然执迷不悟,才送交官府。……还可以进一步鼓励族长仲裁并解决有关土地、坟地买卖方面的温和性争端,平息家庭纷争,如果同某个其他宗族发生争端,代表宗族出面处理。”看来,陈宏谋重视的是宗族的基本特质,并不打算把宗族变成警察性工具。
1703098308
[
上一页 ]
[ :1.7030982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