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1340
1703121341
[20]黄云前引书,卷30,页55b;1962年2月21日、6月7日访李国超;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页2a;桃溪渔隐、惺星盫主辑:《李傅相游历各国日记》,载左舜生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第387—388页。
1703121342
1703121343
[21]道格思爵士:《李鸿章》,第231页;康格夫人:《中国来信》,第56页;1962年2月21日、4月4日、1964年3月5日访李国超;吴汝纶:《李文忠公事略》,页2a;范印南:《当代中国名人录》,第106页;杨家骆:《民国名人图鉴》,卷13,页53。
1703121344
1703121345
[22]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8页;易劳逸:《中国官吏对西方入侵的反应:1880—1885年中法争端研究》(博士论文),第117页,经作者同意征引;蒋廷黻:《中日外交关系,1870—1894》,载《中国社会政治科学评论》,ⅩⅦ,第2期,第77页。
1703121346
1703121347
[23]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8页。丁忧期间似可入幕供职,而掌现任正式官职则不可。
1703121348
1703121349
[24]伯恩哈特·梅恩:《血与铁:克虏伯的兴起》,G.H.史密斯译,第196—197页;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Ⅲ,第33—34页;蒋湘泽:《捻军》,第146页。
1703121350
1703121351
[25]《李集·函稿》,卷16,页3b。
1703121352
1703121353
[26]《李集·奏稿》,卷9,页24a。
1703121354
1703121355
[27]恒慕义前引书,Ⅰ,第242页;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50—51页;德巴里前引书,第707页;《李集·奏稿》,卷16,页24a;司百读前引书,第84页;《李集·函稿》,卷1,页31a。
1703121356
1703121357
[28]恒慕义前引书,Ⅰ,第242页;邓嗣禹、费正清前引书,第50—55页;德巴里前引书,第707—711页;芮玛丽前引书,第66页;萧公权:《翁同龢与戊戌维新》,载《清华学报》,1957年4月第2期,第120, 150—151页;徐中约:《中国进入国际家庭》,第142页。
1703121358
1703121359
[29]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38页;汉密尔顿:《郭嵩焘:儒家异己分子》,载《中国论文集》,第15卷,第1、3、4、19、20页;萧公权《翁同龢与戊戌维新》,第131页;易劳逸前引书,第59—61页;司百读前引书,第155—156页。
1703121360
1703121361
[30]徐中约前引书,第175—176、121页。
1703121362
1703121363
[31]邓嗣禹、费正清前引书,第141页。
1703121364
1703121365
[32]汉密尔顿前引书,第22页;邓嗣禹、费正清前引书,第143—144页。
1703121366
1703121367
[33]邓嗣禹、费正清前引书,第141—146页。
1703121368
1703121369
[34]《李集·函稿》,卷2,页47a。
1703121370
1703121371
[35]恒慕义前引书,Ⅰ,第526—528页。
1703121372
1703121373
[36]钱实甫:《清季重要职官年表》,第246页;《李集·函稿》,卷1,页37a。
1703121374
1703121375
[37]《李集·遗集》,卷3,页16a,卡尔森:《开平煤矿》,第29页;《李集·函稿》,卷9,页22a—b;《大清缙绅全书》,1872,1873,1874,卷2,页14b。这个丁寿昌不可与另一个同名同姓的丁寿昌相混,那个丁寿昌是李鸿章丁未同年,但他是江苏人。
1703121376
1703121377
[38]费维恺前引书,第108页。
1703121378
1703121379
[39]费维恺前引书,第112—113, 116页。
1703121380
1703121381
[40]费维恺前引书,第60—62页,24页;《大清缙绅全书》,1892—1895,卷2,页14b。
1703121382
1703121383
[41]拉法尔格:《中国首批百名学生》,第60、72页。
1703121384
1703121385
[42]费维恺前引文,第117页。
1703121386
1703121387
[43]《李集·函稿》,卷18,页5b。
1703121388
1703121389
[44]魏尔特:《赫德与中国海关》,第561页;蒋廷黻前引文,第66页;路德威格前引书,第368页。
[
上一页 ]
[ :1.70312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