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20821e+09
1703120821 [55]蒋湘泽前引书,第137页。
1703120822
1703120823 [56]同上;《李集·函稿》,卷8,页52a。
1703120824
1703120825 [57]《李集·函稿》,卷8,页52a。
1703120826
1703120827 [58]同上;蒋湘泽前引书,第138页。
1703120828
1703120829 [59]《李集·函稿》,卷6,页22a。(李鸿章原话为:“设有警变,只有自将而已。”——译者)
1703120830
1703120831 [60]黑尔前引书,第320—321页;《李集·遗集》,卷4,页9a。
1703120832
1703120833 [61] 《李集·函稿》,卷3,页21a。(李鸿章原话为“幸附冀尾”。——译者)
1703120834
1703120835 [62]陈其田:《曾国藩:中国轮船业的创始者》,第38页。
1703120836
1703120837 [63]《李集·函稿》,卷1,页25b;卷2,页46b。
1703120838
1703120839 [64]同上,卷1,页36b。
1703120840
1703120841 [65]同上,卷1,页12a。
1703120842
1703120843 [66]同上,卷1,页20b;卷2,页46b;卷3,页17a。
1703120844
1703120845 [67]《李集·函稿》,卷1,页32a,33a;卷2,页46b,47a;卷3,页17a。
1703120846
1703120847 [68]同上,卷1,页20a;卷2,页43a。
1703120848
1703120849 [69]蒋湘译:《捻军》,第147页。
1703120850
1703120851 [70]李少陵前引书,第80页;梁启超:《论李鸿章》,第81页。
1703120852
1703120853 [71]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415页。尽管该书是部小说,但是作者在中国生活多年,还曾一度在李鸿章手下工作,因而有很高的可信度。
1703120854
1703120855 [72]萧一山:《曾国藩传》,第194页。
1703120856
1703120857
1703120858
1703120859
1703120860 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 [:1703119617]
1703120861 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 第五章 李鸿章幕府的三大支柱
1703120862
1703120863 幕府制度的存在完全依赖于官僚政治体制,这种官僚政治体制的痼疾为幕府制度提供了存在的根据,幕主的职位、财富和个人品性则成为幕府制度赖以寄托的三大支柱。正如“幕府”一词本身所示,没有地方官职,自然不会有幕府。如果幕主不是地方官员,他的追随者和朋友们亦不能被视为幕友。此外,幕府的规模几乎直接与幕主的职位及其管辖范围紧密相关。一个地方官只有拥有个人财富才聘得起幕友,而其财富通常是与其做官相伴而来的。最后一个支柱是幕主的品性。一个幕府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它是为善还是作恶,取决于幕主的个人品性。坏官可以使自己声名狼藉,使幕府声誉扫地,而好官则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使其幕友步步高升。李鸿章位高权重,腰缠万贯,意志坚强,但是他还有一些无法描述的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伟大人物而言却是最基本的东西。李鸿章正因为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且恰逢其时,他才得以扶摇直上,跻身伟人之列,其幕府的规模和重要性也远迈前代,冲击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官僚政治体制。
1703120864
1703120865 1843年,李鸿章20岁,这一年他通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成为优贡,这是他日后漫长的宦海生涯和崛起成为伟人的吉祥开端。此后不久,他离开家乡安徽省合肥县东乡,赴京求取功名。[1]他连捷高中,1844年成举人,1847年成进士。通过这最后一级考试后,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即1850年,又授编修。[2]这些使他置身于全帝国选拔出来的寥寥无几的才士之中,如此年纪轻轻(27岁)即连捷高中更是斐然可观的成绩。他本可以在京官中成为一名硕儒,然而,这种成为一个学者型官僚的良好开端在他30岁时被无情地打断了,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危机将他推上了一条新的、完全不同的道路。
1703120866
1703120867 1853年3月4日,工部侍郎、安徽人吕贤基奉旨回籍办理团练,吕贤基奏请李鸿章和给事中袁甲三帮同办理,朝旨批准。[3]“……鸿章弱冠时颇有志为学,遭世大乱,为吕文节(贤基)牵率入军。”[4]从此,李鸿章以作幕友开始了其军旅生涯,并且他将通过这种渠道,而不是通过正统官僚政治的渠道,成为封疆大吏,实现其伟大抱负。
1703120868
1703120869 李鸿章在1853年作为吕贤基的幕友返回安徽到1859年加入曾国藩幕府这八年间,一直供职于在此期间历任安徽巡抚的幕府中,指挥军队镇压太平军和正在兴起的捻军。由于军功,他被授予多种官衔和荣誉衔,并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军事将领。[5]
1703120870
[ 上一页 ]  [ :1.7031208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