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8774
1703128775
(33) “国的主人”,语见《元朝秘史》第121节。
1703128776
1703128777
(34) 关于蒙元政权与西北诸汗国关系的概述,可参见多卷本《中国通史》卷8,“中古时代·元时期”,陈得芝主编,上海,1997年,页551—584;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南京,1994年,页80—198。在历任伊利汗使用的几方汉字印章中,“辅国安民之宝”和“王府定国理民之宝”应当是大汗颁赐的。至于1304年即位的完者都汗所使用的“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则不大像是得自于大汗,因为大汗不可能将“皇帝”的称号赐予别人。这大概是侨居伊利汗国的汉人依完者都汗的命令为他雕造的。参见爱尔森前揭论文。又,参见田津波、柯立夫:《梵蒂冈秘密档案中的三件蒙古文书》,《哈佛亚洲研究杂志》卷15(1952年)。惟该文将最后那颗印文读作“真命皇帝天顺万事之宝”,稍有小误。
1703128778
1703128779
(35) 片山共夫:《怯薛与元朝官僚制》,《史学杂志》89卷12期(1980年)。
1703128780
1703128781
(36) 李治安:《怯薛与元代朝政》,《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1703128782
1703128783
(37) 萧启庆:《元代的宿卫制度》,《元代史新探》,台北,1983年。
1703128784
1703128785
(38) 李治安:《怯薛与元代朝政》,《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1703128786
1703128787
(39) 《南台备要》,“剿捕反贼”条,《永乐大典》卷2611。
1703128788
1703128789
(40) 《经世大典·站赤》,“安置龙门站”条,《永乐大典》卷19432。
1703128790
1703128791
(41) 《永乐大典》卷2610载录《南台备要》“行台移江州”条云: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于大口北虎皮察只儿(按蒙语“察只儿”译言帐幕)里,御史台官对安童丞相、阿必失阿平章、卢右丞、撒的迷失参政、不鲁迷失海牙参政等奏:“‘罢了行御史台底勾当’俺提说来,圣旨‘大都里问省官人每’么道道来。”奉圣旨:“问省家为什么罢来?”安童丞相奏说:“台官家人每说有:‘江南盗贼几遍生发,这行台镇遏来’。我也俺每伴当每根底说来:‘罢了呵,不宜的一般’。”圣旨:“依着您底言语,教行御史台移去江州立着。钦此。”按,这件史料与正文内采录的《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壬辰条关于移徙江南行御史台于江州的记载,所述实为一事。大口是由大都“驾幸上都”的必经驿站;而“本纪”所谓“二月壬辰”,正是二十五日。是知《永乐大典》中的“三月”必为“二月”之讹。
1703128792
1703128793
(42) 《元史》卷126,《安童传》;片山共夫:《元朝四怯薛的轮番制度》,九洲大学《东洋史论丛》2期(1977年)。洪金富:《元朝怯薛轮值史料考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7卷2期(2003年)。
1703128794
1703128795
(43) 《元史·世祖纪》又载至元四年三月壬寅日安童建言裁省宣员等事。寅日亦属安童当值日支。惟据史文无法判断这是他的“随时献纳”,还是在更正式的殿廷陪奏时参与集议。
1703128796
1703128797
(44) 参见《经世大典·站赤》,“河南立站”条,《永乐大典》卷19423;《南台备要》,“剿捕海贼”条,《永乐大典》卷2611:《秘书监志》卷5,“秘书库”引延祐六年九月初一日圣旨、泰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圣旨。又据《南台备要》“剿捕反贼”条(《永乐大典》卷2611),哈麻在至正十二年二月初九日时已重莅枢密院为同知。故知他在同年四月三十日廷议“剿捕海贼”时,已是兼有同知枢密院事身份的速古儿赤。
1703128798
1703128799
(45) 《元史》卷136,《阿沙不花传》。
1703128800
1703128801
(46) 《元典章》卷5,“台纲”,“监察则管体察”;又见《永乐大典》卷2608,引《宪台通纪》同条。
1703128802
1703128803
(47) 蒙古初期的怯薛组织,见《元朝秘史》第124节、第191节、第192节、第225—227节、第229节等。
1703128804
1703128805
(48) 《辍耕录》卷1“云都赤”条云:“……云都赤,乃侍卫之至亲近者。虽官随朝诸司,亦三日一次,轮流入直。负骨朵于肩,佩环刀于腰,或二人、四人,多至八人。……盖所以虞奸回也。虽宰辅之日觐清光,然有所奏请,无云都赤在,固不敢进”。按,同书此条后又有“大汉”条云:“国朝镇殿将军,募选身躯长大异常者充。凡有所请给,名曰‘大汉衣粮’。年过五十,方许出官”。这种“大汉”,当属殿前仪仗,待考。
1703128806
1703128807
(49) 语见《宪台通纪》,“整治事理”条,《永乐大典》卷2608。
1703128808
1703128809
(50) “齿长劳久”之语见林弼:《迭里迷失传》,《林登洲集》卷21。
1703128810
1703128811
(51) 见《经世大典·站赤》“河南立站”条,《永乐大典》卷19423。
1703128812
1703128813
(52) 董文忠侍奉忽必烈卧榻办公,“日鸡一鸣而跽,烛入而出”。是知白昼当值者至夜更班。见姚燧:《董文忠神道碑》,《牧庵集》卷15。姚燧《贺仁杰神道碑》云:“他人满直,三日而更。独公与董文忠为长上侍疾,或一月不至家”。见《牧庵集》卷17。
1703128814
1703128815
(53) 杉山正明:《大蒙古的世界》,东京,1992年,页269。
1703128816
1703128817
(54) 《元史》卷119,《月赤察儿传》。
1703128818
1703128819
(55) 参见斯普勒:《蒙古人在伊朗》,柏林,1955年,页285—288。
1703128820
1703128821
(56) 兰普顿(A.K.S.Lambton):《延续性与变迁:11至15世纪波斯的政府和社会》,伦敦,1988年,页50—62。
1703128822
1703128823
(57) 本田实信:《札剌伊儿朝蒙古异密制度考》,载同氏:《蒙古时代史的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
[
上一页 ]
[ :1.7031287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