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18969
1703118970
(原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八卷,中华书局,2005)
1703118971
1703118972
[1] 敦煌出土的民间结社资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资料汇集之中。1997年,宁可、郝春文著《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以下简称《社邑文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日本的相关资料汇集著作也面世。这就是Tun-Huang and Turfan Documents Concer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Ⅳ)The Associations and Related Documents(A) Introduction & Texts,Co-edited by Tatsuro Yamamoto,Yoshikazu Dohi,Yusaku Ishida,The Toyo Bunko,1989.《社组织及其相关文献:导言与录文》(以下简称《社文书》),〔日〕山本达郎、土肥义和、石田勇作编,东洋文库,1989,录文一册、图版一册。
1703118973
1703118974
[2] 宁可、郝春文:《北朝至隋唐五代间的女人结社》,《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5期。
1703118975
1703118976
[3] 宁可:《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1703118977
1703118978
[4] 郭锋:《吐鲁番文书“唐众阿婆作斋社约”与唐代西州的民间结社活动》,《西域研究》1991年第3期。
1703118979
1703118980
[5] 黄霞:《北图藏敦煌“女人社”规约一件》,《文献》1996年第4期。
1703118981
1703118982
[6] 黄霞:《浅谈晚唐五代敦煌“女人社”的形态及特点》,《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4期。
1703118983
1703118984
[7] 杨森:《晚唐五代两件“女人社”文书札记》,《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1703118985
1703118986
[8] 邓小南:《六至八世纪的吐鲁番妇女——特别是她们在家庭以外的活动》,《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215~237页。
1703118987
1703118988
[9] 余欣:《唐宋敦煌妇女结社研究——以一件女人社社条文书考释为中心》,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人文学报》第325号,2002。
1703118989
1703118990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叁),文物出版社,1996,第81页。
1703118991
1703118992
[11] 宁可、郝春文:《社邑文书》,第60页。
1703118993
1703118994
[12] 参见宁可、郝春文《社邑文书》,第29页。
1703118995
1703118996
[13] 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遗(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703118997
1703118998
[14] 对此,如果在命名中体现出来的话,可以叫做《丙申年四月廿日博望坊巷燃灯女人社社条稿》,但这样的命名似乎显得繁琐。不过,由此可见民间结社在当时所呈现的多样化状态。
1703118999
1703119000
[15] 金维诺:《敦煌窟龛名数考》,《文物》1959年第5期。
1703119001
1703119002
[16] 参见《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石窟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第644页。
1703119003
1703119004
[17]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第196页。另外,就燃灯社的问题,有专门章节讨论,可以参看。
1703119005
1703119006
[18] 宁可、郝春文:《社邑文书》,第57页。
1703119007
1703119008
1703119009
1703119010
1703119012
日常秩序中的汉唐政治与社会 晚唐翰林医官家族的社会生活与知识传承
1703119013
1703119014
——兼谈墓志对翰林世医的书写
1703119015
1703119016
陈昊
1703119017
1703119018
一 导言
[
上一页 ]
[ :1.7031189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