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224022
1703224023
然而,在全球权力政治的层面上,19世纪的欧洲几乎只是个助兴节目。当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中宣布成立时,阿尔萨斯易手了,教皇国消失了,奥斯曼帝国如春雪融化般在巴尔干半岛萎缩,哈布斯堡王朝被驱逐出了伦巴第平原。这一切都很有趣,像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这类诞生在动荡中的力量将继续走向全球性的扩展。在大背景下这些变化多数是微小的。除了一两个欧洲国家在崛起后对英语世界的秩序发起过(不成功的)挑战,欧洲的非英国权力政治在更广阔世界的巨大变迁中几乎无所作为。
1703224024
1703224025
在一定程度上,过去几个世纪里世界权力政治的故事模式有一个单一且至关重要的情节。这个情节就是海洋体系长久持续的崛起,其中心从联合省转移到英国,再到美国。
1703224026
1703224027
问题是为何如此。五百年前,英国绝对不是世界的主导国家。仅在欧洲,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德国的一部分、低地国家、意大利的一些城邦国家都在相当程度上远远领先于英国。并且毫无疑问的是,整体而言欧洲人绝不是人类前进的先锋。奥斯曼帝国当时正在权力的鼎盛时期,恢复了古城君士坦丁堡昔日的荣耀,利用着多种语言文化中的多民族的智识和活力,在这种文化中,宗教少数派和少数民族享有的权利远远超过他们在基督教世界任何地方所享受到的。穆斯林统治者正在为印度的广大地区带来秩序,所聚集的财富超过欧洲的任何积累。中国经济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今天的美国,[2]中国的商人、将军、艺术家和学者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日本的文化、技术和治国之道代表着人类成就的极致。没有观察者在面对美洲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财富和权力时能够预料到它们即将在西班牙征服者手中毁灭殆尽。非洲统治者平等地对待欧洲来访者和商人。
1703224028
1703224029
它是如何做到的?
1703224030
1703224031
世界注视着这些英语国家实力不断上涨并获得权力,朋友和敌人已经注意到,与欧洲和欧洲之外的其他社会相比,英语世界看起来更少为传统所束缚,更愿意拥抱变化、容忍异见者,并且最重要的是,容许资本主义制造和需要的混乱——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转变。纵观整个近现代时期,英语世界都是人类长征的先锋,一步步更深地进入民主资本主义的世界。
1703224032
1703224033
当然,西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确切含义基于你何时站在何种立场上。美国人常认为西欧是一个墨守成规和传统的地方,而在亚洲和非洲人看来,东欧已是西方。一些中国农民穿越大半个中国东行至上海找工作,在看到这个城市闪闪发光的高楼大厦并经历经济竞争的变化无常和文化的自由兼容时,他们认为自己接触到了西方。横跨美国到东部旅行的加州人一旦到了传统风情浓郁的城市,比如说波士顿和萨凡纳,会以为他们几乎到了欧洲。
1703224034
1703224035
西方的相对性有着有趣的政治和文化后果。到达柏林的库尔德移民确信自己抵达了西方;在谈论德国和土耳其社会的区别时,很多德国人会谈论他们的西方认同。然而与此同时,德国人经常会拒绝他们认为过度的美国式现代化。对1941年来自亚洲的游客而言,东京似乎处于西方现代性的前沿,就像今天大多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游客对新加坡的看法。然而在柏林、新加坡和东京,知识分子一向认可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社会的特殊性、非西方性和非现代性,这些特质使他们的家园比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这种不值得羡慕的西方有着更深厚、更丰富的道德和文化。
1703224036
1703224037
离主题更近的例子是,五十年前,美国南方远没有北方发达,许多南方人都庆幸自己拥有温暖的人类价值观——与没有人性、侵略成性且钻进钱眼里的北方人相比。与此同时,他们仍羡慕北方人的财富和成功,对其权力恨之入骨。
1703224038
1703224039
在美国北部,中西部人将他们脚踏实地的温暖诚挚与东部沿海人民的冷酷算计相比较。东海岸自北至南,人们都在谈论纽约人的冷酷和虚伪。在纽约,皇后区和斯坦顿岛的人将他们温暖的家庭生活和友善的举止与曼哈顿那些态度冷冰冰的人相比,在曼哈顿,每个人都知道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某个人比其他人更野心勃勃、更不合群、更冷酷和更自私。
1703224040
1703224041
富有、自由,却也冷酷、不人道,这就是东方对西方的看法。这是欧洲人对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通常看法,这是世界大部分地方对欧洲的看法。这是泰国农村对曼谷的看法,这是斯威士兰对约翰内斯堡的看法,这是意大利南方人对米兰的看法。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今天中东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看法。
1703224042
1703224043
这就是西洋崇拜者在他们憎恨和恐惧的西方所看到的;这就是恐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者在谴责英美的全球霸权和影响力时所讨论的。
1703224044
1703224045
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抱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历史中,有一种普遍的感觉,就像瓦格纳的一部歌剧中阿尔伯利希抢夺莱茵河仙女的黄金时所接受的交易:无论谁拥有黄金,都必须弃绝爱情。
1703224046
1703224047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相互疏离的社会,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社会批评家已经说了几百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冷酷”,乡村比城市更温暖,诸如此类。
1703224048
1703224049
当这种前进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们处在一个比他们所喜欢的环境更冷酷、更危险、更不友好的氛围之中。欧洲数百万中东和北非移民发现他们的新家园根本不符合他们对人类基本价值的感知。土生土长的欧洲人在从盎格鲁-撒克逊高地资本主义吹来的寒风中退缩。在全球竞争的寒风中,美国人气喘吁吁地把自己裹得更紧,这让美国经济一直是一个更牢固、要求更苛刻的竞技场。
1703224050
1703224051
简单的世界精神图谱让我们重述对海洋秩序崛起的疑问。英语国家是如何成为全球车队的先锋?它们到达后是如何一直保持在这个位置的?为什么它们要开展这段旅程?它们如何忍受寒冷?答案似乎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在近现代历史的黎明中,英语世界是某种具有全球效应的金发姑娘。奥利弗·克伦威尔会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或是幸运,或是上帝之旨意,英国在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有着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正确配合。另一方面,是复杂得多的部分,解释了金发姑娘自欧洲近代的黎明至21世纪如何设法维持她的领先地位,并令此地位长盛不衰。
1703224052
1703224053
做对事情
1703224054
1703224055
事后看来,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现代世界处于一场伟大革命的边缘:资本主义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作为一个社会体系,资本主义不仅仅是自由市场;黎明时分已有买家和卖家。相对于个体经济变化,资本主义更重视大规模生产性和金融性资源。在传统商品经济中,金融和借贷是必需且复杂的业务,但在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是这一体系的心脏——许多人会说这是一颗冷酷的黑心,但尽管如此,心脏就是心脏。
1703224056
1703224057
押在向着资本主义进发的比赛上的赌注是巨大的。任何掌握了这种新型社会组织和骑上资本主义发展这头老虎的国家会获得超过其竞争对手的巨大优势,积聚大量财富,并且成为一个强国。意大利城邦国家似乎是第一个展现出资本主义动力的社会:威尼斯和热那亚成为强国;其他城邦国家发家致富,足以扶持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化繁荣。面积微小的荷兰比城邦国家大些,先是击退了西班牙,然后是法国;在其巅峰时刻,荷兰是一个横跨全球的帝国。
1703224058
1703224059
近现代世界早期有许多文化和文明徘徊在成熟的资本主义的边缘。学者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完全靠内因的话,是否会转型?何时会转型?除了低地国家和意大利北部,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的城邦国家于16世纪出现了跳跃到资本主义的迹象。西班牙的世界帝国依赖于意大利银行家的资本主义技能。[3]如果法国没有分心于宗教战争,它很可能已经成为塑造世界的力量。
1703224060
1703224061
英国不是第一个敢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但它设法挤到了队伍前面,然后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可以看到至少一部分原因,其中许多和运气有关。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国是金发姑娘,享受一系列有利的条件,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与之相比。
1703224062
1703224063
当时,英国的地理位置似乎根本谈不上有利。它处于欧洲文明的寒带和半冻带边缘,其港口远离地中海和经过好望角的南大西洋航线这些有利可图的贸易路线。多风暴的北海海岸只提供了通往北美荒地的便利交通,没有大规模的、脆弱的、富有黄金的帝国等待采摘,没有贮量丰富得难以置信的矿山等待开采,没有香料作物在友好的港口和海湾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1703224064
1703224065
然而,随后的岁月证明英国人拥有了这个星球最好的不动产。它们是欧洲的一部分,欧洲国家因有力且危险的敌人而保持高度警觉。中国皇帝是所有他自己能测量到的土地的主人;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文明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大,更为自信、更为先进,连续不断的蛮族入侵都被中国强大有力、自命不凡又自给自足的文化所吸收,在这种情境中,中国变得满足于现状。奥斯曼帝国的君主也同样富有和强壮到足以忽略那种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即他们的帝国有许多需要向邻居们学习的地方。即使他们针对基督教欧洲的进攻陷入停滞,西方小国对君士坦丁堡形成威胁的可能性也还是可以被安全化解。颠覆性的发明如印刷机可能被禁止;国家没必要鼓励学者和将军们去西方旅行以寻找新的知识。
1703224066
1703224067
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小国国王、皇帝、幼年王子和公爵们就没有这样的奢侈享受。政治、商业和军事竞争是多方面的和无情的。英国羊毛商人面临低地国家的竞争,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在意大利决战,战争和经济竞争驱使西方文明创新和改进。欧洲未能统一令多极文明得以发展,在多极文明中,多种思想、多种文化推动力可以繁荣发展;学者、艺术家、发明家和士兵可以离开一个主人,去跟从另一个主人;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成功科技的传播。这些国家彼此吵闹不休;如果一个国家改良了弩或发现了更为有效的防御工事,其他国家不得不采用并加以改进。
1703224068
1703224069
那个时代的欧洲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增长的温室,在这里,竞争加快了历史变化的过程。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向他羞怯的情人写道:“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爱会缓缓成长,比帝国的成长更慢,比帝国的疆域更广。”[4]他也在思考一些过去的伟大帝国,如中国、埃及和罗马。缓慢的崛起和缓慢的衰落,这些不朽的帝国似乎生活在一个地质的时间标度上。到马维尔的时代,历史已经走上了一个更快的节奏,从他的时代到我们的时代,变化以不断加速的步伐席卷全球。更小、更有竞争性的欧洲社会首先在通往西方的路上加快了速度,英国处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体验了更有动力和更富竞争性的环境的全部力量。
1703224070
1703224071
在欧洲内部,英国处于金发姑娘的位置:紧邻欧洲大陆,可以充分获得欧洲大陆加速发展的益处,同时又偏僻得足够避免反复的入侵和破坏。它处于欧洲世界远处的西极,但并不像斯堪的纳维亚或冰岛那样陷入遥远的、远离中心地带的黑暗;也不像俄罗斯,许多学者认为蒙古入侵者粉碎和破坏了一个新生的文明,造成其在对欧洲领先地位的竞争中永久性的落后和不利。英格兰处于欧洲边缘,四周都是空荡的海洋,而不是拥挤不堪、野蛮入侵者一波又一波出现的欧亚平原。并且,虽然英伦诸岛处于欧洲边缘,但从莱茵河口到泰晤士河口的海路很短,通常易于航行。到葡萄牙的海路是开放的,到波罗的海也是轻而易举。当奥斯曼帝国封锁了传统的前往远东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英国就突然变得更有价值,威尼斯和热那亚曾拥有的压倒性优势在角逐未来时变成了可怕的障碍。
[
上一页 ]
[ :1.7032240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