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224451e+09
1703224451
1703224452 [5] 四旬斋(Lent),也叫大斋节,封斋期一般是从圣灰星期三(大斋节的第一天)到复活节的四十天,基督徒视之为禁食和为复活节做准备而忏悔的节日。——译者注
1703224453
1703224454 [6] 毛拉(mullah),是伊斯兰教徒对神学家的敬称。——译者注
1703224455
1703224456 [7] Matthew 23:9(Authorized Version).
1703224457
1703224458 [8] Matthew 19:14(AV).
1703224459
1703224460 [9] 人们对1823年发现的手稿的作者有一些疑问。然而,手稿体现的神学观点接近于《失乐园》。
1703224461
1703224462 [10] James Kinsley,ed.,The Poems and Fables of John Dryde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0),7.
1703224463
1703224464 [11] 路德、茨温利和加尔文为三位新教改革领袖。他们的神学观点不仅异于罗马天主教教义,而且也彼此相异。
1703224465
1703224466 [12] Kinsley,372-373.
1703224467
1703224468 [13] John Milton,Complete English Poems,of Education,Areopagitica,ed. Gordon Campbell(New York:Everyman’s Library,1993),604.
1703224469
1703224470 [14] John Milton,Complete English Poems,of Education,Areopagitica,ed. Gordon Campbell(New York:Everyman’s Library,1993),610.
1703224471
1703224472 [15] John Milton,Complete English Poems,of Education,Areopagitica,ed. Gordon Campbell(New York:Everyman’s Library,1993),614.
1703224473
1703224474 [16] John Milton,Complete English Poems,of Education,Areopagitica,ed. Gordon Campbell(New York:Everyman’s Library,1993),615.
1703224475
1703224476
1703224477
1703224478
1703224479 上帝与黄金: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703221527]
1703224480 上帝与黄金: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第12章 教义对教义
1703224481
1703224482 即使是在宗派已经明显混乱的17世纪晚期的英国,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在英国新教徒当中也并未受到普遍欢迎。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团体——其成员在宫廷成员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神职人员和保守平民中也分布广泛——开始在他们认为无法接受的极端经律主义和罗马天主教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他们认为传统至少可以为宗教争议中最大的困惑提供没有偏差的指导。
1703224483
1703224484 对传统的依赖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观念当中。尽管几个世纪的经济推动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英国的古老机构和制度,但保守主义仍然根深蒂固且无处不在,这个国家的普通法建立在几百年的古老先例之上。
1703224485
1703224486 对宗派混乱的惊恐——起因于那些狂热宣讲圣经字句的人,他们主张生活中大小事情必须符合简单无误的圣经信条——使得传统主义者认为必须了解往昔伟大的思想家和圣徒在这些问题上的共识。圣奥古斯丁是怎样诠释圣经的?迦克墩会议又让人领悟了什么?
1703224487
1703224488 至于如何架构民间社会和安排日常生活的问题,清教徒中的狂热者则遭到传统派人士的嘲笑和谴责。剧作家本·琼森(Ben Jonson)通过他笔下的人物——比如受苦于我有益(Tribulation Wholesome)、为主大发热心(Zeal-of-the-land Busy)和一些怀着简单轻率理论的好事者们——来讽刺清教徒。
1703224489
1703224490 “你以为你自己道德高尚,人家便不能喝酒取乐了吗?”[1]《第十二夜》中的托比·培尔契爵士(Sir Toby Belch)反问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Malvolio)。清教徒认为将圣诞节列入天主教节日无圣经依据;马萨诸塞的清教徒如果发现异教徒在庆祝异教仪式,则会对他们进行罚款。传统主义者只是对这类愚蠢行为怀有强烈鄙视。耶稣必须出生在某一时刻,难道不是吗?如果圣经上没有给我们指明准确的日子,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庆祝就庆祝?无论它会带来别的什么,这一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年度神圣庆典将人类的意识引入了基督信仰的核心奥秘,这难道有什么错吗?
1703224491
1703224492 更广泛地讲,上帝对人的普遍启示并不能用于论断容易犯错的人。上帝向万民众生显现他自己,我们应该倾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才能理解他真正的旨意。我们应当借鉴历史上已经被承认的见解来诠释经文,这些见解已经被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所信奉。
1703224493
1703224494 这些都很好,也确实是真实的,但事实证明传统如同摇晃的凳子和经文一样软弱而无说服力。单单依靠经文,带来的是无止境的神学争论,以及令人生厌的为主大发热心的联合体。另外,当人们试图将传统作为寻求真理的系统指南时,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在两种伪装下出现了。
1703224495
1703224496 罗马教会便是麻烦所在。传统是罗马教会的荣耀,它的辩护者的堡垒,它要求的庇护所。一代又一代的英国神职人员和神学家吃力地开拓出一个特定的英国国教传统,这从某种角度表明,尽管几个世纪以来或多或少和平接受了教皇至上,但从英国到整个西方,传统中最真实的呐喊却是对圣彼得(Peter’s See)特权的反抗,这困难得令人气馁。
1703224497
1703224498 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是位学识渊博且极富个人魅力的牧师,也是19世纪英国教会牛津运动的领袖,他尽最大努力去发展英国国教会的传统,使其以使徒教义为基础,并摆脱罗马教会的束缚。时至今日,我们仍不难在安立甘宗和圣公会中找出当时牛津运动留下的印记。这个运动试图通过大量的宗教仪式、庆典和教义将理论与实践整合起来,而这些仪式及庆典都是纽曼和他的同事们在中世纪英国实践的丰富宝库中发现的。崇敬圣徒圣礼,敬重神职人员,在崇拜中充分尊重先例与美,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崇拜,对中世纪神秘主义的重新发现也令英国人更为虔敬。
1703224499
1703224500 对于英国的传统主义者来说,遗憾的是纽曼在担当牛津运动领袖十二年之久后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并最终写了一本非凡的自传[2],阐述引导他改宗的精神和智慧逻辑。
[ 上一页 ]  [ :1.703224451e+09 ]  [ 下一页 ]