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88168
1703188170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第五章强劲的张力
1703188171
1703188172
不将清瑟理霓裳
1703188173
1703188174
尘梦那知鹤梦长
1703188175
1703188176
洞里有天春寂寂
1703188177
1703188178
人间无路月茫茫
1703188179
1703188180
玉沙瑶草连溪碧
1703188181
1703188182
流水桃花满涧香
1703188183
1703188184
晓露风灯易零落
1703188185
1703188186
此生无处访刘郎
1703188187
1703188188
——曹唐:《大游仙》
1703188189
1703188190
1703188191
1703188192
1703188194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Ⅰ.礼欲之战:节、烈与“旌表”
1703188195
1703188197
(一)从宋儒提倡以前说起
1703188198
1703188199
朝廷对“贞”、“节”的奖励,如前所述,在秦、汉时已有之,但那大体上尚未成为定制,还有些皇帝心血来潮或“特事特办”的味道。而且,特别冷酷残忍的“烈”似乎尚未被重视。相反,倒是在边远地区——中原正统汉族文化“教化”未深的地区,反而能见到冷酷的“烈”。兹举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十“广汉士女”中所载为例,可见一斑:
1703188200
1703188201
殷纪配:丈夫早死,因貌美,求婚者众,断指自誓。
1703188202
1703188203
鼓非、李进娥:皆因夫死不肯改嫁,割发自誓。
1703188204
1703188205
王和:夫死不肯改嫁,自割一耳。
1703188206
1703188207
李正流:夫死不肯改嫁,投河自尽。
1703188208
1703188209
相乌、袁福:夫死不肯改嫁,父母逼迫,遂自杀。
1703188210
1703188211
这些女子动不动就割发残身,以抗拒亲族要她们改嫁的压力,正说明当时广汉地方礼教尚弱——要是在明、清时的中原,她们不肯改嫁只会受到热烈支持。任乃强说上述诸女之行是“落后社会初慕封建文化之征象”【1】,确实有理。而在宋、明道学家看来,她们皆为“烈妇”无疑。
1703188212
1703188213
从唐诗中考察“节”、“烈”是极有兴味之事,可惜这里不便过于展开。在孟郊诗集中,可以听到“地道”的道学声调:“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烈女操》)“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去妇》)有一位女郎程长文,遭人强暴而反抗,结果自己却下了狱(大约是“防卫过当”杀死了歹徒?),写了一首《书情上使君》的歌行,自诉冤情。这诗在当时就传诵出名,唐人的诗选集《又玄集》、《才调集》中都入选。中有句云:
1703188214
1703188215
强暴之男何所为,
1703188216
1703188217
手持白刃向帘帏。
[
上一页 ]
[ :1.7031881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