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1563e+09
1703115630 如果上述对秦汉律篇名的辨析大体无误,或许可保守估计出秦及汉律的律篇数。之所以称保守,原因有三:其一,出土文献所见秦律,及前人辑佚之汉律,限于资料,难以判定其到底是篇名,还是章题,如上述所辨《秦律杂抄》之部分存疑题名;又如《汉律摭遗》、《九朝律考》所言“朝律”、“金布律”确为出土文献证实,诸如“酎金律”、“大乐律”、“上计律”等尚无法确定是否律篇名。其二,部分题名尚存有争议,如《秦律十八种》中是否应析出“兴律”,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分歧相当大[32];即便岳麓书院秦简中有“兴律”篇名,但也未必能证明睡虎地秦简可析出“兴律”。其三,部分题名似过于随意。或据里耶祠先农秦简中的“律曰祠”,便断言秦存在“祠律”。目前所见祠先农秦简数量有限,内容亦简略,属祠祀记录,笔者认为尚难下此结论,“祠律”篇名似无从谈起。
1703115631
1703115632 将这些存疑律篇名剔除在外,综合传世及出土文献所见,秦律篇目如下: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徭律、司空律、军爵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内史杂律,岳麓书院秦简中尚有贼律、杂律、尉卒律、狱校律、奔警律[33]、兴律及具律(如整理者所言无误),计有20篇;《秦律杂抄》中疑似律篇名的有戍律、捕盗律及傅律,计3篇;均工、工人程、尉杂、属邦4篇,《法律答问》涉及刑律(如盗、贼、捕等),及《秦律杂抄》中的其余律“篇名”,均存疑;18篇中的关市律,陈松长据岳麓秦简所载,认为其为金布律文,关市之名系误抄,今亦剔除在外[34]。另外,龙岗秦简中可能还存在盗律条文[35]。汉律篇目如下(限于资料,此处多就西汉而论):贼律、盗律、具律、告律、捕律、亡律、收律、杂律、钱律、置吏律、均输律、传食律、□市律、行书律、复律、赐律、户律、效律、傅律、置后律、爵律、兴律、徭律、金布律、秩律、史律,张家山三三六汉墓有朝律[36],睡虎地七七号汉墓有齎律(详上)、葬律(详下),西北汉简中有囚律,传世典籍中记有厩律,共计30种;越宫律无从考证,傍章又备受质疑[37],尉律恐是律编名[38],“酎金律”、“左官律”等,亦只能存疑。
1703115633
1703115634 以上仅仅是对秦汉律篇目所做保守估计,当时实际律篇数应多于此处所论。以汉律为例,睡虎地七七号汉墓,年代在文帝末至景帝时期。墓中出土法律简二种:一种含盗、告、具、捕、亡律等16种,一种含金布、户、田、工作课、祠、葬律等24种。用整理小组的话说:“律名前均有墨块作为标记。这40种律名多见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和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文献,但也有少数篇名为首次出现,如《葬律》等。”[39]如整理者所言无误,西汉前期律篇多过40种,自然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汉律篇多不仅为出土文献证实,如《晋书·刑法志》记载无误,则至汉武帝时汉律甚至有60篇之多。
1703115635
1703115636 三 余论
1703115637
1703115638 秦汉律篇目的数量,已过于六篇、九章;尤其是汉律篇目,或有增加之趋势。秦律之于法经六篇,汉律之于九章律,究竟有何种关系,值得关注。汉律篇目种类繁多,并非如魏新律一般,即篇目固定、体系封闭(奠定此后律典格局)。从秦汉到魏晋,律令体系为何发生这种变化,“九章律”的提法为何固定下来,等等,也值得关注。那么,能否转换思路,即以汉代律篇繁多为前提,结合解释、实证两种思路,考察律令的运用、传习与律令体系演进之关系,将决定我们能否对此类问题提出新的合理的看法。
1703115639
1703115640 〔附记: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秦汉法律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JJD810169)资助成果之一。陈松长先生就岳麓书院所见秦律令篇题,给出很好建议,于此谨致谢忱。〕
1703115641
1703115642
1703115643
1703115644 [1]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第1096页。
1703115645
1703115646 [2] 《晋书》卷三〇《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第922页;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卷第一《名例》,中华书局,1996,第2页。
1703115647
1703115648 [3] (宋)王应麟:《汉制考(《玉海》附)》,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第53~54页;(清)沈家本撰,邓经元、骈宇骞点校《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第1367~1381、1659~1717页;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第11~21页。
1703115649
1703115650 [4] 〔日〕大庭脩:《秦汉法制史研究》,林剑鸣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69~74页;连劭名:《西域木简所见〈汉律〉》,《文史》1988年第29辑。
1703115651
1703115652 [5] 李均明、刘军:《汉代屯戍遗简法律志》,科学出版社,1994,第92~167页。
1703115653
1703115654 [6] 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文物出版社,2009,第144~202页。
1703115655
1703115656 [7]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第79页。
1703115657
1703115658 [8] 张建国:《秦令与睡虎地秦墓竹简相关问题略析》,载氏著《帝制时代中国法》,法律出版社,1999,第22页。
1703115659
1703115660 [9] 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行书律初论》,《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703115661
1703115662 [10] 滋贺所言律、令名称可在三种意义上使用,是指:第一,像《开皇律》、《武德令》等那样,指一个时期内的全部律、令(律典、令典);第二,像“盗贼律”、“户令”等那样,指全部中的一个篇目(律篇、令篇);第三,像“故杀期亲卑幼律”等那样,指各条文乃至其中的一个事项(律条)。参见滋贺秀三《关于曹魏〈新律〉十八篇篇目》,载杨一凡总主编、冈也诚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丙编第二卷《日本学者考证中国法制史重要成果选译·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64页 。又,新近情况有所改变,王伟在讨论汉律时,就注意到滋贺的提法。他所言“律”一词的不同意义,正是据滋贺上述论点展开。参见王伟《论汉律》,《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
1703115663
1703115664 [11] (日)大庭脩:《秦汉法制史研究》,第54页。
1703115665
1703115666 [12]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合订本),中国人民大学,2007,第30页。
1703115667
1703115668 [13] 林清源:《简牍帛书标题格式研究》,艺文印书馆,2004,第52~67页。
1703115669
1703115670 [14] 李零:《〈孙子〉篇题木牍初论》,载氏著《〈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06,第371~383页;胡平生、李天虹:《长江流域出土简牍与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540~548页。
1703115671
1703115672 [15]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南张家界古人堤遗址与出土简牍概述》,《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2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南张家界古人堤简牍释文与简注》,《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2期。
1703115673
1703115674 [16]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第139、137页。
1703115675
1703115676 [17]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37页。
1703115677
1703115678 [18] 张忠炜:《汉代律章句学探源》,《史学月刊》2010年第4期。
1703115679
[ 上一页 ]  [ :1.703115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