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17549
1703117550
[11] (唐)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第十《感伤二》,第184页。
1703117551
1703117552
[12] (唐)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第五《闲适一》,第106页。
1703117553
1703117554
[13] (唐)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第十二《感伤四》,第241页。
1703117555
1703117556
[14] (明)谢榛撰、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第29页。
1703117557
1703117558
[15] (清)郎遂纂康熙《杏花村志》卷十二《杂记》,《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1703117559
1703117560
[16] 王青:《关于杜牧〈清明〉诗鉴赏的一点商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703117561
1703117562
[17] (明)汪舜民:《静轩先生文集》卷三《淸明问酒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正德六年刻本。
1703117563
1703117564
[18]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44页。
1703117565
1703117566
[19] 寒食节、清明节本来是内容不同的两个民俗节日,但二者气日相连,唐代已将寒食节、清明节并称,但清明节地位逊于寒食节。宋代,清明节已基本上取代了寒食节。明清时期,寒食节基本消亡。参见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第151~152页。
1703117567
1703117568
[20] 〔日〕圆仁撰、白化文等校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三(会昌二年二月十七日),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第393页。
1703117569
1703117570
[21] (宋)董嗣杲:《庐山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3117571
1703117572
[22] 王青:《关于杜牧〈清明〉诗鉴赏的一点商榷》。
1703117573
1703117574
[23] 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第145页。
1703117575
1703117576
[24] 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第4页。
1703117577
1703117578
[25]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134~135页。
1703117579
1703117580
[26] (元)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卷十二《故园寒食》,《四部丛刊》初编本。
1703117581
1703117582
[27] (唐)王建撰、王宗堂校注《王建诗集校注》卷一《乐府》,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第3页。
1703117583
1703117584
[28] (清)尤侗:《题〈杏花村志〉》,(清)郎遂纂康熙《杏花村志》卷五《题咏》,《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1703117585
1703117586
[29] 罗继祖:《〈清明〉绝非杜牧诗》,《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
1703117587
1703117588
[30] 朱易安:《〈清明〉诗不是杜牧作的吗?》,《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1703117589
1703117590
[31] 张泽咸:《唐代的节日》,《一得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第206页。
1703117591
1703117592
[32] 张庆捷:《杜牧〈清明〉诗与扫墓风俗无关》,《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
1703117593
1703117594
[33] 曹海东:《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1703117595
1703117596
[34] (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卷七《清明节》,中华书局,1982,第178页。
1703117597
1703117598
[35]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七《清明》,《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光绪十万卷楼丛书本。
[
上一页 ]
[ :1.7031175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